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低温胁迫对麻竹叶片和根系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人工低温处理,研究了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叶片及根部质膜透性、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寻找与竹类植物耐寒性关系最密切的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8℃)15d后,麻竹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显著提高,根部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显著升高;低温胁迫处理(-2℃)72h后,经低温预处理的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POD活性显著高于未经低温预处理,而质膜透性显著低于未经低温预处理,但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高于-2℃处理前;经低温预处理的麻竹根部SOD、POD活性及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未经低温预处理,而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程度较-2℃处理前无显著差异。说明剧烈降温对麻竹生理特征造成严重影响,叶片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较高的POD活性以减轻低温伤害;根系则通过维持较高的SOD、POD活性以减轻低温下膜脂过氧化水平,并通过提高膜脂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降低质膜透性来抵御低温对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62.
干旱区不同景观单元土壤盐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陆河流域空间土壤盐渍化问题,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通过调查、取样分析,研究了冲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2个水文地质带上一个生长季5-10月0~10、10~20cm土壤盐分积聚特征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冲洪积扇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低于冲洪积平原,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100%,属于强变异性;灌溉景观土壤盐分的聚积在冲洪积扇和冲洪积平原相似,盐分含量均减小,而非灌溉景观的差异较大,冲洪积扇区土壤盐分含量减小,土壤盐渍化程度减弱;而冲洪积平原区土壤盐分含量升高,盐渍化程度增强.冲洪积扇区土层间盐分变化关系紧密相关(P<0.01),降雨和灌溉对盐分都具有淋洗作用,促进了盐分含量的减少;冲洪积平原区,蒸发对非灌溉景观0~10 cm土层盐分聚积起到促进作用,而10~20 cm土层盐分聚积受上层土壤盐分和地下水位共同作用.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inland river basin,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Sangong River catchment of Xinjiang,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ominant af-fecting factors of salt accumulation in 0-10 cm and 10-20 cm soil layers in two hydro-geological zones, i. e. , alluvial-proluvial delta and alluvial plain, were studied in a growth season (from May to October), and the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groundwater table, and irrigation were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The soil salt content was obviously lower in alluvial-proluvial delta than in al-luvial plain, but it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the two zones was all higher than 100%, indicating a great variability. The soil salt accumulation in irrigated landscape in the two zones had a similar decreasing trend, but that in non-irrigated landscape had greater difference, with a decreased soil salinization in alluvial-proluvial delta, and an increased soil salinization in alluvial plain. In allu-vial-proluvial delta, the salt contents in 0-10 cm and 10-20 cm soil layers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P <0. 01), and there was a clear process of salt leaching by precipitation and irrigation,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soil salt content. In alluvial plain, the salt accumulation in 0-10 cm soil layer in non-irrigated landscape was promoted by evaporation, and that in 10-20 cm soil lay-er was co-affected by the salt content in 0-10 cm soil layer and the groundwater table.  相似文献   
63.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植株温度特征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温度波动是两系杂交稻安全制种的制约瓶颈,进行了以水层灌溉和湿润灌溉为处理的分期播种试验。试验表明,20 cm高度的温度对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指示作用更为可靠。对两种处理下不育系的茎温(20 cm)、叶温(40 cm)和冠层内气温(20 cm、40 cm)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水灌溉后,水层是稻田主要的热源,主要以长波辐射和对流方式导热,稻株比空气升温慢、增幅小,而且灌溉增温的有效高度在40 cm左右。水层灌溉后,日最高气温有TQ40>TQ20>TJ20>TY40,体现了太阳辐射对冠层特征面的重要影响;日最低气温有TQ20>TJ20>TY40>TQ40,体现了水层热源对冠层特征面的重要影响。由于育性敏感层温度与灌溉水温1、50 cm气温、20 cm相对湿度、200 cm风速密切相关,建立了可供实用的20 cm茎温与气温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64.
灌溉频次和时期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的节水灌溉模式,2006—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冬小麦品种科农9204为试验材料,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条件下,研究了灌溉次数和灌溉时期对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相关主要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一次灌溉分别有利于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千粒重的形成或提高;两次灌溉处理中,以拔节和抽穗期各灌60mm处理籽粒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产量有随灌溉时期后移而降低的趋势;冬小麦生育期间随灌溉次数增多和灌溉时期后移,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等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冬小麦的籽粒产量、WUE、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条件下,以拔节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为宜。  相似文献   
65.
补充灌溉及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黄土塬区补充灌溉及不同氮磷配施条件下麦田土壤水分利用、氮素吸收及作物产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年份补充灌溉及氮磷配施分别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0~24.6%和134.1%~240.2%,方差分析表明,施氮是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补充灌溉及施磷作用不显著;补充灌溉及不同施氮水平均显著增加冬小麦耗水量,补充灌溉能在一定程度减少冬小麦对土壤储水的利用,而氮磷配施显著增加土壤储水的消耗;补充灌溉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雨养处理降低0.2~2.3kg.mm-1.hm-2,但差异不显著,氮磷配施WUE较对照提高4.0~7.2kg.mm-1.hm-2,达显著水平;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受施氮水平影响显著,低氮和高氮处理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6.9~33.4kg.hm-2和60.9~66kg.hm-2;补充灌溉能够促进地上部氮素吸收。本试验表明,补充灌溉与高氮高磷组合处理可获得高产及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底墒充足的平水年,影响研究区域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素吸收等的主要因素是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66.
《西北农业学报》是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农(林)业科学院和新疆、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及新疆农恳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林牧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大西北,面向国内外,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森)保、土壤肥料、节水灌溉、旱地农业、园艺、食品加工、贮藏、保鲜、畜牧兽医、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见的学术论文,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简报,有新意的综述性论文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牧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及农业科技管理人员等。  相似文献   
67.
非充分灌溉及其生理基础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介绍了非充分灌溉的概念及内涵,主要阐述了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体内产生的适应性生理反应,经非充分灌溉及轻度干旱处理,作物气孔阻力增加,蒸腾失水减少,作物水分散失对气孔开度的依赖性大于光合对其的依赖性。可通过气孔调节作物光合与水分的关系,最终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有限度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同化物向籽粒调运,利用^14CO2标记研究表明,生长后期水分亏缺下,小麦体内存在对花前营养器官“临时库”同化物的再动员和对产量的补偿机制;适度水分亏缺促进了小麦等作物初生根的生长发育,增加深层土壤中的根系与根系活性,防止后期根系早衰。总之,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能够在营养生长,物质运输和产量形成等方面产生有效的补偿机制,可作为非充分灌溉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塔克拉玛干沙漠高矿化度水灌溉苗木地下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3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肖塘地区进行了高矿化度水(28g/L)滴灌造林试验。秋季用根系挖掘法研究了定植当年的梭梭、柽柳和盐穗木的地下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1)定植当年苗木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表层20cm,向下逐渐减小,生物量的分布与深度呈显著的负指数关系。(2)不同样地间比较发现苗木根系生长遵循限制因子定律:在灌溉水质、灌水定额、施肥量、施肥时间等人为影响因子一致时,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坡向和坡位等自然因子中差异最大的因子是苗木根系生物量累积的限制因子,它们分别通过改变土壤的紧实度和水分状况、地表太阳辐射强度和与风速有关的地表蚀积状况和壤中流向影响土壤含水率来影响苗木的生长。(3)树种间根系生长和分布也显著不同,根系分布深度和生物量表现为梭梭>柽柳,在丘间粘土质土壤中盐穗木>柽柳。  相似文献   
69.
记述了甘肃兰州永登下街泉头沟发现的5种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3个首次在这一经典地点发现的种。化石组合的分析表明,泉头沟动物群的时代与内蒙古中中新世通古尔动物群接近,并有一个与通古尔动物群相似、指示温带干旱、半干旱丛林-草原的古环境。  相似文献   
70.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利用矿化度为4~5 g/L的地下咸水灌溉,在风沙土上建立了人工绿地。对流沙和人工绿地中微生物三大类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数量测定,结果显示: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人工绿地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种植时间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样地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差异;微生物的组成中,细菌占绝大多数,达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表层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下层。人工绿地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说明风沙土已逐步向具有一定肥力水平的土壤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