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0篇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类群对土地覆被变化和管理扰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大面积天然沙质草地被转变为农田和防风固沙人工林,然而目前尚缺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管理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影响的系统研究。以天然沙质草地转变为的人工梭梭灌木林、人工杨树林、人工樟子松林和农田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对5种样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及非生物环境因子的测定,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系统探讨了土地覆被和管理强度(天然草地和人工梭梭林实施零管理、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实施灌溉管理、农田实施灌溉和施肥管理)变化对地面节肢动物营养类群组成、数量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主要结果是:(1) 在干旱环境下,单纯改变土地覆被并不会导致土壤环境的显著变化,而高强度的管理扰动加速了土壤环境的演变过程。(2)不同土地覆被和管理措施对营养类群组成及其数量和丰富度的调控作用不同,将天然草地转变为杨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和农田后,显著提高了捕食性和植食性类群的比例,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的比例;转变为人工梭梭林后显著降低了3种营养类群的数量;转变为人工杨树林后显著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数量;转变为人工樟子松林后显著增加了植食性类群数量而降低了其它类群的数量;转变为农田后显著增加了植食性类群数量而降低了'腐食性+杂食性’类群数量。(3)影响捕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地面温度、土壤硝态氮和田间持水量,影响植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土壤粘粉粒、土壤硝态氮、土壤容重和pH值,影响'腐食性+杂食性’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地面温度和田间持水量。主要结论是:土地覆被变化与管理措施相互作用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装过程及其多样性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尽管其相对重要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2.
我国格木的地理分布与种实表型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主要天然分布区及资源现状的基础上, 研究了荚果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8个格木天然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规律, 探讨了种实表型变异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格木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和福建3省区北回归线附近低海拔地区, 大部分呈散生状态或小群体; 格木荚果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形态指数以及每个荚果内种子数、种子厚度和千粒重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荚果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均大于种子性状; 每个荚果内种子数与荚果的长度、形态指数以及种子的长度、大小呈显著正相关, 种子长度和宽度与荚果大小、种子千粒重与荚果宽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荚果形态指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 种子千粒重与纬度、种子宽度与海拔和年降雨量、种子形态指数与年均气温、种子大小与年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8个格木群体分为3类: GX03单独为1类, GX01与GX02聚为1类, 其余5个群体聚为1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格木保护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The flowering phenology, pollination ecology and breeding system of Caesa/pinia crista L.were studied in Dinghushan Nature Reserve, Guangdong, China. The species started blooming in Februaryor March, then last till late April. It took about one week from first flower appearance to its full blooming,which lasted for 2-4 d. The pollen-ovule ratio was 18 000~500. The breeding system was self-incompatible,and protogynous xenogamy. Hymenoptera constituted the major group of pollinators. The pollination typeis ambophily, the species could be pollinated by wind if the pollinators were unavailable: this is the firstrecord of ambophily in the genus Caesalpinia. The floral structure adaptation to the pollinating behavior ofcarpenter bees was described. The influences of artificial treatments in pollination biological studies onth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of the plant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4.
地裂     
汶川地震形成了长达300多公里的地表裂缝,破裂时间持续约80-120秒,地裂缝从都江堰向北东方向一致延伸至广元青川一带。由地表裂缝引起的地面开裂、错位等地表破坏现象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15.
一种非基因效应的遗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其昌ZHU  Qi-Chang 《遗传》1997,19(1):37-40
一种非基因效应的遗传机制祝其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ANongenicHereditaryMechanismZhuQichang(InstituteofEconomicCrops,JiangsuAcademyofAgri...  相似文献   
116.
近50年来中国地面太阳辐射变化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月  房世波  周文佐 《生态学报》2014,34(24):7444-7453
基于国内外有关地面太阳辐射研究,并根据中国大气气溶胶的有关研究,综合分析了近50年中国地面太阳辐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我国各个地区、不同城市间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全球大部分地区类似,中国的地面太阳辐射经历了一个从减少到增多的过程,即所谓的地球由"变暗"到"变亮";中国各个地区发生相同的变化过程,大致以1990年为界,之前以减少趋势为主,之后逐渐增加,不同地区太阳辐射变化幅度有所差异;分析了城市类型和气溶胶厚度对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多数大城市和工业城市的太阳辐射下降幅度大于中小型非工业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与太阳辐射下降趋势呈相似分布特征,说明城市工业化及其产生的气溶胶污染对太阳辐射的下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7.
地形对草甸草原植被生产力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学礼  吕世海  冯朝阳  叶生星 《生态学报》2015,35(10):3339-3348
草原植被生产力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地形作为影响植被生产力(NPP)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已有的草原遥感监测研究中没有被充分重视。以USGS和GLCF共享MODIS和DEM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呼伦贝尔辉河湿地保护区草甸草原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在地面光谱生物量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2000—2012年的NPP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对草甸草原植被生产力分布格局有显著的影响。在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3个地形因子中,海拔高度引起的NPP变化幅度最大,坡度次之,坡向最小。在总体特征上,海拔高度每升高10m,生产力增加4.78 g/m2;坡度每增加1°生产力增加-1.42 g/m2;N坡向植被生产力水平最高(184.8 g/m2),西南(SW)坡向最低(173.3 g/m2)。从不同地形因子的分布面积特点判断,地形对草甸草原NPP的影响尺度介于土壤环境异质性和草场类型异质性之间。不同生产力水平年份对生产力分布格局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同,在中等生产力水平年份NPP变幅最大。  相似文献   
118.
日本国立草地研究所位于日本中部的西那须地区,为了提示草地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碳循环与气象因素与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的规律,在其所辖人工草地的放牧试验场内,自1974a至1994a间,进行了不同放牧条件的长期实验。对该人工草地在21a间的地上枯死量(包括立枯部和地面凋落物)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放牧处理(不同放牧强度和施肥量)对其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立枯部分和凋落物的量随季节和年度变化很大,并与地上部现存生物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压力、季节和年度等变化因素对地上立枯部分和凋落物的量有着极强的影响(p<0.01),而施肥量的影响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9.
在广东鼎湖山,华南云实(Laesalpinia crista L.)始花期从2月或3月开始,开花后约1周达到盛花期,盛花期持续2~4 d,花期可持续到4月底.华南云实基本繁育系统为雌蕊先熟、自交不亲和的异花受精.华南云实传粉方式为风虫媒.其主要传粉者为膜翅目昆虫,该种是云实属植物中首次报道的可行风媒传粉的种类.描述并探讨了华南云实花的结构与其主要传粉者木蜂之间的互动适应,并讨论了传粉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些处理方法对华南云实开花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银杏种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秀红  李锋  韦霄  许成琼   《广西植物》2000,20(3):238-245
以银杏良种桂 G86 - 1为试材 ,对种实发育过程中种仁和种皮的维生素 C、 N、 P、 K、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蔗糖、还原糖、粗纤维、淀粉等 11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积累的变化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在种仁发育过程中 ,蔗糖、粗纤维、淀粉的含量和积累均随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而递增 ,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还原糖、粗脂肪、 N、 P、 K、灰分等养分在幼果期含量较高 ,但随发育期的变化而降低 ,呈显著相关关系 ,除还原糖外 ,这些养分的积累逐渐增加 ,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还原糖的积累在盛花后 110 d前明显增加 ,随后逐渐下降 ;维生素 C在种实发育初期含量较高 ,至盛花后 80 d达到最高 ,随后逐渐下降。在种皮发育过程中 ,除还原糖、维生素 C外 ,其它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积累的变化动态规律与种仁相一致 ;维生素 C在种皮的含量和积累均逐渐上升 ,呈显著相关关系 ;还原糖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呈上升趋势 ,积累逐渐增加 ,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