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它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还是其它多种中间代谢的场所.叶绿体起源于蓝细菌,与其原核祖先类似,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最近的研究表明,叶绿体的分裂装置包含原核起源和真核起源的蛋白质,它们在叶绿体的内膜内侧和外膜外侧协同作用以完成叶绿体的分裂.在过去十几年里,包括丝状温度敏感蛋白Z(FtsZ)、Min系统蛋白、质体分裂蛋白(PDV)和ARC蛋白等在内的多个叶绿体分裂相关组分被分离鉴定.本文简要介绍了叶绿体分裂装置各成员的发现、叶绿体被膜的收缩和叶绿体分裂位点的选择机制.另外,植物发育过程中叶绿体分裂可能受到细胞的控制,但目前对细胞如何调控叶绿体分裂知之甚少.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2.
【背景】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种群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了解引进的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种群的温度适应性,同时与福州本地种群相比较,可以有效地利用其防治空心莲子草。【方法】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设置3个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福州本地种群和泰国热带种群的成虫产卵量及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泰国热带种群的繁殖力显著高于福州本地种群。随着温度的升高,泰国热带种群和福州本地种群的产卵量均有显著下降,但泰国热带种群的产卵量均稍高于福州本地种群。在3个试验温度下,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热带种群的成虫寿命较福州本地种群的寿命长。【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泰国热带种群对温度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强,更容易构建种群,有利于对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综述了几种不稳定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如易被酶解的蛋白变性或加入抑制剂使酶失活,易被氧化的加入抗氧剂或衍生化掩蔽不稳定基团,光不稳定的避光操作,易受pH值和温度影响的选择合适条件等,最大程度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4.
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超支使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和未来资源的利用带来严重的压力,开发一种可再生,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意义也愈发重大。壳聚糖来源广泛,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成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中极具使用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材料。本文介绍了壳聚糖基水凝胶对PH、温度、磁场和电场的智能响应,并对未来壳聚糖基智能水凝胶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5.
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是玉米螟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控制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室内大规模繁育。本试验以麦蛾卵为寄主,研究了不同温度(18℃、20℃、23℃、25℃、28℃、30℃、33℃、36℃)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寿命、生殖力、子代羽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条件下雌蜂寿命最长,达7.9-9.0 d。在18℃-30℃亲代生殖力和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差异,亲代产卵量为40.9-61.7粒;羽化率为74.31%-84.22%。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羽化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由18℃时的22.6 d缩短至33℃的7.0 d。36℃时,雌蜂的寿命仅为0.56 d,且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活动。因此,室内用麦蛾卵大规模繁育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的温度为28℃-30℃;仅保存蜂种时,可选用温度18℃-20℃。  相似文献   
106.
为进一步了解落葵上一种新病害的发病规律,文中对其病原菌落葵匍柄霉(Stemphylium basellae)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菌丝在15~35℃范围内适宜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 H 5.0,黑暗条件更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在落葵煎汁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最适碳氮源、最适温度、最适p H和光照条件与菌丝相同。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45℃处理15 min和43℃处理15 min。  相似文献   
107.
【背景】橘小实蝇是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重要害虫,在海南发生严重。【方法】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捕,以诱到的雄成虫为指标,通过定期调查,获得了海南儋州地区4种样地橘小实蝇成虫的种群动态,并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芒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与温度和降雨量的相关性。【结果】儋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较低,夏季种群数量较高。橘小实蝇种群高峰期发生于6月,其中芒果园达327.6头,蔬菜地为182.8头,办公区为150.0头,植物园为209.6头。在芒果园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其相关系数R=0.799;而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较低,为0.367。【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儋州地区制定橘小实蝇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b在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早期性别分化中的作用,采用RACE方法从四川裂腹鱼脑中扩增得到该基因c DNA全长序列,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该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探讨该基因在不同规格四川裂腹鱼鳃、脑、心、肝、脾、肾、肌肉、精巢、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温度对其早期仔鱼阶段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四川裂腹鱼Cyp19b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共3 021 bp,共编码507个氨基酸,属于脑型芳香化酶基因;四川裂腹鱼Cyp19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脑型芳香化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达70%以上,而与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为64%左右;四川裂腹鱼Cyp19b基因仅在脑组织中表达,具有比较高的组织特异性,且随着个体的增长,逐渐呈现显著的雌雄差异;对不同温度处理12日龄仔鱼6 d后,低温(10℃和14℃)能显著促进Cyp19b基因表达量的升高,但高温(26℃)却对其表达量无显著影响。由此推测,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b可能在低温导致四川裂腹鱼雌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沙葱萤叶甲为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猖獗成灾的新害虫,为明确温度对其发育速率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变温组合(8/20℃,11/23℃,14/26℃,17/29℃和20/32℃)和6个恒温(13℃,17℃,21℃,25℃,29℃和33℃),比较了变温和恒温对沙葱萤叶甲幼虫和蛹发育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变温组合和恒温对沙葱萤叶甲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有显著的影响。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变温条件下,1龄幼虫期、2龄幼虫期、3龄幼虫期、总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从最低温度组合(8/20℃,平均15℃)的11.00,13.44,23.18,46.42和16.89 d,缩短至最高温度组合(20/32℃,平均27℃)的4.92,4.63,9.17,17.83和5.83 d;在恒温条件下,13℃下幼虫不能发育和存活,1龄幼虫期、2龄幼虫期、3龄幼虫期、总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从17℃的14.50,10.75,20.63,45.50和11.00 d,缩短至33℃的6.10,5.47,10.60,22.17和5.33 d。在变温条件下,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44℃和8.48℃,有效积温分别为344.82日度和113.52日度;在恒温条件下,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0.64℃和5.11℃,有效积温分别为714.28日度和147.06日度。变温促进了沙葱萤叶甲幼虫和蛹的发育,本研究结果为沙葱萤叶甲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旨在研究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 Delile)对温度适应机制,将藻体于5℃、10℃、15℃、20℃、25℃、30℃、33℃、35℃培养7 d,再经过25℃培养2 d,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裂片石莼的生长变化、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参数及25℃再培养后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不同温度对裂片石莼的影响。结果显示,25℃培养的藻体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F_v'/F_m'、α、q P)等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各项生理指标逐渐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着温度增大或者降低逐渐升高,10℃培养最大,5℃、35℃条件下的各项生理指标最低。5℃、10℃、15℃、20℃、30℃下的藻体经过25℃培养2 d后F_v/F_m、F_v'/F_m'都有所提高,10℃培养后的藻体提高最大,33℃、35℃再培养后F_v/F_m、F_v'/F_m'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裂片石莼生长和光合作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0℃,5℃和35℃分别为其最高和最低耐受温度,裂片石莼对低温的耐受性大于高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