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闽北木荷人工林生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数量化理论建立数量化优势高生长模型,复相关系数达0.9,T检验结果表明,木荷林分优势高与各因子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坡形、土壤A AB层厚度、质地、紧实度和经营水平是最重要的因子,坡位、坡向和造林地前身也有一定的作用。根据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划分立地类型,以探讨木荷在各立地上的生长趋势并对立地质量进行了评价。本文还对木荷造林地的选择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2.
城市污水生态工程土地处理系统是一个多功能、多目标的净化污水,保护水体实现废水资源化的适用技术系列。如果条件合适,设计合理,科学运行和管理得当,它能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当指出,优先有机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成为推广应用生态工程土地处理系统的一个限制因素。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净化功能、生态效应和生态风险评价等一系列复杂的基本性问题,主要目的是为制定生态工程土地处理系统优先有机污染物的调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活在城市,我也需要一块自己的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背景介绍小毛驴市民农园位于北京近郊,占地230亩。是由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消费者可以通过预付一年的租金得到一小片土地自己种植蔬菜,或者购买大田菜里配送的蔬菜。但有一点是统一的规定:这片土地上严格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2009年小毛驴市民农园一开业就被抢购一空。每周末都可见到城里人一家子一家子地来到自己的菜地里耕耘和收获。  相似文献   
114.
土地承载力是土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城乡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布局是否合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核算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计算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并与现状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格局匹配性分析,得到研究区各个县(市、区)的剩余开发强度和空间匹配度.结果表明: 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等级中,最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3130.62、2477.29、867.03和29509.14 km2.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可开发强度)为16.6%,各个县(市、区)的值在7.7%~100%,各县(市、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在0.15~1.30.研究区剩余开发强度为12.3%,空间匹配度为0.76;各个县(市、区)剩余开发强度在4.9%~53.5%,空间匹配度在0.11~1.00,地区差异较大.此研究有助于明确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可为城乡建设用地的精细化管理、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气传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蕾  潘雅文  朱志梅  樊军  王胜 《生态学杂志》2019,30(4):1415-1422
研究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水气传输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有限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为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气传输特性,探究饱和导水率(Ks)、导气率(Ka)和相对气体扩散率(DP/D0)间的关系,对柠条地、撂荒地、苜蓿地、农地和裸地样地0~5 cm深度土层原状土,采用定水头法测定Ks,气室法测定DP/D0,土壤导气率测定仪测定田间持水量(FC)下的Ka.结果表明: 土壤0~5 cm容重(ρb)的大小顺序为苜蓿地>裸地>撂荒地>柠条地>农地,撂荒地、裸地和苜蓿地ρb与农地差异显著.土壤总孔隙度(Φ)的大小顺序为农地>柠条地>撂荒地>裸地>苜蓿地,相比农地,苜蓿地、裸地和撂荒地土壤Φ分别低7.5%、4.7%和3.1%.充气孔隙度(ε100)的大小顺序为农地>撂荒地>柠条地>裸地>苜蓿地,苜蓿地、裸地、柠条地和撂荒地ε100分别较农地低38.3%、33.6%、12.8%和10.1%.土壤Ks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柠条地>苜蓿地>裸地>农地,其中,撂荒地Ks显著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Ka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苜蓿地>柠条地>裸地>农地,撂荒地与农地之间差异显著;土壤DP/D0的大小顺序为撂荒地>柠条地>苜蓿地>农地>裸地,其中,柠条地和撂荒地土壤DP/D0显著大于农地,分别较农地高36.8%和61.6%.土壤Ks和FC条件下的KaDP/D0之间呈显著相关.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显著改变了土壤的通透性,耕地撂荒或者种植柠条及苜蓿改善了表层土壤导水和导气性能,农地和裸地土壤水气传输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1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酚酸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利  杨雨春  王君  杨立学 《生态学报》2019,39(18):6710-6720
酚酸物质是影响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酚酸物质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作用机制。以山河屯林业局奋斗林场次生林(SF)、落叶松人工林(LP)、农田地(FL)和撂荒地(AL)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5 cm、5—10 cm和10—20 cm层的土壤总酚、复合态酚、水溶性酚和9种酚酸物质,并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这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各土层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在0—5 cm和5—10 cm土层中,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溶性酚含量最高,而在10—20 cm土层中,则是次生林显著高于其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P0.05)。在0—5 cm土层中,次生林土壤的总PLFA、真菌含量比农田地和撂荒地分别高14.61%、80.91%和55.63%、156.55%,同时,次生林的土壤真菌∶细菌(F∶B)显著高于落叶松人工林、农田地和撂荒地(P0.05)。0—5 cm层和5—10 cm层的土壤总酚与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而在10—20 cm层,三种土壤酚类物质与微生物群落均未达到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0—5 cm层土壤中的阿魏酸、2,4-二羟基苯甲酸和β-谷甾醇均对真菌群落和F∶B有显著影响(P0.05),而在10—20 cm层中,只有β-谷甾醇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改变了表层土壤的酚酸物质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酚酸物质对表层土壤各类群的微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深层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7.
基于土地破坏的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青  邱瑶  谢苗苗  彭建 《生态学报》2012,32(16):5164-5174
矿区生态风险评价已成为区域生态风险研究的热点领域。如何合理选择和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源和风险受体,量化多风险源和多风险受体的交互作用,是目前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焦点。为此,在总结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生态风险源、风险受体及作用对象与过程的因果链模型,结合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过程的独特性,将土地挖损、占用及塌陷等土地破坏作为矿区的直接生态风险源。基于土地破坏类型提出了适宜矿区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流程、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并专门在定量化多风险源与多风险受体交互作用上做出探讨,构建了生态系统单元暴露指数和土地破坏累积作用指数来评价矿区土地破坏与生态系统单元间的暴露与危害作用关系。为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理论基础与方法框架,未来可结合实证研究对此方法及相关指标参数做出完善与改进,为矿区生态环境管理与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应用遥感技术评估了印度北部Pali Gad山地流域过去几十年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造成的土壤侵蚀程度,并基于摩根参数模型(Morgan Parametric Model)的方法来测定土壤的侵蚀程度;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的坡向受到太阳光照的不同可以引起土地覆盖的变迁;海拔和坡度已不再是阻碍人们获取自然资源的因素,人们的活动范围正转移到更高的海拔和更陡峭的坡度;揭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进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广东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地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表层土壤(0~20cm)微生物量C、N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更为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C、N差异显著,均表现为果园和林地高于农田和草地.土壤有机C、全N同样以果园较高.而对微生物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C总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N与全N、有机C、速效N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C、N之间显著相关,证实土壤微生物量C、N是可以表征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120.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邓红兵  陈春娣  刘昕  吴钢 《生态学报》2009,29(3):1519-1524
随着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理论逐步深入和发展,生态用地分类及规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土地资源利用研究和生态建设工作的重点.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用地的研究进展,在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用地指的是区域或城镇土地中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可将区域土地分为"生态用地"、"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三大类型,生态用地按照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分为自然用地、保护区用地、休养与休闲用地和废弃与纳污用地4个二级类型,进一步分为20个三级类型.生态用地的分类可为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分类体系和区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