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有效的基于听觉模型的基音提取方法.它主要是模拟人类听觉系统音调感知功能,在跨通道累加自相关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神经系统在感知时的时间连续性模拟,由于对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信息的综合累加作用,使所提的方法不仅能提取出淹没在各种噪音下的语言信号的基音信息,而且能够判断所处理信号是否由重叠语言信号构成,并进一步提取出叠在一起的独立的基音信息.初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王德生  郭天龙  刘景隆  李波  李春华  陈岩 《生物磁学》2013,(27):5302-5305,5309
目的:观察植物状态患者早期电生理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反应与后期意识是否恢复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院220例的植物状态患者分别在患病三个月内进行早期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每项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分级评分,并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分别评价植物状态在一年时的意识状态和转归情况,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了解其预后情况。结果:植物状态患者早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不同表现与预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越好,其预后就越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与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早期评价植物状态患者意识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53.
Zhang ZC  Yu HM  Liu Q  Tian J  Wang TF  Lai CJ  Zhou XY 《生理学报》2011,63(2):171-176
本研究旨在观察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 sulfate,KM)对成年大鼠的耳毒性效应。6~7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KM(500mg/kg)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周。通过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观察大鼠听力改变。ABR检测结束后,分离出耳蜗进行基底膜铺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的密度和耳蜗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注射KM2周后,大鼠在各频率的听觉阈值均有明显升高,其上升幅度超过60dB;随着时间推移,KM组SGCs密度逐渐降低,Corti器结构尚存,但外毛细胞及内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以外毛细胞为甚;内毛细胞缺失与SGCs的密度下降相平行。以上结果表明,6~7周龄大鼠经过KM作用2周后,听力会明显下降,达到重度耳聋甚至全聋。KM的耳毒性作用与SGCs和内外毛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波间潜伏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与桥脑体积/后颅窝体积比值(PV/PFV)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丹麦KeypointEMG/EP电生理仪测定OPCA组、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潜伏期(PL),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并采用1.5TMR3DVolumeRender-ing软件行桥脑体积(PV)、小脑体积(CV)、后颅窝体积(PFV)磁共振测量,算出PV/PFV、CV/PFV、PV/CV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PCA组Ⅲ波PL、Ⅰ-ⅢIPL明显延长(P<0.05),Ⅲ-ⅤIPL明显缩短(P<0.05);OPCA组PV/PFV值明显减少(P<0.01);Ⅲ-ⅤIPL与PV/PFV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OPCA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PL、Ⅰ-ⅢIPL延长,Ⅲ-ⅤIPL缩短,Ⅲ-ⅤIPL随着桥脑体积的变小而缩短。  相似文献   
55.
试验采用室内噪声控制的方式模拟野外自然噪声环境, 以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幼鱼为实验对象, 使用TDT听觉测试系统, 在100—500 Hz的刺激频率下, 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法)测定其听力阈值。结果显示, 长江鲟的最敏感频率为300 Hz, 声压为(133±0.5) dB, 听力曲线呈“V”型, 听觉阈值随着频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体看, 长江鲟听觉阈值较高, 听力较弱, 不能听到500 Hz以上的声音, 其中, 长江鲟的听觉阈值与湖鲟和匙吻鲟等鲟鱼类基本相似, 但比长江中常见的淡水鱼类的听觉阈值高、听频范围窄。研究结果将为长江鲟的野外放归和种群重建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为评价涉渔工程建设运行对长江鱼类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对学龄前耳聋儿童听觉语言康复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CI治疗的学龄前儿童72例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手术患儿的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患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因素和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以及言语可懂程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结果进行二分类变量的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结果:耳聋患儿CI植入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使用人工耳蜗时间和术后语训时间等因素和CAP增长倍数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术前语训时间等因素与治疗后患儿SIR增长倍数存在相关性(P0.05);CI植入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和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对患儿术后CAP的恢复具有影响(P0.05);CI植入年龄、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术前语训时间等因素对患儿SIR恢复产生影响(P0.05)。结论:患儿植入人工耳蜗的年龄、术前平均残余听力、术前佩戴助听器时间和术前言语训练时间是影响学龄前耳聋患儿术后听力言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声音通讯对发声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但动物鸣声在时域上不同组成部分的生物学意义差异尚无定论。无尾两栖类的鸣声一般由音节和间隔组成,如雄性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的广告鸣叫由一至十余个音节及持续时间约为150 ms的间隔组成,这为研究不同音节生物学意义的差异提供了便利。本研究采用优化的失匹配负波(MMN)范式,在播放标准刺激(白噪声)和偏差刺激(同一个广告鸣叫的5个音节)时,采集脑电信号,经过叠加平均后得到MMN。结果显示,第一个音节对应的MMN幅度最高,而且具有大脑左侧优势。由于MMN幅度表征刺激与记忆痕迹之间的差异,同时反映投入的大脑资源,据此推测第一个音节在蛙类声音通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婴儿痉挛症脑干信息传导障碍的混沌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IS)是婴幼儿难治性癫痫。IS的发病机理至今也不清楚,目前比较一致的假说是:脑干是IS的责任结构,但该假说不能用神经生理学的传统方法来证实。从信息学的角度,婴儿弃挛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源自脑干神经信息传递障碍的脑干功能失调,为了证实这一论点,用可以反遇脑干传导功能的听觉诱发响应的相关维数,来评估脑干神经信息传导不同的功能状态,经过对IS患者、颞叶癫痫患者和健康人三个组的结果比较分析,表明IS患者脑干听觉诱发响应的相关维数明显低下,而颞叶癫痫患者该相关维数在颞叶病灶处最低。以上结果,证实了IS患者脑干神经信息传导功能障碍的存在。  相似文献   
59.
听觉前向掩蔽效应是听觉动态非线性的重要表现, 也是听觉适应机制的重要表现, 由此产生听觉前后向参考编码机制,而传统的语音信号处理机制是帧与帧独立的线性处理方式,所以不能反映实际听觉系统的动态非线性适应特性。传统的听觉模型对这种动态非线性适应机制的模拟是通过自适应调节听觉耳蜗滤波器的增益来完成的, 这不管在计算量上还是在滤波器的稳定性设计上都有其缺陷。我们根据听觉的生理学机制,建立前馈自适应模型,从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引出静态增益曲线,再在静态增益曲线上引入动态过程,由此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心理学试验数据得到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前向掩蔽效应,对听觉的动态非线性适应机制是一种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60.
电刺激大马蹄蝠听皮层对下丘神经元听觉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实验在12只大马蹄蝠上进行。用常规电生理学方法研究了电刺激听皮层对下丘212个神经元的听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32个神经元的听反应被抑制,19个神经元的听反应褐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