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92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一直是青藏高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我国多次开展青藏高原植被考察活动,在植被制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读对青藏高原植被考察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并对制图范围包括青藏高原的、使用比较广泛的植被图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植被调查样点数据,与多幅植被图在数据一致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调查的历史久远,但系统、科学的青藏高原植被调查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期间获取了大量植被调查数据,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图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4,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集(1:1,000,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包含整个青藏高原、应用最为广泛的3幅植被图,《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是基于现阶段植被调查数据制作的青藏高原植被图。但是这4幅图在植被分类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图件之间的可比性。(2)对比发现, 4幅植被图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面积较大的植被型组,如森林和草本植被,在植被图之间的一致性较高;但面积相对较小的植被型组,...  相似文献   
42.
为揭示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2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盖度的最新演变趋势及区域差异,定量分析气候和人类活动对该区植被盖度变化的贡献率及空间分布。该研究以光合植被(PV)盖度为植被生长状况指标,基于2001–2020年PV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Sen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2001–202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要素。主要结果:20年中黄土高原植被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每年0.8%。全区植被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比例为90%,呈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比为71%;对全区植被盖度增加的贡献,主要是黄土丘陵区(约2/5),其次为风沙丘陵区(约1/4)和石质山区(约1/5);不同地貌分区内,黄土丘陵区中陕西榆林和延安两市区境内植被盖度增加迅速,风沙丘陵区中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植被盖度变化最快;研究时段内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植被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76%和24%;人类活动对植被盖度贡献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延安以北、山西太原以南、宁夏同心以南和甘肃平凉和庆阳等丘陵、台塬和风沙丘陵等政府生态工程实施较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43.
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是我国典型贫营养型沼泽。沼泽中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泥炭藓和常绿小灌木发育十分良好。这与沼泽水文状况和泥炭中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关。各种植物的主要微量元素硼、铜、钴、锰、锌等含量不同,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亦不同,而且随季节而变化。狭叶杜香和甸杜的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特点及其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两种泥炭藓相似,都与兴安落叶松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重点探讨植物体内主要微量元素及其含量变化规律,为揭示贫营养型森林沼泽生态、为合理利用与改造沼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探讨失眠障碍患者脑部CT影像学变化与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失眠障碍患者50例,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两组受试者均使用飞利浦64排CT进行扫描,检测计算额角指数与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对比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记忆评分、睡眠质量评分、WCST评分,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分析观察组患者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睡眠指数评分、WCST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额角指数、海马指数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临床记忆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明显较对照组高,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躯体感觉评分及心理感觉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额角指数、海马指数与临床记忆评分呈正比,与睡眠质量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呈反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分类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比呈正比,与WCST评分中的完成测验数、选择错误率、完成第一个应答数、持续错误率、错误应答数呈反比(P<0.05)。结论:脑部CT影像学结果发现,失眠障碍存在学习记忆功能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性、睡眠质量存在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植被时空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依据青藏高原众多断陷盆地湖相沉积中所取得的植物化石及孢粉学资料,间接证明中新世以后,青藏高原广大地区的亚热带常绿和落叶森林趋向减少,由桦木科、山毛榉科等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所组成的亚热带山地的落叶阔叶林显著增加。至上新世晚期,当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区生长着由高山栎组(QuercusSect.Brachylepides)和雪松(Cedrusdeodara)为主要组成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时,而青藏高原北缘毗邻柴达木盆地的昆仑山垭口地区,则分布着由云杉、冷杉、桦等组成的亚高山针叶林。进入距今240多万年的第四纪、伴随着全球性温度变动,引起森林和草原植被的多次交替,在早更新世间冰期时,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区淡水湖沼广布,湖区仍有亚高山针叶林生长。至晚更新世,高原隆升高度接近现在时,森林面积退缩,植物区系组成和植被分区更加接近现代。值得注意的是,取自高原湖泊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学资料,揭示末次冰期间冰段、盛冰期、新仙女木期和大暖期植被和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6.
几种常绿植物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上海自然条件下生长的珊瑚树、女贞、孝顺竹和棕榈等四种常绿植物为材料,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测定了它们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时的光饱和光合速率;用CF-1000荧光仪测定了叶片的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等特征值。结果表明,珊瑚树和女贞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较强,它们的光合最适温度(Topt)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在四季均保持较高的光合活力,光合量子效率和Fv/Fm值较高,而孝顺  相似文献   
47.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全球尺度下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88,自引:19,他引:169  
刘绍辉  方精云 《生态学报》1997,17(5):469-476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释放CO2的过程,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和根系产生。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土壤呼吸在受到植被,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温度,湿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并且随着人类影响的增强,人为因素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根据已有工作,讨论了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全球范围内湿润地区森林植被的土壤呼吸与纬度的关系以及土壤呼吸与年均温的关系,得出了全球范围的Q10值为1  相似文献   
48.
中国生态环境过渡的一个重要地带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本文揭示沿腾冲-黑河联线的地带不仅如胡焕庸早年提出是一条人口地理界线,而且是一条生态环境界线,更重要的是,腾冲-黑河线表征的方向,在历史时期表现为全球变化的特征方向。  相似文献   
49.
模拟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海洋中光合作用过程和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方程。运用垂直平均值的浮游生物模型研究了在一个固定站和扩展湾流体系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夹卷过程将含营养盐丰富的中层水带入了混合层,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摸式较好地给出了扩展湾流体系中的水华季,基本上得到了浮游生物的生活周期。使用不同的参数值进行了若干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北京猿人洞穴堆积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及气候地层上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堆积厚达40余米,可划分为17层。它们分别由角砾层与非角砾层(灰烬层、泥砂层以及钟乳石层)等组成。其中角砾层代表冰期、寒冷期或氧同位素的偶数阶段;非角砾层则代表间冰期、温暖期或氧同位素的奇数阶段。它们表明:在中更新世时,周口店地区气候的冷暖变化是明显的,而且气候的大陆性程度有逐渐加强的趋势。第一地点、新洞以及山顶洞等地的沉积物与洞外堆积、陕西洛川的黄土以及深海沉积物等均可进行气候地层学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