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73篇
  免费   1156篇
  国内免费   9269篇
  2024年   223篇
  2023年   753篇
  2022年   828篇
  2021年   871篇
  2020年   806篇
  2019年   737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741篇
  2016年   686篇
  2015年   804篇
  2014年   1337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1343篇
  2011年   1371篇
  2010年   1263篇
  2009年   1340篇
  2008年   1771篇
  2007年   1267篇
  2006年   1280篇
  2005年   1331篇
  2004年   1217篇
  2003年   1108篇
  2002年   1097篇
  2001年   970篇
  2000年   865篇
  1999年   742篇
  1998年   555篇
  1997年   557篇
  1996年   548篇
  1995年   507篇
  1994年   516篇
  1993年   443篇
  1992年   414篇
  1991年   387篇
  1990年   385篇
  1989年   366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192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7篇
  1963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225-225
1987年10月12日至17日在南京召开全国第二届植物生殖生物学学术讨论会。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110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青年代表接近一半。这次会议内容丰富,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展示壁报35幅,其中植物花的发育与受粉的研究进展、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子植物精子及雄性生殖单位的研究进展、白皮松雄配子体发育及其超微结构、花粉原生质体、生殖细胞与精子分离、整体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钙在植物生殖器官中的分布与花粉管生长、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新进展等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2.
大叶杨组组间杂交花粉-柱头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大叶杨为母本,分别与小叶杨、欧洲黑杨、响叶杨进行人工杂交,并以大叶杨×大叶杨为对照,观察其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大叶杨柱头细胞在授粉前表现生理活跃,含丰富的细胞器,壁外被含分支通道的角质层。接受大叶杨及欧洲黑杨花粉的柱头细胞内部仍有丰富的细胞器,膜结构保存完好。接受小叶杨及响叶杨花粉的柱头细胞衰亡较快,授粉部位沉积厚的胼胝质,细胞内部液泡化,膜结构逐渐消失,细胞质电子密度加大。欧洲黑杨花粉行为与大叶杨花粉行为相似,花粉能迅速萌发,并以短管形式穿入柱头,异常行为罕见。小叶杨及响叶杨花粉萌发后只有半数花粉管能以短管形式进入柱头,其中部分管内沉积胼胝质,另半数花粉管在柱头上表现各种异常行为——扭曲、爬行、肿胀、提前破裂释放内容物及先端沉积胼胝质。由各种花粉在大叶杨柱头上的行为和大叶杨柱头对各种授粉的反应判断,与大叶杨杂交亲和力在柱头阶段表现由强至弱依次是欧洲黑杨、小叶杨、响叶杨。  相似文献   
63.
在NH4^ 或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对多变鱼腥藻的营养细胞照光并通过N3气24小时,均可诱导出可逆氢酶,照光和厌氧是在多变鱼腥藻营养胞中诱导出可逆氢酶的必要条件。--在NH4^ 或无氮两种培养条件下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性质基本相同。(1)当提供还原甲基紫精做它的电子供体时,它们能够放氢;当提供苄基紫精做它的电子受体时,它们都可以吸氢。(2)它们都是热稳定的,并对O2都是不敏感的。(3)它们的放氢活性的最适pH相同,为pH7-7.5。(4)在NH4^ 和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Km值(对于放氢)分别为300umol/l和295umol/l,大致相同,如此高的Km值表示它们在细胞中的代谢功能可能是放氢。(5)CO抑制它们的放氢活性,而C2H2对它们的放氢活性没有影响,在NH4^ 培养条件下,从从变鱼腥藻营养细胞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可达1530nmol H2/mg. 干重.小时。它比在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高3-5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多变鱼腥藻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异形胞的出现影响营养细胞中可逆氢酶的合成和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64.
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啮齿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沿岸哈拉玛盖组中中新世动物群中的啮齿类,共三属四种.其中, Sinomylagaulus halamagaiensis gen. et sp. nov., Atlantoxerus junggarensis sp. nov. 和 A. giganteus sp. nov. 分别是 Mylagaulidae (圆齿鼠科)和 Atlantoxerus (阿特拉地松鼠)在我国的首次记录. Amblycastor tungurensis 的存在表明该动物群的时代大致为通古尔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 MN 7-8 (Astaracian) 相当.  相似文献   
65.
植物激素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试管内生长的草莓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附加1.5—2.5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NAA,可直接诱导成不定芽,诱导率可达20%。如果不定芽继代培养在同样浓度的培养基上,继而可形成大量的丛生芽。能使叶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植物激素组合而不能使其愈伤组织分化成芽。IAA与6—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形成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6.
青霉素对蓝藻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7年,Biggins首次报道通过溶菌酶处理获得了有生活力的篇藻(Phormidium luridum)原生质球。此后,虽然许多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原生质球的再生和融合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再生和融合与分离制备方法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67.
林荣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8,(1):89-91+105
用金桔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1.0毫克/升BA和0.l毫克/升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一周后,在茎组织切口两端开始膨大,细胞增大和开始分裂。培养两周后,开始形成瘤状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中有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和分生细胞团。培养四周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同时愈伤组织深层也出现分生细胞团。带节茎段可从切口两端的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亦可从叶腋的潜伏芽直接形成芽。  相似文献   
68.
四年来,作者由水中获取蜡样芽孢杆菌噬菌体13株,旨在试作噬菌体分型。待检菌株共723株,由国内16个地区提供(其中食物中毒株121株;食品株602株)。分型结果显示:C29、C30、C24、C27、C19和A_4等型别占优势。中毒株  相似文献   
69.
在苏芸金杆菌浓缩商品制剂中,通常含有3—4%的二甲苯以防止芽孢的萌发。除此以外,二甲苯还能防止各种腐生微生物污染,尤其是肠杆菌和真菌。最近,一种用苏芸金杆菌血清型H3a3b制备的称为Futufa的超浓缩液已经问世,其中不含二甲苯,用于防治枞色卷蛾(属鳞  相似文献   
70.
 本文~3H-TdR参入细胞DNA为指标研究了EGF等生长调节因子对小鼠腹水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发现不同癌细胞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有所差异,考虑到这也许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如恶性度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恶性度与这一敏感性是否相关,我们观察并比较了C_3H10T1/2CL_8(一种来源于鼠胚的正常成纤维细胞,简称NC_3H_(10)及转化的C_3H_(10)T1/2CL_8(用~3H-TdR转化的上述细胞,简称TC_3H_(10))对EGF等生长因子的敏感性。实验证明,细胞恶性转化后,对EGF的敏感性明显降低,~3H-TdR参入率降至原先的1/4以下。用DBcAMP作用于NC_3H_(10)和TC_3H_(10)均能抑制~3H-TdR参入DNA并可抑制EGF诱导的~3H-TdR参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有关物理的致癌因素如放射性同位素,像生物、化学的致癌因素一样,亦能引起其转化细胞对外源性生长调节因子敏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