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EGF、GM-CSF基因克隆到pGEM-3Zf(+)载体的EcoRI,BamHI位点上,再将重组融合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的EcoRI,BamHI位点上,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表明EGF-GM-CSF融合蛋白获得表达,并且具有EGF、GM-CSF的免疫学活性.这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蛋白的功能和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基因产品.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寻鼠李糖乳杆菌GG(LGG)上清液在肠上皮细胞中是否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调控5-羟色胺转运体(SERT)的表达,以明确LGG治疗IBS的机制。方法分别用LGG上清超滤液、EGF、LGG上清超滤液+AG1478、EGF+AG1478等干预Caco-2细胞和HT-29细胞12 h和24 h,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FR及SERT表达水平。结果LGG上清超滤液和EGF干预Caco-2细胞和HT-29细胞12 h和24 h,EGFR和SERT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在Caco-2细胞和HT-29细胞中加入AG1478抑制EGFR后,LGG上清超滤液和EGF在干预24 h后SERT的上调表达均受到抑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GG上清液可通过激活肠上皮细胞中的EGFR上调SERT表达。  相似文献   
63.
蒋天翼  陈志钊  陈曌  郑永利  陈昕  邓云飞 《广西植物》2023,43(10):1814-1827
为澄清映山红亚属(Rhododendron subg. Tsutsusi)内的系统关系问题,该研究选择杜鹃花属映山红亚属37种植物作为对象,其中29种为首次报道,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显微特征。结果表明:(1)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且均在远轴面。(2)根据叶片微形态特征将映山红亚属的种类分为杜鹃型(R. simisii-type)、岭南杜鹃型(R. mariae-type)、皋月杜鹃型(R. indicum-type)、崖壁杜鹃型(R. saxatile-type)及丁香杜鹃型(R. farrerae-type)5种类型。(3)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边无或具间断的条形突起。(4)岭南杜鹃型植物的气孔器周围有多层条形突起环绕,保卫细胞两极不具T型加厚。(5)皋月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保卫细胞两极具有T型加厚,与叶状苞亚属(Subg. Therorhodion)叶状苞杜鹃(R. redowskianum)的气孔器特征相似,推测其与叶状苞亚属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6)崖壁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毛单一,多呈卷曲状,与其他类型有所不同且未见腺体。(7)丁香杜鹃型植物的叶表皮仅有腺体。(8)依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讨论了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如倾向于将背绒杜鹃(R. hypoblematosum)和千针叶杜鹃(R. polyraphidoideum)处理为独立的种,支持保留紫薇春(R. naamkwanense var. cryptonerve)作为南昆杜鹃(R. naamkwanense)的变种地位,不支持将腺花杜鹃(R. adenanthum)并入细瘦杜鹃(R. tenue)作异名处理等。该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显微特征在映山红亚属内物种划分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基于骨碎补科(Davalliaceae)植物属的界定和属下等级的划分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首次对骨碎补科6属39种(秦仁昌系统)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骨碎补科有9种类型的角质层,其中,阴石蕨属(Humata)的角质层有密集的孔状凹陷结构;Wibelia条纹突起较厚,排列整齐且细密紧致;广义钻毛蕨属(Davallodes)内存在多种角质层类型,需要在属下进一步细分。本研究还根据角质层特征讨论了骨碎补科与一些近缘种类的关系。角质层特征是骨碎补科内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保卫细胞形状和气孔密度,均不能用来界定骨碎补科的属和种。本研究按角质层分类的结果与Kato和Tsutsumi的分子系统学分类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65.
Qi Y  Wei DZ  Liu XF  Zhou MD 《遗传》2010,32(12):1247-1255
Neuregulin-1(NRG1,纽兰格林)通过活化ErbB2/ErbB4二聚体具有治疗心衰的作用,目前已完成临床二期。为避免作为心衰治疗药物时同时激活ErbB3并产生副作用,因此用NRG1变异体的方法寻找能对ErbB4专一性激活的配体。文章构建了带有不同筛选标记的ErbB2、ErbB3、ErbB4细胞表达质粒,将ErbB2/ErbB3、ErbB2/ErbB4质粒共转染至CHO细胞,建立了ErbB2/ErbB3特异性表达和ErbB2/ErbB4特异性表达的细胞株。通过与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比较,证明ErbB2/ErbB4细胞株信号传导功能与心肌细胞相似,NRG1可以激活下游的AKT信号途径、PI3K信号途径,并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因此可以通过检测与心肌功能密切相关的下游信号AKT磷酸化水平快速筛选抗心衰药物,并通过与ErbB2/ErbB3信号激活水平比较鉴定其对心肌细胞的特异性。文章还构建了31个不同的NRG1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的表达和纯化。将这些突变体用于刺激两个细胞株,通过检测AKT磷酸化水平,发现这些突变体对ErbB2/ErbB3与ErbB2/ErbB4受体的激活能力不同。进一步检测其中5个ErbB2/ErbB4激活特异性发生改变的突变体与两对受体的亲和力,发现这些突变体和ErbB2/ErbB4与ErbB2/ErbB3受体亲和力的变化有一致性。最终筛选到了4个可以更特异性激活ErbB2/ErbB4受体的突变体作为更有效治疗心衰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66.
芦笋木蠹蛾对芦笋根茎的选择及湿度对其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幼虫对芦笋(Asparagus offcinalis)青茎、白茎、贮藏根的选择性、转化率和利用率.采用Cain和Sheppard指数、Ivelev指数统计结果,该虫对芦笋根、茎的喜好性排序为青茎>白茎>贮藏根.而幼虫对芦笋根、茎的相对取食量、相对生长率、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的排序为白茎>青茎>贮藏根.在白笋和青笋的食料组合中,幼虫对白笋存在负转换行为(Si=-0.31),对青笋存在正转换行为(Si=0.28).在白笋和贮藏根的食料组合中,该虫对白笋存在正转换行为(Si=0.03),而对贮藏根存在负转换行为(Si=-0.09).在室温30℃空气相对湿度(RH)为100%、76%、50%、32%和0的处理中,均以0~1日龄蛹的净失水量最高,分别为0.43%、0.88%、1.11%、1.84%和5.81%.随着蛹龄的增高,其失水率缓慢增长.蛹羽化前,高湿(RH100%)和中湿(RH76%,RH50%,RH32%)处理中蛹的累计失水率依次为4.27%,12.4%,17.8%和19.9%,而低湿(RH 0%)处理中蛹的失水率高达40.9%.在各RH下,蛹1日龄后的逐日累计失水率均与其日龄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在RH32%~100%条件下,蛹的羽化率为83.4%~90.2%,在RH0%条件下,其羽化率仅有36.3%.在不同时段,蛹的表皮渗透力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最初的2 h和8 h内,以2 h内的表皮渗透力最高,达0.25μg(cm2.h.mmHg).8 h后,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蛹的表皮渗透力明显降低,24 h时仅有0.14μg/(cm2.h.mmHg).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表达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方法:选用2日龄SD大鼠卵巢在Waymouth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培养,用原位杂交、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rbB2mRNA和蛋白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及在表皮生长因子(EGF)作用下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blot方法同步测定卵泡活化生长的重要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ERK1/2与c-erbB2mRNA表达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伴随原始卵泡启动生长过程,PCNA表达逐渐增加,EGF能促进原始卵泡的增殖和分化;原始卵泡中有c-erbB2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随原始卵泡的启动生长及在EGF作用下表达增强;RT-PCR结果显示,c-erbB2mRNA表达在2日龄大鼠卵巢培养8d后与培养0d相比显著增加(0.297±0.018vs0.178±0.011,P0.05),并在EGF作用下进一步增强;p-ERK1/2含量的变化与c-erbB2mRNA表达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s=0.900,P0.05)。结论:c-erbB2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起重要促进作用,并为介导EGF促进原始卵泡启动生长的关键信号分子;ERK-MAPK信号通路可能在介导c-erbB2调控原始卵泡生长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8.
雌激素受体及其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到目前为止,抑制或阻断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内分泌治疗尤其是他莫西芬,仍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他莫西芬的耐药问题直接影响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最近多项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尤其是HER2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在多个点上相互交叉,彼此影响,与他莫西芬的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蔡敏  朱华  王红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5):497-5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亚洲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26种(包括1个亚种和2个变种)和相关4属即巴戟天属、九节属、染木属和尖叶木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粗叶木属植物上表皮细胞形状一般呈不规则波状、近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多边形,下表皮细胞一般呈不规则皱波状或者多裂深波状,细胞壁曲折无章,细胞间界限不明显,上、下表皮细胞壁均有加厚现象。叶表皮角质层明显,在电镜下有以下几种类型:颗粒状,网状,鳞片状,乳突状。气孔器几乎全部生在下表皮,有些种气孔下陷,气孔器一般是一对保卫细胞和一对副卫细胞平列。一些粗叶木属植物种叶上着生表皮毛。表皮毛分为单细胞毛和单列多细胞毛两种结构类型以及扭曲毛,线形毛和直壁毛3种形态类型。相关属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粗叶木属植物较为相似。粗叶木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其性状虽有遗传稳定性,但随生态环境不同而有一定变异。粗叶木属植物叶气孔长轴径/径轴变化幅度比较大以及叶表皮上的毛被多样化均能反映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70.
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剪股颖属植物14种及1变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剪股颖属植物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形,副卫细胞为平行形,脉上常见刺细胞,脉间有刺细胞或无或偶见,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脉上硅细胞大多为结节形.(2)种间叶表皮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脉间长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的平直与否,气孔器分布的列数,脉间短细胞的有无,脉间刺细胞的有无,表明叶下表皮的差异可以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3)叶下表皮微形态的证据不支持山东剪股颖(Agrostis shandongensis F.Z.Li)作为玉山剪股颖(A.infirma Büse.)的异名处理,支持山东剪股颖和昆嵛山剪股颖(A.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 F.Z.Li)的成立.并对昆嵛山剪股颖重新命名为[A.soza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F.Z.Li)F.Z.Li & C.M.X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