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4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91.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的出版,可喜可贺。移植医学是21世纪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基础与临床的横向与交叉研究,已成为终末期疾病和许多难治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的标尺之一,也是体现医院综合技术实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家犬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的体内分布及归巢.方法 健康家犬18 只随机分为3 组.模型1 组:肌注新鲜配制的0.2﹪二氯化汞溶液7 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采用经外周静脉注射法输注体外分离培养并用4',6- 二脒基-2- 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2 组:造模...  相似文献   
993.
肿瘤干细胞的多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鉴定和明确耐药性肺癌干细胞亚群(cancer stem-cell subpopulations)的特征和机制是当前的热点。该研究从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出一个高表达CDl33和ABCG2蛋白的细胞亚群。发现该CDl33+/ABCG2+肺癌细胞高表达干细胞的生物标志,如:Nanog、Oct4、Sox2、Nestin、CD44、CDll7、CDl33和ABCG2等。不仅如此,这群细胞在体外具有高增殖性和高侵袈性,对于多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顺铂和吉西他滨等)都具有耐受性。而且,少量的CDl33+/ABCG2+肺癌细胞即可以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形成肿瘤。为了研究耐药性机制,我们检测了CDl33+/ABCG2+中ABCG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cpGislands)DNA甲基化修饰状态。实验结果表日月,该细胞中,ABCG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处于去甲基化修饰状态。综上所述,作者成功地从肺癌病人肿瘤组织中分离、富集得到了CDl33+/ABCG2+细胞亚群,并利用该群细胞在体外建立了肿瘤耐药性研究模型。对于肺癌CDl33+/ABCG2+细胞的研究可为开发肺癌个体化治疗和新型化疗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索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β2微球蛋白(beta 2 microglobulin,β2M)的表达情况。取第3代相同状态的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为未分化的BMSCs,B组为软骨诱导分化1周的BMSCs,两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从数量和细胞轮廓上检测β2M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均表明,未分化BMscs的β2M表达明显低于软骨诱导分化的BMSCs。结果表明,未分化的BMSCs免疫原性较低,处于软骨分化的BMSCs免疫原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95.
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 cells,csc)是指一类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al)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在肺腺癌中,csc的自我更新调控机制类似胚胎干细胞,即高表达OCT4、Nanog和Sox2}潜能基因,但目前对其表型特征尚存争议。该文采用成球试验(sphere—formingassay)AkSPC—A1细胞株中富集CSC后进行分子表型分析。结果显示,此类肺球体细胞(pulmospheres)同时表达肺脏近端和远端呼吸上皮的多个谱系(1ineage)标志,包括纤毛柱状细胞标志FoxJl、非纤毛柱状细胞(即Clara细胞)标志CCSP、肺神经肉分泌细胞标志GRP、II型肺泡细胞标志SP-C及其转录调控因子TTF-1。这些肺球体细胞也能够被3株小细胞肺癌特异性单抗(2F7、483和E6)所识别。通过基因沉默技术使得肺球体细胞中OCT4表达转阴后,上述标志(除E6P外)均消失。研究结果揭示,肺癌CSC具有肺脏呼吸上皮多潜能细胞的表型特征。此外,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中药冬虫夏草(Hirsutella Hepialid of Cordyceps Sinensis)的被毛孢菌丝体中含有新颖抗癌成分,能够显著遏制肺球体细胞增殖,提示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将是研制开发肺癌CSC靶向药物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rmalstemcells,MSCs)是当前在多种组织再生和细胞治疗研究中被最广泛采用的一类干细胞。但如何诱导MSCs的体外高效扩增并维持其干性特征(stemness),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充足、优质的细胞源,是当前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机体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受其所处体内微环境的紧密调控。因此,精确模拟干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微环境已成为提高干细胞体外扩增效率的重要策略。该文就近期研究中如何模拟干细胞生长微环境诱导MSCs体外扩增并维持干细胞特性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今后MSCs的高效扩增和推进临床运用与转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王绮如  阎琦 《生理学报》2013,(4):433-444
本研究室建立了一支骨髓内皮细胞(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BMEC)株。本文综述了这一内皮细胞株细胞的条件培养液(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conditioned medium,BMEC-CM)对造血系、内皮系及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增殖的作用。(1)BMEC-CM促进造血系细胞的分化和增殖;(2)BMEC-CM促进内皮系细胞的分化和增殖;(3)BMEC-CM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内皮系细胞分化;(4)BMEC-CM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以上研究成果提示,骨髓内皮细胞分泌可溶性因子支持造血系及内皮系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促进造血系细胞向内皮系细胞的横向分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本文进一步阐述了造血系与内皮系之间的密切关系,对缺血性疾病及肿瘤疾病提供有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98.
《生物学通报》2011,(2):42-42
利用干细胞产生新的组织和器官,修复破损的组织、器官,被称为再生医学。目前,再生医学的发展已经使得人类可以通过干细胞使血管、汗腺、神经再生。并生产出组织工程皮肤和组织工程软骨,甚至组织工程耳朵和膀胱等。但是。用于治疗的于细胞如果控制不好就有可能演变为难以制约的肿瘤,尤其是全能分化的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999.
外泌体作为是细胞旁分泌的重要介质,在促血管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已经成功从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分离、鉴定了其外泌体,然而,OM-MSCs源外泌体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M-MSCs来源外泌体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采用PKH67 荧光标记OM-MSCs源外泌体,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HBMECs) 共培养,观察 OM-MSCs外泌体能否进入 HBMECs。采用CCK-8法、Transwell 迁移实验和小管实验,观察 OM-MSCs外泌体对 HBMECs增殖、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基质胶塞实验及CD31免疫荧光,观察OM-MSCs外泌体在体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上述研究均以等量 PBS 作为对照。结果提示,OM-MSCs外泌体可被HBMECs 摄取。CCK-8 法检测显示,在处理1、2、3、4、5 d各时间点,实验组细胞增殖均优于对照组(1.32±0.14 vs. 0.98±0.04, 1.36±0.14 vs.1.04±0.06, 1.75±0.18 vs.1.33±0.11, 2.16±0.11 vs.1.50±0.19, 2.71±0.11 vs. 1.81±0.20, P<0.01)。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跨膜迁移细胞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多(1.12±0.05 vs.0.02±0.02, P<0.05)。在体外小管实验中,从节点、交叉点、网眼数、血管分支数和总长度5个方面,实验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74.33±127.74 vs. 193.33±44.79, 104.56±33.07 vs. 54.33±11.65, 20.11±11.20 vs. 7.56±3.64, 81.67±19.07 vs. 57.00±13.02, 11466.22±2781.03 vs. 8544.00±1848.61, P<0.05);在体内实验中,实验组成血管及CD31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5.57 vs.8.00±2.08, P<0.05)。本研究表明:OM-MSCs外泌体可促进 HBMECs 增殖、迁移及管样结构形成,提示OM-MSCs外泌体可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00.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类似,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能的细胞, 并且能诱导分化为机体各胚层所有类型的细胞。因iPSCs来源于机体本身,规避了ESCs的免疫排斥和医学伦理等问题,具有极大的研究前景及应用潜能。大量研究表明,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肝样细胞(iPS-derived hepatocyte-like cells,iHLCs)已广泛运用于HCV体内外感染模型的建立,并用于研究HCV的发病机制、宿主基因在HCV致病机制和筛选新型抗HCV药物及疫苗的研发。主要对iPSCs的来源、从不同策略诱导iPSCs成为功能性肝细胞的研究方法及其在HCV感染模型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