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邓绿玲 《蛇志》2012,24(1):69-70
目的观察吴萸止眩汤治疗外伤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头颈部外伤后出现眩晕的32例患者给予吴萸止眩汤煎服,并配合中草药袋烫疗颈背及肩背部。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3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吴萸止眩汤治疗外伤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在严重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严重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方式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等信息,术后记录引流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发热、肺不张、肺炎、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房颤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术后7天进行疼痛评分;在术后1、3、6个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实验组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差异;(3)实验组术后第三天,疼痛评分已降至轻度疼痛,不影响正常生活,对照组在术后第五天降为轻度疼痛,显著低于实验组;(4)实验组在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至术后6个月才基本正常,显著低于实验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式在严重胸部外伤患者手术的应用中显著优于传统开胸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7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进行急诊治疗的11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接受脾脏切除手术,观察组给予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与治疗前后CD4~+/CD8~+、CD8~+、CD4~+、CD3~+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治疗并抢救成功,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间的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7.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天,两组白细胞与血小板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1天(P0.05),而观察组血小板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白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天与术后1个月的CD4+/CD8+、CD4+、CD3+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能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部外伤患者95例,在首次检查时均接受了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比较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和多排螺旋CT对不同类型骨折的诊断情况,比较各个时间段复查病例的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时的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最终86例确诊存在肋骨骨折,首次检查时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为95.35%(82/86),高于X线平片的82.56%(71/86)(P0.05)。86例患者最终确定共存在骨折289处,首次检查时X线平片共检出246处,多排螺旋CT共检出274处,多排螺旋CT对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P0.05)。伤后11-20d、伤后41-50d、伤后51-6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21-30d、伤后31-40d的复查肋骨骨折数高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数(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首次诊断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伤后21-40d这个时间段是进行复查的较佳时间段,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创伤后脑肿胀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中完全恢复16例,生活基本自理者11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计分3~5分(瞳孔均散大)27例,预后良好9例,预后不良18例;GOS计分6~8分18例,预后良好12例,预后不良6例;GCS计分9~12分7例,预后良好5例,预后不良2例.结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死亡率高,预后差,应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记忆钛合金肋骨接骨板对多发肋骨骨折(MRF)患者呼吸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六院集团胸外科收治的300例MR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分别采用记忆钛合金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环形接骨板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下床行走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10 d,两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FVC、FEV1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期间,研究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记忆钛合金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MRF可较好实现骨折复位,促进术后恢复及近远期呼吸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外伤性眩晕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坚  韦贵珠  韦晓玲 《蛇志》2009,21(4):290-291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外伤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46例外伤性眩晕患者,并设对照组45例进行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1.1%。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u=1.9805,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外伤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常见病和多发病,肋骨骨折常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所形成的连枷胸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和低氧血症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采用胸部固定控制反常呼吸是纠正连枷胸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使用胶布外固定或胸带外固定效果不佳.最近使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肋骨固定钉是可降解的合成材料,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肋骨固定替代材料.对连枷胸患者,肋骨固定牢固,胸廓可恢复正常形态,对预防ARDS和MOD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我科于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5例多根肋骨骨折患者,经过采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中肋间神经阻滞(IINB)对肋骨骨折(RF)患者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RF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INB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行静吸复合全麻,IINB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IINB。观察两组手术前(T0),手术开始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及镇痛补救率;术后1 d、3 d、7 d生存质量;术后3 d并发症等指标。结果:IINB组各时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IINB组进食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IINB组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INB组镇痛补救率20.00%(7/35)低于对照组42.86%(15/35)(P<0.05)。IINB组术后1 d、3 d、7 d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IINB组术后3 d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22.86%(8/35)(P<0.05)。结论:IINB可有效缓解RF患者疼痛及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