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目的:研究口腔雾化药物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炎患者122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口腔雾化药物吸入以及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相关康复指标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口腔雾化药物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疱疹性口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正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头影测量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的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U1-L1、U1-SN、L1-MP、U1-NA、L1-NB、SNA、SNB及ANB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U1-L1、SNB显著大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支抗方法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罗怀良  闫宁 《生态学报》2016,36(24):7981-7991
在分析盐亭县近63年来(1950—2012)种植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选取该县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相对稳定的近32年(1981—2012)为研究时段。运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方法,依据水稻、红薯、玉米、小麦和油菜等5种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分别估算各种作物的资源适宜指数、效能适宜指数和利用指数,构建小尺度区域种植业气候适宜度模型和种植活动对区域种植业气候适宜度的影响度模型,进行小尺度区域种植业气候适宜度以及种植活动对种植业气候适宜度的影响度估算,并对种植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近32年来盐亭县大春作物的平均资源适宜指数、效能适宜指数和利用指数(分别为0.578、0.281和48.37%)均大于小春作物(分别为0.304、0.128和42.24%),大春作物的气候适宜度高于小春作物,且作物间的气候适宜度差异较大。(2)受季风气候波动的影响,该县作物气候适宜度有明显的年际波动;该县近32年来气候变化对大春作物气候适宜度有轻微不利影响,而对小春作物气候适宜度趋于有利。(3)盐亭县近32年来种植业平均的资源适宜指数为0.466、效能适宜指数为0.212、利用指数为45.49%;受5种作物资源适宜指数、效能适宜指数,以及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年际波动的综合影响,该县种植业气候适宜度亦有明显的年际波动;气候变化对该县种植业气候适宜度总体上有不利影响。(4)近32年来该县种植活动对种植业气候适宜度的影响度平均值为0.00092,其年际波动较大。通过作物种植组合结构的调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对种植业气候适宜度的提高有微弱的正向影响,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而后期则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与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口腔鳞癌组织及3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D-L1和CD147的表达,分析PD-L1、CD147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D-L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8.18%(45/66),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仅为16.67%(6/36);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4.24%(49/66),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3.88%(5/36)。PD-L1和CD147两者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PD-L1和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肿瘤的体积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TNM分期及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紧密相关。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两者相关性分析r=0.342,P值小于0.01,说明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均呈高表达,并且二者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合并检测二者可能为OSCC的诊疗及预后指明新的方向,为口腔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5.
茶是对气候变化敏感的重要经济作物, 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茶分布和生产的影响对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茶农的生计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全球858个茶分布点和6个气候因子数据,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全球茶的潜在适宜分布区及其在2070年的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2.6和RCP8.5)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前茶在五大洲均有适宜分布区, 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并且最冷季平均温和最暖季降水量主导了茶的分布。预计2070年, 茶的适宜分布区变化在不同的大洲、国家和气候情景间将存在差异。具体来说, 茶的适宜分布区总面积将会减少, 减少的区域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 而中高纬度地区的适宜分布区将扩张, 由此可能导致茶的适宜分布区向北移动; 重要的产茶国中, 阿根廷、缅甸、越南等茶适宜分布区面积会减少57.8%-95.8%, 而中国和日本的适宜分布面积则会增加2.7%-31.5%。未来全球新增的适宜分布区中, 约有68%的地区土地覆盖类型为自然植被, 因此可能导致新茶树种植园的开垦和自然植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36.
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其组成和比例与各类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牙周炎是一种多微生物的复合感染,它由口腔内微生物群中潜在的致病微生物丰度增加引起,这些微生物通过介导炎症反应及调节口腔微生物群的基础营养环境而致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口腔微生物群与牙周疾病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目前牙周病微生物群研究的挑战与瓶颈,为将微生物群作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牙周相关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林婉奇  蔡金桓  薛立 《生态学报》2019,39(24):9162-9170
研究氮磷添加对不同密度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全球化背景下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以1年生樟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铵(NH4Cl)作为氮肥模拟大气氮沉降,以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_2PO_4·2H_2O)模拟磷添加。氮磷处理设置CK、施N、施P和施N+P 4个水平,其中N、P和N+P施肥量分别为40 g m~(-2)a~(-1)(NH_4Cl)、20 g m-2a-1(NaH_2PO_4·2H_2O)和40g m~(-2)a~(-1)(NH_4Cl)+20 g m~(-2)a~(-1)(NaH_2PO_4·2H_2O)。种植密度设置4个水平:10、20、40和80株/m~2,试验时间为2017年6月至9月。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密度幼苗土壤中,N和N+P处理引起pH值的显著下降,N、P和N+P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P处理的幼苗土壤全P含量上升,P和N+P处理的土壤有效P含量增加,N+P处理的土壤全K含量以及N、P和N+P处理的土壤速效K含量均下降。在10、20和40株/m~2幼苗的土壤中,P处理的土壤全N含量高于N和N+P处理的,而80株/m~2幼苗的土壤全N含量低于其他密度幼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施肥处理的土壤pH、全P、有效P、全K和速效K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施N和施P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呈现下降趋势,各施肥处理的土壤碱解N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施肥和密度处理对樟树幼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8.
林婉奇  蔡金桓  薛立 《生态学报》2019,39(18):6738-6744
人类活动改变了氮素从大气向陆地生态系统输入的方式和速率,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变化和失衡。研究氮磷添加对不同密度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生长和叶片性状的影响,可以为全球氮磷沉降背景下亚热带地区樟树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本试验以1年生樟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铵(NH_4Cl)作为氮肥模拟大气氮沉降,以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_2PO_4·2H_2O)模拟磷添加。氮磷处理设置CK、施N、施P和施N+P 4个水平,种植密度设置10、20、40和80株·m~(-2 )4个水平。实验数据表明:N、P和N+P处理对樟树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均有促进作用,且N+P处理对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N、P和N+P处理在整体上均能增加幼苗叶片的SPAD值,N和N+P处理均增加了幼苗叶片的比叶面积(SLA),而P处理减少了幼苗的SLA。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N、P和N+P处理下樟树平均单株幼苗的苗高、地径、SPAD值呈现下降的趋势,各施肥处理下叶片的SLA变化规律不明显。密度和氮磷添加对叶片的SPAD值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冬季覆盖作物还田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通过冬季种植油菜、紫云英、黑麦草、马铃薯,并以冬闲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测定了不同冬季作物模式下早稻和晚稻的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并计算了稳态碳、碳库活度、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冬季作物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早稻和晚稻后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8%和3%~18%;油菜、黑麦草和紫云英还田均促进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早稻后增加16.2%~84.2%,晚稻后增加24.4%~28.1%;冬季作物还田增加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增加幅度为1.4%~41.8%.综上所述,冬种作物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效应,并提升土壤质量,以种植黑麦草、紫云英的综合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0.
朱瑞良 《植物学报》2022,57(5):559-578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最严峻的环境挑战。有效控制碳排放,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碳封存能力最强的一种湿地类型, 泥炭地是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陆地生态系统。作为泥炭地“有效的生态系统工程师”, 泥炭藓(Sphagnum)在泥炭地的碳汇功能、过滤淡水及保护土地免受洪水侵袭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00多年来, 泥炭藓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污染监测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尤其是作为一类最值得信赖的土壤介质和保湿材料一直被广泛用于园艺产业。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 泥炭藓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从泥炭藓的形态、物种多样性和起源、生境与分布、繁殖和保护、培养与种植、环境指示和监测、用途和应用, 以及碳封存、储水和酸化能力等方面进行综述, 旨在为泥炭藓研究、泥炭地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泥炭藓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