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5篇
  免费   857篇
  国内免费   7026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461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420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7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半夏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from Pinellia Ternate,TAPT)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方法 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同时给予半夏总生物碱预防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帕金森病大鼠的行为学检测,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脑皮质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脑皮质及血清中MDA、H2O2的含量增加,SOD活性及GSH的含量降低(P<0.01);经半夏总生物碱治疗组,脑皮质MDA、H2O2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皮质GSH、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半夏总生物碱给药组中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血清MDA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血清MDA含量下降(P<0.01),各治疗组中血清H2O2含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半夏总生物碱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抗大鼠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有一定的作用,可能通过改变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皮质部分及血清SOD、GSH的含量,而抑制了MDA和H2O2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和/或耐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别.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MP、VIM、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结果 29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以产OXA-24型和IMP型酶菌株最多,二者均占51.7% (15/29).产OXA-24+ IMP型5株、OXA-24+ OXA-51+IMP型4株、VIM型4株、OXA-24+ OXA-58+ IMP型、OXA-23+ OXA-24+ IMP型各2株,OXA-23+IMP型、OXA-51+OXA-24型、OXA-24型、IMP型各1株,8株细菌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 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产OXA-24型和IMP型碳青霉烯酶,部分菌株可同时产2种或以上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新旧肠杆菌的2种解释标准,分析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2种解释标准的临床意义。收集本院2009至2010两年临床分离的912株大肠埃希菌、328株肺炎克雷伯菌,用Kirby-Bauer法作药敏试验,用WO-NET5.4软件先设置CLSI推荐的旧的肠杆菌解释标准,分析耐药性。再设置CLSI推荐的新的肠杆菌解释标准[1]修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解释标准,分析其耐药性。用肠杆菌旧的解释标准分析常规检测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236株产酶株;肺炎克雷伯66株产酶株;产酶株比非产酶株的耐药率高。用新的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解释标准:对于大肠埃希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提高5.2%;头孢他啶提高10.4%;头孢噻肟提高10.2%;氨曲南提高7.1%;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提高6.7%;头孢他啶提高4.3%;头孢噻肟提高10.1%;氨曲南提高2.5%;未向临床报产酶株。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新的解释标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分别提高了0.4%和0.6%,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提高了0.2%和0.6%。新的肠杆菌解释标准更能客观分析肠杆菌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株的蔓延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吴芳  潘红春 《蛛形学报》2012,21(1):51-60
本文从妖面蛛总科和园蛛总科系统发生关系、园蛛总科网型不同的蜘蛛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及蛛网构建行为等几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圆网蛛类系统发生及网型进化的研究进展.圆网蛛类系统发生与其网型进化有效地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将有助于圆网蛛类的起源及网型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光合细菌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红螺菌科拟球形红假单胞菌X3与有机肥料对特定地块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类群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所测定的微生物类群均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有机肥作用大于光合细菌。结论:光合细菌能通过调节土壤的微生物类群活性,促进土壤物质转化和循环,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小麦和大豆茬口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微平板反应系统,研究了小麦和大豆茬口对黄瓜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茬口均显著提高了黄瓜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降低了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P<0.05)、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了土壤基础呼吸和代谢商(P<0.05),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此外,两种茬口还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黄瓜产量.说明小麦和大豆茬口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9.
择伐对小兴安岭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810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不同采伐强度林地的土壤表面CO2通量和土壤表层10 cm处的温度和湿度,研究了择伐作业后林地土壤表面CO2通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伐后林分土壤温度和湿度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季节变化呈较好的相关关系,解释了土壤呼吸的68%~98%;择伐作业使林地表面CO2通量增加,年均增幅在7.17%~26.89%;采伐强度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R2=0.961).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采伐强度是导致择伐后土壤表面CO2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机制,分别对不同时期采集的二化螟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及水、灰分、元素、脂肪、脂肪酸、甘油、总糖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越冬期幼虫过冷却点及游离水、游离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均呈先减后增,而结合水、灰分、高含量元素(K、Na、Mg、Fe、Ni和Cr)、结合脂肪和甘油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越冬期幼虫脂肪酸组分出现变化,但主要成分均为9-十六碳烯酸、9-十六烷酸和9-十八碳烯酸,其中前二者含量呈先减后增变化而后者则相反.越冬幼虫体内理化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耐寒性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