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5):F0003
依托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新疆阿拉尔市,于2004年6月成立。实验室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特殊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利用、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重建、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四个研究方向从事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在功能重组和合理架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室、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析测试室、植物组织培养及种苗繁育基地、化学工程及大规模发酵中试基地的“七室两基地”的研究单元。  相似文献   
993.
盐田土壤嗜盐微生物对盐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盐的生产至关重要.本文对江苏连云港台北盐田土壤和盐城三圩盐田土壤的嗜盐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盐土嗜盐细菌和古菌的分布具有相似性和独特性.采用培养法从两地盐土中共分离到17株嗜盐细菌,其中Halomonas为两地盐土共有的嗜盐细菌,而Halobacillus和Pontibacillus仅在三圩盐土中发现.通过非培养的16S rDNA基因文库法从两地盐土中发现了13种嗜盐古菌,台北盐土有Halobacterium和Haloplanus,三圩盐土有Halobacterium, Natronobacterium, Halogeometricum和Haloarcula. 10个嗜盐古菌的16S rDNA和GenBank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92%~97%.可能为这些属中的新该研究为盐田环境嗜盐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产氢菌的复合诱变选育及突变株HCM-23的产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厌氧产氢细菌Clostridium sp.H-61为原始菌株,先后经亚硝基胍(NTG)、紫外(UV)诱变,选育得到1株高产突变株HCM-23.在葡萄糖浓度为10 g/L的条件下,其产氢量为3024 mL/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69.89%;其最大产氢速率为33.19 mmol H2/g DW·h,比原始菌株(19.74 mmolH2/g DW·h)提高了68.14%.经过多次传代试验,稳定性良好.其发酵末端产物以乙醇和乙酸为主,属于典型乙醇型发酵代谢类型.其最适产氢初始pH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36℃,以蔗糖为最佳碳源.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株HCM-23的产氢特性发生了改变,如生长延滞期延长,可利用无机氮源等.  相似文献   
995.
实验室自行设计方案分离多株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对其中的1株QJ16进行了研究,根据该菌株形态特征与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证实该菌株是一个与其最近的甲基单胞菌属各成员都不相同的菌株.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和利用甲烷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源以氯化铵和硝酸钾共同作用最好,碳源以甲烷最佳,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6~7;在批式实验时菌株利用甲烷的最适pH为6.5左右,微量元素Cu2 的浓度为15 μmol/L.  相似文献   
996.
烟草调制期间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明亮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8):1278-1281
烟草调制期间,烟叶上的微生物对烟叶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从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变化动态、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及其控制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7.
利用PCR从λ溶原性细菌DE3中扩增出T7 RNA聚合酶基因,定向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TTBABEpuro.把该重组质粒与pVSV-G共感染GP2-293包装细胞系,形成假型病毒.通过polybrene介导假型病毒感染IBRS-2细胞,利用嘌呤霉素进行传代筛选,形成细胞系IBRST7.对不同代次的IBRST7细胞基因组进行PCR和RT-PCR鉴定,结果表明,T7 RNA聚合酶基因在细胞传代过程中能稳定存在,并能表达目的蛋白的mRNA.为了鉴定T7 RNA聚合酶在IBRST7细胞内是否具有转录活性,扩增口蹄疫病毒(FMD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片段和EGFP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43.Ia-c( )中,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转录的具有非帽依赖性表达的重组质粒pIERS-EGFP-ET,把该质粒转染IBRST7细胞,能够在紫外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说明EGFP得到了表达,表明IBRST7细胞系内的T7 RNA聚合酶具有转录活性.然后,利用该细胞系成功拯救出具有感染性的猪水泡病病毒(SVDV),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鉴定.该细胞系的建立为利用T7 RNA聚合酶转录系统体内高效拯救病毒提供了基础.该拯救病毒的策略使RNA拯救简化为一步快速的拯救方法,为进一步探索SVDV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及研制新型SVD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8.
2006年9月-2007年3月,在广州市区对犬蝠(Cynopterus sphinx angulatus)的分布和栖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发现犬蝠栖巢45个,有犬蝠栖息的26个;犬蝠对栖息植物的选择具有专一性,主要利用景观树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的叶片建造栖巢,其栖息地跟人类活动区域高度重合.捕获的18个栖群中5个栖群为全捕,13个栖群有部分个体未捕获;其中17个栖群中包括有雄性个体,占群体总数的94%;5个全捕栖群中,2个为一雄多雌,一个为一雄一雌群体,一个为独栖雄性,另一个为多个雄性的"单身汉群体".  相似文献   
999.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菜地、旱地、林地、果园、水改旱土壤N2O排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2O的排放通量在-21~435 μg·m-2·h-1之间变化,N2O年排放总量为菜地>果园>旱地>水改旱>林地,分别为447.14、313.57、167.00、124.87和7.24 mg·m-2.土壤N2O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并与对应的大气及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2O排放通量与5 cm土壤温度及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分及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浙江慈溪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浙江慈溪5个不同利用年限旱作农田土壤(50~700 a)的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酶活性,比较分析了农田土壤微生物学质量与利用年限的相关性,并测定了50 a、100 a和700 a 3个旱作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发现:农田土壤在旱作初期(<100 a),除真菌数量(F)略有上升外,细菌数量(B)、B/F值、微生物生物量C、N及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全部锐减;耕作100 a之后,仅真菌数量随年限延长而显著降低,细菌数量、B/F值、微生物生物量C、N及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则全部升高;在50~700 a的整个旱作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值始终随年限延长而显著升高.BIOLOG检测结果显示,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 3种功能多样性指数在利用年限上的变化规律与细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等完全一致.表明浙江慈溪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一直随利用年限的延长而变化,且土壤微生物学质量总体在持续利用100 a左右止降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