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5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5827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903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692篇
  2009年   805篇
  2008年   1005篇
  2007年   924篇
  2006年   823篇
  2005年   825篇
  2004年   872篇
  2003年   997篇
  2002年   1030篇
  2001年   868篇
  2000年   878篇
  1999年   723篇
  1998年   687篇
  1997年   810篇
  1996年   700篇
  1995年   794篇
  1994年   780篇
  1993年   768篇
  1992年   759篇
  1991年   678篇
  1990年   627篇
  1989年   642篇
  1988年   203篇
  1987年   201篇
  1986年   161篇
  1985年   208篇
  1984年   147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臭参中挥发性臭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臭参(Codonopsis sp.)俗称臭药、云南参、臭党参等,系桔梗科党参属云南特有植物种,种名待分类学家鉴定。其根具有特殊臭味,民间作为廉价滋补佳品,和肉、蛋一起煮食,具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同属许多植物如党参(C.pilosula Nannf)、川党参(C.tangshan Oliv.)等的根,均为著名中药,但都没有臭参那种臭味。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为了解臭参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党参、川党参等的相互关系,我们首先对臭参的挥发性臭味化学成分作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现将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重楼属植物甾体皂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对重楼属十八个种植物的甾体皂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植物用甲醇提取,抽出物经DIAION柱,以90%甲醇洗出总甙。在HPLC上,用ODS柱先将总甙以用醇:水(9:1)洗脱分为三馏段,每馏再在ODS柱或Rp-8柱上以甲醇:水(8:2;7:3.5)洗脱,使各个皂甙成分完全分离。被分离的每个色谱峰与已知重楼皂甙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并配合HPLC的加入法,TLC分析及用HPLC制备少量样品做MS测定来加以定性鉴定。定量采用内标及校正曲线法。  相似文献   
24.
用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成年树茎尖和实生芽两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材料为外殖体,诱导它们休眠芽萌动,丛生芽条并诱导芽条生根。实验结果如下:1.以成年态的云南山楂侧芽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IAA 0.1—0.5mg/l+6-BA 1-2mg/l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芽的萌发;将芽继代培养在附加0.5—1mg/l 6-BA的SH或MS培养基上,40天后芽数增殖4—6倍;将芽条截下置于1/2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IAA或IBA,可得到50—80%的生根率。2.以实生芽为外殖体,在相同条件下,则20天后芽数增殖便可获4—6倍;98%以上生根。结果表明:云南山楂的幼年态要比成年态易脱分化和再分化。  相似文献   
25.
盾叶薯蓣地上部分的三个新甾体皂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Wright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四个甾体皂甙,经鉴定甙A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甙B为24α-羟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甙C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甙D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甙。前三者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盾叶皂甙A_1、A_2、A_3(zingiberoside A_1、A_2、A_3),其中盾叶皂甙A_2的甙元为一新甾体皂甙元,命名为盾叶皂甙元(zingiberogenin)。  相似文献   
26.
重楼属两种植物种子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楼属两种植物(五指莲Paris axialis和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种子发育的过程基本一致。双受精发生于授粉后10—15天。胚乳为沼生目型。种子发育延续的时间约为150—170天。胚胎发育终止于球形或稍有分化的阶段。种子具二层种皮。 二种重楼种子成熟时的外部形态显著不同。五指莲Paris axialis的种子呈浅棕黄色,长椭圆形,部分为绿白色海绵质假种皮所包裹。假种皮由珠柄发育而来,呈楔形。滇重楼Paris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的种子鲜红色,不规则圆形,外种皮肉质多浆。无假种皮。珠柄橙黄色,短而纤细。  相似文献   
27.
通过最近的整理,澜沧江共有沙鳅属鱼类3种,它们是斑鳍沙鳅Botia beaufortiSmith、中华沙鳅B.superciliaris Gnther、黑线沙鳅(新种)B.nigrolineata.黑线沙鳅为新种,鉴别特征是沿背中和体侧有显著的黑色纵条,起自头后止于尾鳍基。首次提出云南沙鳅Botia yunnanensis Chen可能是斑鳍沙鳅的次异名,中华沙鳅是在澜沧江的首次纪录。在附录中记录了突吻沙鳅B.rostrata Gnther,是国内首次纪录,也是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的首次纪录。文中每个种均有插图,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对老种的有关名称作了(林厂里)订或讨论。  相似文献   
28.
余山拟异蚖和3种古蚖的精子均为扁圆形,未见顶体,线粒体集中在一侧;核呈环形、边位、中部由膜状体分布其间.领结古蚖的早期精细胞为球形,染色质凝集成团,继而核中裂并沿细胞赤道逐渐围绕成环,染色质呈细沙状,胞间有“桥”相通.核膜一端开始内陷,出现黑点.待发育到中期精细胞,这些黑点逐渐形成奇特的管状核膜陷体;染色质变成短线形,随后排成4—5行.线粒体颗粒状,细胞间仍有“桥”连通.晚期精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粗带,最后形成光滑质密的核,而多余的核物质,一段一段从精子一端脱离,形成一串孢囊状体夹在精子之间,待精子成熟游离时,这些孢状体分散开来.从观察结果表明拟异蚖精子与古蚖的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29.
猕猴桃科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少数种类用透射电镜)对猕猴桃科Actinidia- ceae(按照Cronquist 1981和Dahlgren 1983的概念)的猕猴桃属Actinidia(15种)、藤山柳 属Clematoclethra(5种)和水东哥属Saurauia(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并与山茶科 Theaceae(7属9种)和山柳科Clethraceae(1属1种)的花粉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花粉的 资料,并综合分析有关的外部形态、胚胎和化学方面的特征,讨论了猕猴桃科的范围,以及这个 科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30.
中药材绵萆薢的主要原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绵萆解的主要原植物,经与采自日本的七裂叶萆解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 相对照,认为系一新种Dioscorea spongiosa J.Q.Xi,M. Mizuno et W.L.Zhao。该二种主要 区别如下:1.绵萆解地下茎直径3—6cm,色枯黄至黑棕; 叶微波缘或全缘,罕掌裂; 蒴果扁球 形,种翅矩圆形,紫红色。七裂叶萆解地下茎直径1—2cm,色枯黄; 叶全为掌裂; 蒴果倒卵 状; 种翅倒卵形,灰棕色。2.绵萆解花粉粒外壁纹饰肋条状,在七裂叶萆解为网状。3.绵萆解地下茎中柱鞘有众多石细胞,在七裂叶萆解则未见石细胞。4.地下茎甾体皂甙元硅胶G 板层析,以苯:乙酸乙酯:石油醚(4:1:1)展开,磷钼酸显色,二者均现6斑点,绵萆解的第5点 面积和第6点Rf值均较七裂叶萆解大。 5.地下茎甾体皂甙元的紫外光谱检测,绵萆解在399nm处有峰,363有谷; 七裂叶萆解在310有峰,250有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