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420篇
  13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近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的取样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取样策略的问题目前大多停留于对单一物种的种质资源研究.然而,对野生近缘植物取样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准确快捷地阐明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而且对于了解遗传多样性分布状况,制定野外考察、材料收集取样及保护策略均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巴山松及其近缘种为例,利用cpSSR(叶绿体微卫星)和AFLP2种分子标记对其取样策略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揭示居群取样个体数和基因位点数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基因(引物)和系统树构建方法对亲缘关系确定的影响.研究表明:(1)居群取样个体数和基因位点数差异对遗传多样性影响并不显著,但当居群取样个体数为30个左右,单引物基因位点数为60个以上,总位点数为480个以上时,所得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较为准确可靠.(2)较多数目的基因(引物)对于得到较为准确可靠的亲缘关系分析是十分必要的.(3)系统树构建方法对近缘种亲缘关系的确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直接参与土壤养分代谢周转过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细菌和真菌r-K策略菌群(生态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菌群生长的均匀度和丰富度有所降低,细菌和真菌生态生理指数(EP)降低幅度分别为0.019~0.106和0.023~0.185。各处理K策略菌数量均大于相应的r策略菌。施肥能增加土壤r策略细菌数量,但不利于r策略真菌生长。与CK相比,r-K策略细菌和K策略真菌数量在单施中量有机肥处理中增幅最大;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r-K策略细菌和K策略真菌数量高于单施同种化肥处理。在K策略菌占优势下,施用化肥有利于r策略菌比率提高,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倾向于使K策略菌比率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K策略菌群与土壤N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能是影响土壤N素循环的关键菌群。  相似文献   
943.
944.
[目的]速生槐叶蘋是一种原产于巴西东南部的多年生漂浮型水生植物,广泛引种至世界各地后逃逸,侵入湖泊、河流和稻田等各种水生生境。通过开展速生槐叶蘋入侵风险评估,进而提出其管理措施,可为其检疫决策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梳理文献,分别对速生槐叶蘋的国内外分布、传播方式及入侵扩散历史、防治方法、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生物学和遗传特性、危害性及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并基于外来植物风险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对4个指标层的17个指标和32个问题进行量化赋值,完成速生槐叶蘋的定量分析。[结果]速生槐叶蘋通过自然和人为传播方式已经入侵全世界57个国家地区,可通过无性繁殖快速分裂生长建立种群,其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竞争能力强、检疫鉴定和根除难度大,对经济、生态和社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速生槐叶蘋的入侵性R1为72,适应性R2为53,扩散性R3为82,危害性R4为81,风险值R为73.4,应归为严格禁止引入的植物。[结论]尽管速生槐叶蘋在中国的分布范围有限,但属于高入侵风险物种,其潜在的逃逸扩散风险和危害性不可忽视,应严格禁止引入。考虑到该种已经传入我国且有作为观赏植物的市场需求,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疫、监测和灭除,防止其逃逸至野外定殖于其他还未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945.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女性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适合本地的宫颈癌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子宫颈脱落细胞HPV检测的成年(25~64岁)女性2 934例,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17种高危型HPV(hr-HPV)和9种低危型HPV(lr-HPV),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HPV总体感染率为15.58%(457/2 934),其中hr-HPV感染率为13.33%(391/2 934),lrHPV感染率为3.92%(115/2 934)。感染率排名前3位的hr-HPV亚型依次为HPV16、58、52,感染率前3位的lr-HPV亚型依次为HPV54、40、55。(2)单一亚型感染率为11.83%(347/2 934),以单一高危亚型感染为主(285/347);多重感染率为3.75%(110/2 934),以纯高危亚型感染为主(57/110)。(3)35~44岁女性HPV总体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均最低,分别为14.15%和12.46%;34岁以下和45岁以上女性HPV总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均有所升高。(4)2价和4价HPV疫苗对本研究中hr-HPV感染女性的覆盖率均为25.83%(101/391);9价疫苗对hr-HPV感染女性的覆盖率为63.68%(249/391)。结论本研究女性子宫颈HPV感染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或以下,型别分布特点与国内人群基本相符。疫苗覆盖率低和疫苗获取困难造成一级预防效力有限,二级预防仍是宫颈癌防治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46.
氨氮对鱼类毒性的影响因子及气呼吸型鱼类耐氨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氮广泛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在氨氮过高的养殖环境下可能会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从生态、环境及养殖效益角度来看,研究氨氮对鱼类的毒性以及鱼类应对环境或体内高氨浓度的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某些鱼类具有其特殊的策略来降低氨毒性,使得这些种类能适应极高的环境或体内氨浓度。这些耐氨策略主要为(1)合成谷氨酰胺、(2)合成尿素排出、(3)增强机体排泄、(4)Rh蛋白促进氨解毒、(5)降低周围环境pH、(6)NH_3挥发和体表碱化、(7)降低体内氨生成、(8)特定氨基酸代谢生成丙氨酸、(9)组织高氨耐受性。鱼类的氨耐受策略较多而且是可变的,主要受特定种类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影响。文章综述了氨氮对鱼类的毒性机理以及鱼类的应对策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47.
为深入理解半寄生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生存策略,对西南典型半寄生植物毛叶钝果寄生(Taxillusnigrans)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异速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以长度(L)或基径(BD)为自变量的个体生物量(TB)回归模型:TB=0.0027L2.3077,TB=134.99BD3.334,TB=4.35L+8.34BD–183.85。结果表明,毛叶钝果寄生在幼龄和非幼龄阶段的生物量分配占比分别为叶>茎>吸器和茎>叶>吸器。在幼龄阶段,毛叶钝果寄生吸器和植冠(叶、茎和果实)间呈等速生长关系;在非幼龄阶段,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完全符合异速分配理论,叶与吸器间的异速生长指数(1.01)显著高于异速分配理论的假设值(0.75)(P<0.001),而茎与吸器间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P=0.001)。毛叶钝果寄生独特的生物量分配模式以及异速生长特征有利于其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相似文献   
948.
梁子湖苦草繁殖体的分布及其萌发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草鳞茎(冬芽)在梁子湖的垂直分布深度与其重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重量也与鳞茎芽数显著相关 (P<0.05).埋藏深度、水分状况和鳞茎本身的大小都显著影响鳞茎的出土能力.去除第一位芽和切碎鳞茎后促进了其余芽的萌发;上年产生的未萌发的鳞茎在条件适宜的时候也可以很好的萌发,这些可能成为苦草在鳞茎被牧食后,维持种群数量的有效对策.沙质底比泥质底更有利于苦草种子的萌发,但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幼苗的定植能力在两种基质中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49.
人参皂苷是我国许多传统名贵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物质,在医药、保健品、营养品和化妆品开发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稀有人参皂苷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保护神经系统、保肝护肝等药理活性.但其在植物中含量低且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人参皂苷类物质的开发利用.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种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解析,使得人参皂...  相似文献   
950.
刘畅  于涛  高战武  于达夫  蔺吉祥 《生态学报》2016,36(21):6786-6793
为明确燕麦幼苗对松嫩盐碱草地3种主要盐分Na Cl、Na HCO_3和Na_2CO_3的适应机制,设定不同浓度梯度(48—144 mmol/L)的胁迫处理液,测定燕麦幼苗的生长与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尽管试验设定的Na Cl浓度并不影响幼苗的存活率,但在各组胁迫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增加,燕麦幼苗的分蘖数、植株高度、茎叶与根系的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Na_2CO_3Na HCO_3Na Cl。另外,与Na Cl胁迫相比,Na_2CO_3与Na HCO_3胁迫下茎叶与根中积累了更多的有毒Na~+,同时K~+下降幅度也更大,并且根系中含有更高的Na~+与更低的K~+以及更高的Na~+/K~+。在Na Cl胁迫下,燕麦幼苗积累大量的无机Cl~-和脯氨酸来维持细胞内的渗透与离子平衡,而Na HCO_3与Na_2CO_3胁迫造成了燕麦幼苗体内阴离子的亏缺,此时幼苗主要通过积累大量的有机酸和更多的脯氨酸来维持渗透与离子平衡。上述结果表明,碱性盐Na_2CO_3与Na HCO_3对植物的胁迫伤害程度大于中性盐Na Cl,并且Na_2CO_3的毒害效应最强,而燕麦幼苗对不同的盐分胁迫伤害也有会产生不同的生理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