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64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C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DNA损伤修复酶,它在抵御烷化剂所致的细胞突变和死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这个酶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酶及其基因,酶与细胞突变,酶与肿瘤化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在应用磁控机械夹断法复制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上,动态地观察了脊髓损伤后的感觉及运动机能变化,并进行了电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0.3A电流未能导致永久性瘫痪。术后2周,后肢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逐渐恢复;可记录到体感诱发电位(SEP)。0.4,0.5和0.8A电流均能导致大鼠永久性瘫痪;倾斜板及开阔场地行走分数均显著低于0.3A组;术后4周这些大鼠可产生行走样动作,于损伤部位再次切断脊髓后仍能出现这些动作;0.4A组可记录到早期SEP,再次切断脊髓后SEP消失。结果提示:(1)脊髓不全横断后,由于残留纤维活动,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大鼠感觉和运动机能的恢复;(2)脊髓完全横断后,后肢的上行冲动可能经再生的神经纤维向中枢端传导至脑;(3)大鼠脊髓内可能存在行走中枢模式发生器(CPG),适当刺激可激发其活动,并产生行走样运动。  相似文献   
993.
对204例首次受血(1~2单位)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随访,以观察输血后HBV的感染和发病。血源来自224例HBsAg阴性(RPHA法检测)的献血员,受血者于受血前及受血后6~7个月各采血1次,连同献血员献血前的血清,用同一批RIA试剂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发现用RPHA筛选的HBsAg阴性献血员,用RIA检测时,仍有2.2%(5/224)HBsAg阳性。70例HBV易感者中,受血后13例发生HBV感染,其中2例输入HBsAg阳性血液者发生急性肝炎(2.86%),1例为黄疸型乙型肝炎,另一例为NANB肝炎;11例发生HBV感染,其中8例为输入HBV-DNA阳性血液。以上结果表明,RPHA筛选献血员仍不能杜绝输血后肝炎,RIA筛选献血员后不能杜绝亚临床感染。部分HBV感染不能排除医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本文将丙铜湿润的褐藻酸与乙酐反应,制备了乙酰褐藻酸,可以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相同的催化剂量下,乙酰褐藻酸的产率随反应时间加长而提高;当反应时间相同时,其产率随催化剂用量加大而提高。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乙酰褐藻酸的[η]无明显差异。本文用红外光谱对乙酰褐藻酸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6.
竹红菌甲素对红细胞膜和几种磷脂脂质体膜的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 this paper, the photodamage of Hypocrellin A to the fluidity of human erythrocyte membranes and some kinds of membranes of phospholipid liposome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changes in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of the membra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tosensitization effect of HA caused the decrease of membrane fluidity of the phospholipid (DPPC, DPPC/DPPE, phospholipid of erythrocyte membranes) liposomes. The DPPC and DPPC/DPPE liposom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damage than the phospholipid liposomes of erythrocyte membranes. To human erythrocyte membranes, the photodamage effect of HA caused its fluidity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with the increment of illumination time, decreased. To spectrin-depleted and trypsin-treated erythrocyte membranes, this kind of change in fluidity was inhibited. All of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hospholipids and protein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photodamage of HA to the fluidity of membranes. Membrane proteins, especially spectrin, were the key factor involved in the changes of the fluidity.  相似文献   
997.
把6天株龄的大麦(Hordeum vylgare L.)初生叶的下表皮剥去后,以含pH6.5的200mmol/L NaCl缓冲液真空渗洗叶片36min,获得的细胞间隙洗液含有水溶性或弱离子结合态的质外体蛋白质和酶。渗洗过的叶片用缓冲液磨成匀浆和离心后,上清液含原质体蛋白质和酶。用1mmol/L NaCl可溶解离子结合态的质外体蛋白质和酶,两条(25和31kD)和7条(22,28,30,51,55,60和71kD)蛋白质带只分别在含有200mmol/L和1mmol/L NaGl的质外体提取液中测得。机械创伤诱导两条(32和33kD)可溶于200mmol/L NaCl的质外体蛋白带,在质外体还测到3条可溶于200mmol/L NaCl和4条可溶于1mmol/L NaCl的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在质外体和共质体两部分均发现有酯酶Ⅰ同工酶,但移向阴极的酯酶同工酶Ⅰ只见于溶在200mmol/L NaCl的质外体中。移向阳极的酯酶Ⅱ同工酶仅见于共质体中。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荧光探针为手段,通过测量膜偏振度的变化,探讨了竹红菌甲素光敏作用对红细胞膜和几种磷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的损伤。结果表明,甲素光敏作用使不同种类的磷脂(DPPC,DPPC/DPPE,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的流动性增加,其对光敏作用的敏感程度为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显著小于DPPC/DPPE脂质体及DPPC脂质体。对红细胞膜来说,甲素光敏作用使其流动性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现象。去除膜上的spectrin以及用胰蛋白酶处理可使这种流动性变化的幅度受到抑制。据此,我们认为,膜磷脂,膜蛋白对甲素光敏作用中膜流动性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膜蛋白,特别是spectrin,是其中极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9.
采后荔枝果皮色素、总酚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成熟度约八成的“淮枝”在采收后2天内,色素的合成代谢仍相当活跃,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的含量增高,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大,总酚保持原有水平,叶绿素降解,反映了果实达到完全成熟的特征,随后,上述各项参数因果实的衰老而下降,与采收当天相比,7天后花色素苷为90%,类黄酮为59%,总酚为7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为46%,讨论了酚类,花色素苷及两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对荔枝果实在成熟,衰老褐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几种非豆科植物根瘤内生菌侵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不同科、属、种的非豆科植物根瘤分离内生菌,对其寄主植物进行了交叉侵染,结果表明,这些Frankia菌对不同寄主的侵染没有明显的专一性,供试菌可以进行跨越科、属、种的侵染,但有的菌株对于某些植物的侵染,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相同菌株对不同植物的侵染能力,以及不同菌株对同一寄主的侵染能力是有差异的。从同一种植物根瘤中分离的不同菌株,侵染能力也有高低之分,供试菌随寄主植物的改变,侵染能力及所建立的共生系统固氮活性有所降低,侵染原寄主植物所形成的根瘤固氮活性较高的菌株,在改变寄主后所形成的根瘤固氮活性也比较高,在一定条件下,寄主植物的结瘤量与根瘤固氮活性呈正相关,而侵染不同寄主后,根瘤中菌体孢子的表面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