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了解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在岩溶石山的生长表现以及根瘤生物量的特征,对石山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对岩溶石山4.5年生台湾桤木与速生乡土树种任豆(Zenia insignis)、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表明:台湾桤木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分别为8.39 cm、7.72 m、0.0271 m3和3.18 m,均大于任豆和顶果木,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台湾桤木冠长达6.01 m,分别比任豆和顶果木增加106.53%和70.25%;台湾桤木在岩溶石山表现出速生的特性。对台湾桤木样株的根瘤生长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台湾桤木根瘤生物量平均每株达52.77 g,根瘤在水平方向分布从树干基部至树冠投影范围均有生长,离树干50 cm与离树干50~100 cm范围的根瘤生物量相近,离树干100 cm至树冠投影范围的根瘤生物量最多,三个地段的根瘤分别占整株根瘤生物量的15.7%、16.9%、67.4%;大根瘤(直径≥1 cm)在离树干100 cm至树冠投影范围分布最多;根瘤在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少有根瘤出现;台湾桤木在岩溶石山表现出良好的结瘤固氮特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台湾桤木在岩溶石山的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微藻被看作第三代生物质能源的来源。微藻淀粉结构与高等植物的高度相似性使其可以作为粮食作物的替代,在生物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γ-氨基丁酸(GABA)被认为是一种信号分子,可以调节植物细胞的生长代谢。本研究在缺氮培养条件下添加外源GABA调控海洋绿藻亚心形四爿藻生理代谢和淀粉积累。结果表明,添加外源GABA可以抑制细胞生长,降低光合作用效率;OJIP实验显示,GABA的添加增强了光合器官能量耗散,降低了光能利用效率,阻碍了电子传递,造成额外胁迫,从而促使细胞将碳流更多地分配到淀粉积累,导致藻细胞的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淀粉产率提高。添加10 mmol/L GABA获得最大淀粉含量39%DW,比未添加GABA的对照组淀粉含量提高39%;同时获得最大淀粉产量和产率为1.72 g·L^-1和0.36 g·L^-1·d^-1,分别比未添加GABA的对照组提高39%和50%。以上结果表明在缺氮条件下添加外源GABA是一种调控亚心形四爿藻细胞代谢并提高其淀粉生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适应性调节是其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能量学策略,但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脂肪组织适应性调节的特征和能量机理尚不清楚。为探讨不同繁殖阶段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变化及其内分泌机理,本文测定了黑线仓鼠哺乳期和断乳后摄食量、脂肪重量,以及血清瘦素水平、下丘脑瘦素受体(Ob-Rb)和相关神经肽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哺乳高峰期黑线仓鼠的脂肪重量几乎降低至零,断乳后显著增加;与非繁殖对照组相比,皮下脂肪、肾周脂肪与腹腔脂肪重量分别增长了1.5倍、37.1倍和1.9倍。断乳后摄食量、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繁殖对照组,Ob-Rb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促食与抑食神经肽的基因表达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哺育不同胎仔数的黑线仓鼠在断乳后能量摄入、静止代谢率、身体组分未出现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繁殖阶段脂肪累积呈现显 著的适应性调节,瘦素抵抗是断乳后脂肪累积补偿性增长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这对迅速恢复脂肪累积,以应对将来的能量需求增加或者食物资源短缺的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EN)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EN治疗,治疗组在EN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1.5 g/次,3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白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PAB、CD3~+、CD4~+、CD8~+、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有所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b、Alb、TP、CD3~+、CD4~+、CD4~+/CD8~+、IgG、IgA、IgM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6±1.2)d]、ICU住院时间[(11.3±4.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观察异斑小字大蚕蛾Cricula variabilis的各虫态发育特征,掌握其基本生活史、幼虫各龄形态特征及区分方法。【方法】在室内进行饲养观察,通过测量幼虫头壳宽、体长、体宽3个指标并计算Brooks指数和Crosby指数,结合线性回归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确定最佳分龄指标。【结果】异斑小字大蚕蛾一个世代共(77.86±1.09)d,蛹期占29.44%,卵期占14.46%,成虫期占6.19%。幼虫共6龄,历期最长,占整个世代的49.91%,且每个龄期随虫龄的增长而增加。运用Dyar法则与Crosby生长法则验证了头壳宽是幼虫最合理的分龄指标。通过对头壳宽、体长、体宽3个分龄指标的进行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头壳宽的指数、二次、三次线性方程来划分幼虫龄期的效果较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03 8x~2-0.026 2x+0.735 8(R~2=0.996 5)、y=0.572 6e~(0.340 4x)(R~2=0.995 6)、y=0.001 5x~3+0.087 9x~2+0.021 8x+0.697 6(R~2=0.996 5)。【结论】本研究描述了异斑小字大蚕蛾各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和明确幼虫共6龄,头壳宽是幼虫分龄最合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6.
以平均体质量为(2.00±0.56) g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sp. Taiwan)幼鱼为研究对象, 探究氨氮胁迫浓度为0、3.5、6.0、10.4和18.0 mg/L时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经过56d的氨氮胁迫试验结果显示: 台湾泥鳅终末体质量(WF)、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各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10.4和18.0 mg/L处理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鳃Na+K+-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8.0 mg/L处理组肝脏溶菌酶(LZM)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 氨氮处理组幼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鳃组织损伤, 表现为鳃小片短小、上皮细胞水肿、细胞空泡化、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 肝组织则表现为肝血窦扩张、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水样变性、细胞核偏移和细胞核溶解; 且两种组织中其病变区域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大。上述结果表明, 氨氮胁迫对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和免疫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对其鳃和肝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47.
目的:调查与分析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9年8月在本院妇产科临床初步诊断为输卵管不孕症患者12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ysterosalp ingography,HSG)与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记录诊断效果、不良反应,判断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发生原因。结果:在125例患者中,HSG诊断输卵管通畅33例,通而不畅72例,阻塞20例;四维超声造影诊断为输卵管通畅33例,通而不畅74例,阻塞18例。将HSG检查作为金标准,四维超声造影检查输卵管阻塞准确率93.6%,Kappa值=0.929(P<0.05),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共8例。四维超声造影检查期间发生的阴道少量出血、造影剂过敏、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HSG检查的13.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孕次与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为导致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应用安全性也比较好,但是也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合并糖尿病、产次、初潮年龄为导致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假阳性与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是内蒙古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的特有珍稀植物,为古地中海孑遗物种。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使其生境发生了严重的破碎化,甚至消失。有限的分子标记限制了对该植物种质遗传多样性和生存现状的认识。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构建了含有119603条Unigenes的四合木表达序列文库,系统识别了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expressed sequence tag-simple sequence repeat),进行了SSR位点的特性分析和标记开发。结果显示,在21065条Unigenes中共检测出25721个SSR位点;SSRs在四合木转录组中的出现频率为21.51%,单、二和三核苷酸重复最丰富的类型为A/T、AG/CT和ATC/ATG;在选取的39个SSR中,32个具有多态性,在48个个体中共鉴定出140个条带,Ho和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7~0.792和0.252~0.789,均值分别为0.462和0.579,PIC值变化范围为0.218~0.746,均值为0.518。本研究所开发SSR标记可进一步应用于四合木遗传结构和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中,能推动该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乳酸菌素片结合标准四联疗法对社区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电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社区PU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四联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酸菌素片,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治疗效果、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胃电图(胃肠电节律紊乱、平均频率)、胃肠激素[胃蛋白原Ⅰ(PGⅠ)、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肠道菌群(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水平,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PU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1%)、H.pylori根除率(87.50%)及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电图检测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餐前、餐后平均频率及胃肠电节律紊乱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SS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Ⅰ、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肠道革兰阴性球菌数量高于对照组,革兰阳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PU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酸菌素片结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社区PU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调控患者胃肠激素,提高H.pylori根除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0.
鸟苷三磷酸环化水解酶 (GTP cyclohydrolase,Gch)是具有GTP-cyclohydro结构域的蛋白酶,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只具有Gch1,硬骨鱼类和两栖动物中Gch1存在旁系同源的Gch2和Gch3,且功能存在差异。Gch是以鸟苷三磷酸为底物,最终形成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的限速酶,而BH4是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必须的辅助因子,参与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合成。Gch是催化各种蝶呤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例如皮肤色素、眼色素、甲氨蝶呤、叶黄酸和BH4等,在体内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ch的生理功能与BH4的生物合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BH4生物合成的唯一限速酶,其活性可作为神经元和色素细胞的发育指示物,也是研究色素形成和神经递质生物合成的重要标志。目前,Gch在肿瘤和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已获得广泛关注和解析,而色素合成和体色调控的作用研究多集中在昆虫方面,在硬骨鱼类中较少。因此,本文将重点对Gch基因、蛋白质、功能以及在鱼类体色方面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归纳,对深入分析Gch在鱼类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及后期鱼类体色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