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71.
不同品种小白菜对镉的吸收积累差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60个小白菜品种在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中吸收和积累镉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土壤镉浓度为0.6 mg·kg-1时,小白菜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为8.33%;而在土壤镉浓度为1.2 mg·kg-1时其超标率达66.67%,表明小白菜容易受到镉污染.2种镉浓度下白菜地上部分镉含量均低于国家食用标准,且其生物量不受影响的小白菜品种为:长梗白菜、上海青、矮箕苏州青、青优四号、矮脚葵翩黑叶白菜、皱叶黑油冬儿、高华青梗白菜、早生华京、金冠清江白、夏王青梗菜、利丰青梗白菜和杭州油冬儿.这12个品种可作为在镉轻度污染土壤中种植的安全系数较高的小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372.
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顿梦杰  张云霞  宋波  盛昕  周浪  宾娟 《广西植物》2022,42(3):479-490
为筛选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以及矿区生态复垦的植物材料,该研究在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区采集30种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测定其地上部、地下部和根系土壤的Cd、Cu、Ni、Pb、Zn含量,计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并通过聚类分析综合评估植物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千里光、鬼针草地上部Cd含量高达4...  相似文献   
373.
基于GIS的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6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国农业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支持下,在前人关于农业生产潜力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国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首先探讨了基于GIS的土地生产潜力研究方法;然后,就土地生产潜力的“土壤有效系数”进行重点研究,探讨了其计算方法与模型;并应用机制法,通过光、温、水、土逐级衰减,具体计算了全国分县土地生产潜力;最后,通过分析统计和分析制图,分析了中国土地生产潜力的数值分布和空间分布特  相似文献   
374.
茂名油页岩废渣场土地资源再利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茂名石化公司30多年的页岩油生产,堆置形成了8.1km^2的废渣堆场,是茂名一大污染源。植树绿化改善了废渣场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废渣场土地资源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375.
中国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对策研究(Ⅰ)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述评了中国矿业废弃地的现状及其环境影响,系统总结了几十年来中矿业废弃地复垦的理论研究、法规建设和实践方面的进展情况和不足之处。同时指出:根据中国国情,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废弃地复垦的技术体系和模式、卓有成效的促成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结合,修订完善现有的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政策法规是中国矿业废弃地复垦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76.
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研究LUCC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过程,对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南疆生态脆弱区———阿克苏市1995、2000和2003年的TM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城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参照Costanza等对全球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结果的比例关系,分析了阿克苏市城乡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价值,定量综合评价了阿克苏市城乡区域LUCC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阿克苏市域景观总体构成表现为景观破碎度较高,斑块数目较多;农业用地中有近半数不稳定,水土条件差致使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相互转换。研究时段内市域土地利用变化带来了较好的生态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持续提高,并表现出了较大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377.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覆盖景观特征的粒度效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龚建周  夏北成  李楠  郭泺 《生态学报》2006,26(7):2198-2206
土地覆盖及其变化研究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而土地覆盖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包括空间粒度和幅度)属性,不仅如此,尺度问题还成为景观空间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研究了解土地覆盖的尺度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基于高分辨率SPOT遥感数据,对广州市土地覆盖的景观特征进行类型及景观水平的粒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增加对优势的景观类型有加强作用;粒度效应在类型和景观水平上都存在“临界阈”现象,粒度10、32和128是“临界阈”粒度.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不同特征指数的粒度响应存在差异:绿地和水域是对粒度响应最敏感的两种土地覆盖类型,而园地的斑块密度和面积百分比对粒度变化不敏感.景观水平上,斑块密度和平均形状指数的粒度响应最强烈,多样性指数则最弱,反映不同粒度形成的景观的异质性不同.  相似文献   
378.
杨长明  欧阳竹  杨林章  董玉红 《生态学报》2006,26(12):4148-4155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在华北平原具有代表性的禹城市作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和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小麦.玉米轮作的粮田相比,果树和苜蓿栽培明显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总氯(TN)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和分配比例。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和可矿化碳(MNC)较传统粮田的土壤分别增加了34.0.5%和66.3%。果树栽培还明显增加了土壤〉250μm水稳性团聚体(WSA)的含量,同时减少了土壤粘粒分散率(CDR)。苜蓿栽培也显著提高了土壤MBC和MNC含量以及团聚体稳定性。温室大棚栽培前期(2-3a)的土壤TOC和TN较传统粮田略有增加,但随着耕作历史的增加,土壤TOC和TN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传统粮田相比,温室大棚内的土壤LOC,POC,LFOC和WSOC含量与比例均有明显下降,这种下降幅度随栽培历史的延长而明显增加。7-10a温室大棚栽培的土壤EOC,POC,LFOC和WSOC含量较传统粮田分别下降了31.3%,41.7%,35.6%和42.1%。温室大棚栽培的土壤MBC和MNC较传统粮田的土壤平均分别低15.9%和10.1%。温室大棚栽培,特别是长期栽培降低了土壤中〉250μ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粘粒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250v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与所测定的有机碳组分含量皆成明显的正相关,特别是POC,LFOC和MBC与WSA达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893,0.856。这表明,土壤POC,LFOC和MBC对维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更为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9.
利用基于QUICKBIRD和IKONOS数据解译得到的铁西老工业区土地利用状况,采用地统计和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代表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的用地类型的时空动态和集约利用特征.结果表明: 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是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区主要的用地类型.2000-2010年,铁西区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业用地面积呈快速降低趋势,住宅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公园、商服用地和绿地面积迅速增加.城区环境明显改善,综合宜居水平提高,功能定位日益明晰,商住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2002年以来,铁西老工业区区域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土地资源的集约潜力仍旧可以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380.
黄土塬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导水率及大孔隙数量是决定降雨-入渗的重要参数,对模拟土壤水分及溶质运移、建立流域水文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黄土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本文通过Hood入渗仪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了该区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苹果林地土壤导水率、大孔隙度和大孔隙连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研究区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苹果林地的平均饱和导水率分别为58.60×10-6、54.90×10-6、35.30×10-6、23.40×10-6 m·s-1,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单位面积有效大孔隙数目、大孔隙度及大孔隙连通性均依次为: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苹果林地.植被恢复通过植物根系穿插、土壤动物活动等形成大孔隙,可显著提高土壤入渗性能.黄土区应坚持林草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