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地表凋落物和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解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地表凋落物的关系, 2001年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西双版纳23年次生林、35年次生林、季节雨林地表凋落物及其中的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所获数据表明, 地表凋落物数量(现存量干重)和质量(N和C/N)总体上表现为35年次生林最好, 23年次生林次之; 蜱螨目和弹尾目为3林地地表凋落物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优势类群, 膜翅目蚂蚁、马陆目、鞘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为常见类群。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密度和个体相对密度均表现为35年次生林>季节雨林>23年次生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以季节雨林最高, 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示为23年次生林最高, 35年次生林的优势度指数最高, 3林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类群组成相似性达到较好水平。相关分析表明, 3种不同演替阶段热带森林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密度与林地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呈正相关, 而现存凋落物N元素储量与土壤节肢动物的相关性仅表现在23年次生林和季节雨林。研究认为, 热带森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与森林植被演替密切相关, 其群落个体数量和多样性受森林地表凋落物数量、质量的调控, 但其他环境因素如捕食效应、人为干扰等影响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2.
借助地表沉陷预测模型,预测了地表沉陷状况,依据地表沉陷对景观的破坏程度划分出重度影响区和轻度影响区;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把植被景观现状与地表沉陷影响区叠加,通过沉陷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对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探索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重度影响区地表会出现盆型、马鞍型和波浪型等塌陷或裂缝,土壤侵蚀的作用将导致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塌陷或裂缝周围生境恶化,成为养分流失源,植被恢复困难;养分汇处土壤水、肥条件优越,植被演替迅速,适当的人为干扰可以加快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步伐。2) 地表沉陷后,植被景观破碎及隔离程度严重,原有的稳定态景观格局被打破,随着地形、土壤的空间变化,植被开始新一轮发展演替。由于原先占绝对优势的退化植被类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emum)-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型优势度下降,同时,大部分次优势景观的内部生态功能受影响不大,这对景观整体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次优势景观类型的演替是有益的,但是,重度影响区对斑块的隔离呈直线性,这对物种迁移的障碍是明显的。因此,重视井田区的封育与引种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引导植被演替沿着白羊草-百里香型—白羊草-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型—灌木丛—阔叶林的方向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基于拟种群理论,运用方差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及植物生长分析法,研究7月高温期辣椒拟种群不同程度的剪叶对模拟短期虫害的反应.结果表明,辣椒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老叶的数量、干重和叶面积随剪叶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新叶则相反,但总叶数量相近;总叶面积和干重受老叶影响大,差异显著;枝的数量、干重、长度差异不显著;果、花、花蕾的数量差异也不显著,但干重差异显著;用数量指标代替干重、叶面积和长度等指标来进行植物的生长分析,仅对组元个体间干重极差小的拟种群适用;高温期一定程度的虫害对辣椒生长和果实产量的提高有益.  相似文献   
74.
马占相思人工林和果园地表径流规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连续 5年的观测 ,对比研究了马占相思人工林和果园两种地表类型上地表径流的各自特点 ;讨论了季节性地表径流的差异与系统水分结构问题 ;探讨了根据实际资料求取发生地表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的方法 ,此方法以综合考虑未发生产流的最大降雨量和已发生产流的最小降雨量为基础 ;并得到了如下的一些结果 :1)本区域不同强度的大气降水频度分布比较均匀 ,但降水量主要由少数几场特大降水带来 ,并且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平均 ,湿季 (4~ 9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 85 .5 %。 2 )地表径流的季节差异更大 ,果园在湿季的地表径流量占全年的93.8% ,马占相思林占 95 .1% ,作者认为在降水量存在较大干湿季差别的地区 ,对于越难于发生地表径流的下垫面 ,这个值会越高。3)马占相思地表径流系数在逐年减小 ,果园的变化较大。4)一次性降雨量对地表径流量的影响在这两种地表类型上都很明显 (r>0 .85 ) ;一次性降雨强度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只有在中等降雨量 (6~ 16 mm)下才表现明显 (r>0 .87) ,对于较小和较大降水量 ,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关系都不大 ;径流系数受一次性降雨强度的影响很明显 (林地 r>0 .92 ,果园 r>0 .77)。 5 )马占相思和果园一次性“最大可能”地表径流产流的雨量临界值 ,分别为5 .1m m和 2 .8mm。  相似文献   
75.
东灵山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本文研究东灵山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季节变化,取样选择在11种不同生境类型内,分别代表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与环境变化。1999~2000年的野外取样共获得甲虫标本10874号,其中步甲、隐翅虫、叶甲、象甲、拟步甲、金龟和叩甲等7科的个体数量较多,合计占个体总数的83.36%,为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选择40个最常见物种统计种类和数量,对生境进行主成分分析排序(PCA)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东灵山地区的11种生境类型划归为3类:即梨园岭退耕区的灌丛类型、小龙门林区的森林类型和东灵山主峰区的亚高山植被类型,梨园岭退耕区的辽东栎萌生丛被合并到小龙门林区森林植被类型中,反映了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及受干扰程度可能是决定该地区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地表甲虫的季节变化发现其活动高峰多出现在6月和7月,而且在不同生境类型内,优势类群的组成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差异;小龙门林区内数量分布高于梨园岭退耕区内的分布,尤其在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内的数量优势更加明显。如果按营养层次划分功能群,捕食性类群比例最高,植食性类群次之,腐食性类群最少,捕食性类群的季节活动曲线滞后于植食性类群的活动曲线。  相似文献   
76.
德清县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杰  胡秉民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17-1321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德清县1990~1998年的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德清县生态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及资源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效益都呈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的综合效益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1.36倍.各效益指数在上升过程中出现波动,说明德清县生态农业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污染、系统稳定性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7.
四川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在四川雅安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102°48′~103°18′ E,30°42′~30°54′ N)及其周边地区,就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程度的不同,选择4个代表地点,即位于保护区核心地带、以阔叶混交林为主的蜂桶寨天然林区(海拔1680~2080 m),受到经济开发干扰但植被类型丰富的锅巴岩天然林区(海拔2 280~3 340 m)、以人工针叶林进行生态恢复的蚂蝗沟人工林区(海拔2430~2525 m),以及森林高度片段化的双石镇农耕区(海拔870~1 165 m),共设26块样地,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研究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本研究共采集甲虫标本 2.338 号,隐翅虫数量最多,占39.6%;步甲次之,占29.3%,拟步甲、象甲和叶甲的数量也各在5% 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锅巴岩物种的个体数量和丰富度(S)以及多样性指数(H′)较高;蚂蝗沟均匀度指数(J)较高,丰富度较低;蜂桶寨天然林区个体数量较少;双石镇农耕区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低。锅巴岩、蜂桶寨和蚂蝗沟间物种分布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后两者相似性程度更高,双石镇物种分布与其他3个地点差异较大,这反映了不同地点间的生境异质性和森林植被片段化程度的差异。整个鞘翅目、隐翅虫科和步甲科的个体数量分布在针叶林内较多,在阔叶林内较少;拟步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高山灌丛内较多;叶甲科的数量分布在针叶林较多;象甲科除了竹林外,在其他植被内的数量均较多。在总体趋势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在蜂桶寨和锅巴岩两个邻近的天然林地点,整个鞘翅目以及优势甲虫类群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也逐渐增多。比较蜂桶寨林区内的个体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北坡均大于南坡。以上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坡向以及生境类型密切相关,森林片段化和生态恢复对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改善森林片段化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措施,增加生境异质性,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78.
稀有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黄酮类化合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稀有濒危植物翅果油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标记,探索翅果油树种群与其生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主要分布区,山西省的乡宁、翼城、平陆等三种群及环境的调查,并采集三个种群的24个样品。用水提法、甲醇提法,经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分离,并将层析结果作1/0的二元数据化处理,用于聚类分析和PCA排序。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比较稳定,可以作为研究种群分化的标记物;2)聚类分析表明乡宁、翼城、平陆三个种群间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分化,乡宁种群与翼城种群之间的相异性较小,在截取值为20时,乡宁与翼城种群首先聚为一支,当截取值为25时,平陆种群归并,表明平陆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相异性较大;3)各种群内个体间的共享率有明显的差异4)PCA分析表明:不同种群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差异与其地理位置、温度、地形地貌及土壤养分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9.
在对地震灾区追踪考察期间,我们再度从汶川折返到距映秀3公里的百花滩沟,因为据说这条沟里数千万方白色的土石下埋了10来户人家的房子.而这里就是人们所说的汶川大地震第一时间地表开裂应力释放的中心。脚下这片白色土石格外引人注目:是变质岩.它们与周围的紫红色沉积砂岩全然不同.看上去像是建筑垃圾,当地老百姓说是地震时喷出来的。果真是地下喷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80.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5株假丝酵母全细胞长链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并运用主分量分析法处理数据,对菌株进行分类。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中共含有38种脂肪酸,其中软脂酸(C_(16:0))、棕榈油酸(C_(16:1))、硬脂酸(C_(18:0))、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发))等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它们占总含量的90%以上。对脂肪酸的主分量分析将35株假丝酵母分为两个类群,分群结果与表观性状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似,根据脂肪酸对一些菌株亲缘关系的测定也有与表观性状分析类似的结果。酵母菌全细胞脂肪酸的分析为探索酵母菌系统分类关系提供了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