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于茂兰,我的印象是那儿有一片2万公顷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它的神秘与奇特,一直让我心仪已久。前几年,由于交通及其它原因,去茂兰探奇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近闻保护区管理局正在开展喀斯特森林的探险旅游,于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带着对茂兰的向往和好奇,我随着一支探险队踏上了茂兰之旅。  相似文献   
72.
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Ⅱ.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最高和最低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影响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最基本因素是温度和土壤湿度 ;湿度对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在温度大于 2 0℃时特别显著。温度和湿度对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于冷热交替及干湿循环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向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3.
东北主要林区针叶林下外生菌根真菌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盂繁荣  邵景文 《菌物系统》2001,20(3):413-419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林内,对岳桦-云杉林等12个主要针叶林型的外生菌根真菌进行了调查。经对采集标本整理鉴定,计有19科43属163种外生菌根真菌,其中长白山18科39属135种;小兴安岭16科35属116种;大兴岭11科22属50余种,它们在各林型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种群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高和坡度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4.
溴敌隆加增效剂防治林区鼢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在陕西北部林区对防鼠药物进行筛选和防治试验。结果筛选溴敌隆作为首选药物进行推广使用,成本低,致死率高,结果表明:加增效剂水杨酸钠后能增强毒饵作用,提高致死率,促使内出血,减少使用浓度,节约饵料和药剂,降低成本,饵料以小麦最好;投饵量每洞10g;插洞法适合林区防鼠。  相似文献   
75.
1997年至2001年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猛禽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计发现23种,隶属2目4科。  相似文献   
76.
茂兰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这里有茂密原始的喀斯特森林,它的原生性与其完好的保护状态使之成为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有独特多样的喀斯特地貌,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类型,这里林木苍翠,山水奇异,是科研与旅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77.
当森林生态系统转变成农田生态系统时,会把C4植物有机质导入到曾在C3植被下发育的土训中去,使土壤中含有来源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引起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因此,可以利用碳同位素来区分土壤有机质来源,实验结果表明,耕作几十年后原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仍占有主要地位,来源于原始C3植被的有机碳的比例为66.7%,但容易矿化的、对植物营养有效的有机质含量较低,这与当地的耕作方式有关,需要加强对植物残留物返回土壤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78.
甘肃兴隆山林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隔离种群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300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约为30-50头/km^2,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5000头左右,但却面临着疾病、营养不良与偷猎的威胁。因此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开发养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79.
AM 真菌和枯落物互作下两种喀斯特植物种间竞争较种内竞争更能促进植物养分利用 枯落物是植物养分获取和土壤养分转化的关键载体。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对植物养分摄取的影响已被广泛认知。然而,在养分亏缺的喀斯特生境中,不同竞争方式的植物如何通过AM真菌和枯落物利用养分尚不清楚。本研究对两种喀斯特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进行种内竞争和种  间竞争种植处理,并通过幼套球 囊霉(Glomus etunicatum)接种或不接种处理,以及土壤中添加或不添加两物种叶片混合枯落物处理,测定了植物生物量以及氮、磷、钾浓度等指标,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利用。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对两种植物养分摄取影响不同,AM真菌显著提高了种内和种间竞争下构树的养分摄取量,但降低了云贵鹅耳枥的养分摄取量。种间竞争下接种AM真菌,枯落物添加促进了云贵鹅耳枥对氮的摄取,抑制了构树对氮的摄取。接种AM真菌和添加枯落物条件下,种间竞争的构树对氮、磷和钾的摄取量及云贵鹅耳枥对氮的摄取量均高于种内竞争;种间竞争下两物种养分竞争力呈现明显差异,即构树对磷和钾养分竞争力显著提高,对氮则不显著;云贵鹅耳枥仅对钾的养分竞争力显著降低,对氮和磷则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在AM真菌与枯落物相互作用下,两种喀斯特植物种间竞争较种内竞争更能促进植物养分利用。  相似文献   
80.
目录     
《生态学杂志》2015,26(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