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991.
陆离 《生物学通报》1995,30(1):12-13
太湖猪为长江下游数量多和分布较广的一个地方猪种,具有性成熟早,产仔率高,遗传性强肉质鲜美,杂交效果显著,对青粗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品种内类群结构丰富,有广泛的遗传基础,今后对该品种应加强品种选育,提高瘦肉率,在商品瘦肉猪生产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王春元 《生物学通报》2007,42(12):1-2,F0004
金鱼的奇异性状很多,几乎没有一个单一性状没有发生变异。那么,这些变异性状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组合在一起而形成各个不同品种的。“生活条件的改变”是不是金鱼品种形成的原因,文中均有详细的论述。金鱼的变异性状是由突变和杂交而来的。有了突变种,经过人工选择而保留下来,培育成新品种.再进行杂交使基因重组出现新类型、新品种。金鱼品种的形成是突变、杂交和人工选择这3个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杏树(Prunus armeniaca L.)在花芽分化期间雌蕊会出现子房回笼和花柱萎缩等不良发育现象,以致春天坐果率极低(李利红和马锋旺2001)的问题,本文在研究杏树花芽分化期间碳素营养、光合特性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李利红等2004,2005,2006,2007)的基础上,以败育率差异较大的2个杏树品种为对象,对其  相似文献   
994.
棉纤维加厚发育相关物质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高、中、低纤维比强度棉花品种科棉1号、美棉33B、苏棉15号和德夏棉1号为材料,研究与棉纤维加厚发育密切相关的可溶性糖、蔗糖和-β1,3-葡聚糖含量动态变化特性及其对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中、低强纤维品种相比,高强纤维品种棉花铃龄为10 d时纤维可溶性糖、蔗糖含量高,全铃期内其转化率高且转化彻底,铃龄为24~31 d期间蔗糖累积量高;纤维加厚发育起始期的-β1,3-葡聚糖含量峰值高,其中后期转化迅速而彻底.高强纤维品种棉纤维中可溶性糖、蔗糖和-β1,3-葡聚糖含量动态变化特性利于纤维素累积特性的优化,即快速累积期长、累积速率平缓,易形成高强纤维.研究表明,在物质变化水平上,可溶性糖、蔗糖和β-1,3-葡聚糖含量动态变化特性影响到棉纤维素累积特性,是导致棉纤维比强度品种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品种葡萄抗霜霉病特性与叶片POD、PPO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霜霉病盛发期,对8804、梅尔诺、品丽珠3个葡萄品种(系)叶片中的PPO和POD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8804的PPO和POD活性较大,并保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活性值,而梅尔诺、品丽珠叶片中PPO和POD活性较小;8804的PPO酶活性变化范围高于其它2个品种,但POD酶活性变化范围却低于后者.葡萄叶片中PPO和POD活性与葡萄霜霉病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抗感品种间PPO和POD酶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8804较梅尔诺、品丽珠对霜霉病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996.
湘江野鲤养殖群体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微卫星技术,用17对微卫星引物对湘江野鲤养殖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15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13对引物在群体间呈现多态性;2个群体中,13对多态性引物分别扩增等位基因2~12个,共90个,其中35个等位基因为2群体共有,55个等位基因具有群体特异性,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92个,等位基因频率为0.0667~0.8333;养殖群体和自然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688、0.5152,0.5860、0.5347;2个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为0.6762,遗传距离为0.3238,表明湘江野鲤养殖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为丰富,2个群体间遗传变异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7.
分布的影响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2个耐盐性不同的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幼苗植株体内K+、Na+和Cl-在器官间的区域化分布及其吸收和运输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黄瓜植株体内K+含量下降,Na+和Cl-含量升高,变化幅度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器官间,茎中Na+和Cl-含量最高,上位叶中Na+和Cl-含量最低、K+含量下降幅度最小。与耐盐性较弱的“津春2号”相比,耐盐性较强的“长春密刺”根向茎运输的SK,Na值较高,根系对Na+的截留作用较强,茎向上位叶运输的SK ,Na和SCl,Na值均较高,叶片中K+含量下降幅度较小,K/Na和Cl/Na比值均较高,功能叶中盐分离子尤其是Na+积累较少,植株生物量较高。说明根系对Na+的截留能力较强且向上位叶运输Na+的选择性较低,是“长春密刺”耐盐性较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选取9对SSR引物对8个山葡萄及山欧杂种葡萄品种进行扩增,估算了扩增片段长度,结果表明,利用这9对SSR引物可以把8个山葡萄及山欧杂种葡萄品种区分。8个山葡萄及山欧杂种葡萄品种的等位基因数(Na)平均为2.8889,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2.2162,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8669,期望杂合度(Nei)平均为0.5217。9对引物中,UDV-067提供的信息量最大,引物VMC7bl最小。  相似文献   
999.
大豆种子蛋白的11S/7S比值与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以205份微核心种质和248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分离11s球蛋白和7s伴球蛋白的各亚基,通过Gel-pro analysis4.5软件计算11S和7S的相对含量以及11S/7S比值。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11S和7S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2,P〈0.01),微核心种质和育成品种11S/7S比值范围分别为O.55~4.95和O.74~2.61,平均值均为1.56,变异系数分别为O.24%和O.19%。在参试材料中,没有检测到蛋白亚基缺失的材料,但在微核心种质与育成品种中筛选出p和A3亚基含量低的材料,其中,p低含量材料所占比例分别为9.3%和16.5%,A3低含量率分别为1.5%和O,说明微核心种质的11S/7S比值变异大于育成品种。通过比较发现,微核心种质中的南方大豆在所有参试大豆中11S/7S平均值最高,黄淮夏大豆在所有参试大豆中11S/7S平均值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微核心种质比育成品种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鉴定优异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大豆种子蛋白的11S/7S比值与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以205份微核心种质和248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分离11S球蛋白和7S伴球蛋白的各亚基,通过Gel-pro analysis 4.5软件计算11S和7S的相对含量以及11S/7S比值.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l1S和7S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2,p<0.01),微核心种质和育成品种11S/7S比值范围分别为0.55~4.95和0.74~2.61,平均值均为1.56,变异系数分别为0.24%和0.19%.在参试材料中,没有检测到蛋白亚基缺失的材料,但在微核心种质与育成品种中筛选出β和A3亚基含量低的材料,其中,β低含量材料所占比例分别为9.3%和16.5%,A3低含量率分别为1.5%和0,说明微核心种质的11S/7S比值变异大于育成品种.通过比较发现,微核心种质中的南方大豆在所有参试大豆中11S/7S平均值最高,黄淮夏大豆在所有参试大豆中11S/7S平均值最低.研究结果表明,微核心种质比育成品种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鉴定优异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