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骨骼肌拥有高度发达的内质网,又被称为肌浆网,不仅可以作为钙泵完成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反应,还可对各种生理或病理性刺激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内质网应激反应,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赋予骨骼肌应对外界或内在刺激的能力。因此,骨骼肌内丰富的内质网是骨骼肌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细胞学基础。大量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广泛参与了骨骼肌的生理和病理进程,本文就内质网应激在骨骼肌成肌分化、萎缩和运动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通过银法对猕猴声带肌运动神经终末和运动终板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声带肌与四肢肌不同,除肌纤维纤细,排列不甚紧密度,其神经支配比较丰富,运动终板数目较多,形态多姿。本观察对研究各种动物声带肌的运动神经终末特点提供比较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54.
Wang L  Liu L  Xu X 《生理学报》1999,51(4):439-444
在44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迷走神经的健康成年家兔上、观察电、化学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和腹内侧区对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1)长串电脉冲刺激dMNF引起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2)短串电脉冲刺激dMFN,当刺激落用于吸气相时,引起颏舌肌和膈肌在呼气相的肌是有终止;(3)长串电脉冲刺激vMNF使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明显被抑制;(4)短中电脉冲刺激vMNF,当刺激落位有气相  相似文献   
55.
Jin Z  Guo HS  Xu DY  Hong MY  Li XL  Xu WX 《生理学报》2004,56(6):678-684
为探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递质对胃窦环行肌功能的调节作用,在离体胃平滑肌上观察了嘌呤拟似物对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和电活动的影响。电活动用传统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并和收缩活动同步描记于多道生理记录仪。结果表明,嘌呤能P2Y受体激动剂,三磷酸腺苷(ATP)和2-methylthio ATP(2-MeSATP)均增强胃窦平滑肌的收缩活动,但不影响电活动,而且ATP和2-MeSATP对胃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增强作用可被嘌呤能P2Y受体阻断剂,reactive blue-2和苏拉明(suramin)所阻断。用100μmol/L α,β-MeATP引起的脱敏感使P2X受体被阻断,ATP增强胃窦平滑肌收缩活动的效应不受影响。嘌呤能P2X受体激动剂,α,β-MeATP明显抑制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同时使膜电位明显超极化。ATP对胃窦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不被L型钙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nicardipine)阻断,但细胞外用无钙液灌流时这种效应则完全被阻断。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消炎痛预先处理20min后,ATP和2-MeSATP仍能增强胃窦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活动。以上结果提示:(1)ATP和2-MeSATP通过嘌呤能P2Y受体增强胃窦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活动,而α,β-MeATP或β,γ-MeATP通过嘌呤能P2X受体使膜电位超极化,引起胃窦平滑肌的舒张;(2)ATP和2-MeSATP增强胃窦平滑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效应依赖于细胞外钙,但钙离子进入细胞的途径并不是电压依赖性钙通道;(3)ATP和2-MeSATP增强胃窦平滑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效应不通过前列腺素介导。  相似文献   
56.
Zhang SY  Liu G  Wang DL  Guo XJ  Qian GS 《生理学报》2004,56(2):198-203
测定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膈神经5周后对兔膈肌钙释放单位中骨骼肌型二氢吡啶受体(DHPR)α1亚单位和ryanodine受体(RyR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ES后兔膈肌钙释放单位结构组成的变化和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20、50和100Hz,每组6只;以10和20 Hz为慢性低频电刺激组,50和100Hz为慢性高频电刺激组.CES参数为波宽0.2 ms 3~6个波/次,45次/min,电压10~20 V.刺激时间2×2 h/日,每周刺激6 d,连续刺激5周.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兔膈肌骨骼肌型DHPRα1-亚单位和RyR1、RyR2和RyR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和20 Hz组骨骼肌型DHPRα1、Ry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有低度的RyR,mRNA的表达出现;慢性高频电刺激50和100Hz组骨骼肌型DHPRα1、Ry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未检测到RyR2mRNA的阳性表达.本实验提示慢性低频电刺激膈神经5周后,膈肌质膜上DHPR与RyRs之间的信号转导方式已从变构耦联为主转变为以Ca2+诱导Ca2+释放耦联为主.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银杏苦内酯B对正常和缺血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L-型钙电流(L-type calcium current,ICa-L)、延迟整流钾电流(Delayed Rectifier Currennt,IK)的影响.方法:用常规细胞内微电极方法记录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游离心室肌细胞离子流.结果:①在生理条件下,银杏苦内酯B可缩短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但对AP其他参数无影响,银杏苦内酯B可增大IK,呈浓度依赖性,但对ICa-L无显著作用;②在缺血条件下,APD50、APD90明显缩短,RP、APA减小,Vmax减慢,而银杏苦内酯B则可延缓和减轻缺血所引起上述参数的变化;3.在缺血条件下,IK和ICa-L均受到抑制,但加入银杏苦内酯B后可逆转缺血所造成这两种离子流的减小.结论:银杏苦内酯B可对抗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肌电生理的变化,提示银杏苦内酯B可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观察肌电图(EMG)的变化,了解运动员与普通中学生在纵跳过程中,膝关节屈伸肌群工作特点,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依据。方法:30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和30名男女普通中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纵跳(蹲跳、反向跳、下落跳),测试膝关节屈伸肌群的EMG变化情况。结果:主动肌(股外肌)EMG的变化存在性别差异,随着下肢工作强度的增加,男运动员积分肌电图(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Fmean)均没有显著变化,女运动员iEMG增加,Fmean没有显著变化,对抗肌(股二头肌),随着下肢工作强度的增加。青少年运动员EMG活动变化较小,而普通中学生的EMG活动明显增加。结论:在增加工作负荷的过程中,男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以提高效率为主,女运动员以提高肌肉的募集数量为主;运动员的对抗肌协调水平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59.
Zhang SY  Liu G  Wang DL  Guo XJ  Qian GS 《生理学报》2001,53(3):219-223
研究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ES)后兔膈肌肌浆网(SR)Ca^2 -ATPase活性以及SRC^2 摄取-释放动力学对不同频率CES的活应性变化,建立不同频率CES组,用定磷法测定SR Ca^2 -ATPaes活性,用Fura-2荧光法测定SR Ca^2 摄取-释放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Hz和20Hz组的SR Ca^2 -ATPase活性明显降低(P<0.01),Ca^2 释放-摄动力学也显著降低(P<0.01),慢性高频电刺激50Hz和100Hz组的SRCa^2 -ATPase活性则显著升高(P<0.01),Ca^2 释放-摄取动力学亦明显升高(P<0.01),实验提示,ECS后不同频率CES导致膈肌SRCa^2 -ATPase,Ca^2 摄取-释放动力学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对不同功能状态的膈应用不同频谱的慢性电刺激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0.
用差异显示PCR法筛选与血管外膜细胞表型转化相关的基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Sun AJ  Gao PJ  Liu JJ  Ji KD  Zhu DL 《生理学报》2001,53(6):435-439
为筛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AF)与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间表型转化有关的基因,实验建立了大鼠胸主动脉AF和MF两种细胞模型,用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DD-PCR)技术获得表达差异片段,对差异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并用定量PCR和Northern blot对差别显示结果进行验证。用反义核酸转染技术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AF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型细胞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其中一个在MF下调的差异片段与GenBank中NADH脱氢酶亚单位5(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5,Nd5)基因高度同源。另一个在MF上调的差异片段与OPN基因同源。上述差异表达结果被定量PCR及Northern blot证实。此外还有4个表达序列标志(expressed sequence-tag,EST)在GenBank中未查到同源序列。反义OPN寡脱氧核甘酸可抑制AF的迁移活动。结果提示,AF转化为MF可能与ND5基因下调、OPN上调及其它未知基因的表达改变有关。应用反义技术适度抑制OPN表达在防治血管重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