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6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83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81.
茶多酚联合反应停对人肺腺癌A549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茶多酚联合反应停对人肺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为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依据。方法:人源肺腺癌(A549)细胞系经传代培养后,以BALB/c-nu裸鼠进行肿瘤移植,并以茶多酚,反应停及其联合用药进行干预性治疗,通过观察抑瘤率评价单用及联合用药对A549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茶多酚、反应停及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21.6%和35.9%,茶多酚、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对A549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反应停对A549的抑制作用需进一步观察;两者联合使用未见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骨髓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G-CSF骨髓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及骨髓毒性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WBC、ANC、Plt及H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血象指标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骨髓毒性反应较对照组轻,Ⅱ度以上发生率为26.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17%(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加用rh G-CSF骨髓支持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反应,减少其骨髓毒性反应发生,对化疗导致白细胞数减少具有较好的预防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83.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oronary Total Occlusion,CTO)与非闭塞性病变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s,SES)后的血管反应(新生内膜覆盖情况和支架小梁贴壁情况)。方法:共入选64位患者,分成CTO组、富含脂质斑块(Lipid-rich Plaque,LRP)组与非富含脂质斑块(non-LRP)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6月随访时行OCT检查。结果:术后即刻,CTO组与LRP组支架贴壁不良的发生率要高于non-LRP组(3.03%%,2.58%%vs.0.64%,P=0.0219);组织脱垂、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LRP组、CTO组、non-LRP组(14.99%vs.11.00%vs.6.41%,P0.001;3.81%vs.2.39%vs.1.07%,P=0.0119)。6月随访时,三组比较(CTO组vs.LRP组vs.non-LRP组),CTO组贴壁不良发生率(5.0%vs.1.04%vs.0.4%,P=0.002)、伴有支架小梁裸露的截面数(23.4%vs.8.2%vs.6.6%,P0.001)以及伴有支架小梁突出的截面数(30.8%vs.9.6%vs.9.6%,P0.001)较高。结论:植入SES后不同的血管反应和冠脉原始病变特征有关。CTO病变与LRP病变在植入支架即刻更易于发生贴壁不良、组织脱垂和支架内血栓。6个月随访时,CTO病变的血管内皮化和愈合延迟,且贴壁不良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法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12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深静脉造影进行确诊。采用随机对照表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与实验3组,每组40例患者。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患者4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空腹状态下于入院第一天清晨抽取静脉血5 m L,对实验1组进行CRP检测,对实验2组行D-二聚体检测检测,实验3组行CRP检测联合D-二聚体检测。比较4组患者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水平,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1实验组患者CR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与实验3组CRP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实验3组比较,实验1组、实验2组阳性检出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联合检测能够对本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PCT、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两者与感染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20例发热待查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浓度与感染的关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PCT的浓度,免疫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浆中CRP浓度,血培养及血清学的方法检测感染是否存在及感染类型。结果:通过血培养或血清学鉴定出132例存在细菌感染(细菌组),病毒感染103例(病毒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76例(混合感染组),109例阴性(非感染组)。PCT在细菌组水平最高(20.6±6.7)μg/L,非感染组水平最低(8.7±2.3)μ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9,P0.05)。CRP在混合组中水平最高(18.1±3.7)mg/L,在非感染组水平最低(5.8±1.7)m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5,P0.05)。P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P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血清CRP和PCT均呈正相关(P=0.000.05)。结论:细菌感染的PCT、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两者对细菌感染患者的特异性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PCT血清浓度较CRP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986.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对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是肿瘤细胞低氧条件下产生的关键信号分子。本综述旨在总结前人研究,阐述HIF与肾癌细胞之间的内在关系。HIF成员是参与肾癌细胞对缺氧应答反应中的关键因子,并通过靶基因的调节,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肿瘤生长。其中,HIF-1α及HIF-2α在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HIF-1α及HIF-2α与VEGF密切相关,随着其的表达增高,VEGF在数量上及m RNA水平上均显著增高,显示其可通过调控VEGF参与肾癌血管生成,而HIF-2α转录激活VEGF m RNA的特异性较HIF-1α更强。HIF-3α可能存在的负性调控作用,其异构体-4的作用可能与HIF-lα的负性调节有关,其可以阻止HIF-lα与下游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s,HRE)结合,同时可在转录水平抑制HIF-lα。HIF在未来可能有成为肾细胞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87.
目的:研究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初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258例,收集患者病史、化验检查、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住院资料,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通过相关分析求出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分别通过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MI患者住院死亡率6.2%(16/258例),影响住院死亡率因素为PCI治疗(r=-0.253,P=0.000,OR=0.318,95%CI:0.101-0.997)、血糖(Glu)(r=0.24,P=0.01,OR=1.136,95%CI:1.020-1.265)两个因素;平均随访7.6±3.8月,总终点事件10.3%(25/242例),心源性死亡患者6例(2.5%);经Cox回归分析与远期死亡相关的因素是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r=0.182,P=0.008,OR=1.223,95%CI:1.065-1.4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住院死亡率的因素为PCI治疗及血糖,影响远期死亡的因素是Hs CRP。  相似文献   
988.
黄瓜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苗期和初花期形态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2份黄瓜核心种质进行苗期和初花期形态学标记分析,以评价供试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黄瓜核心种质的苗期和初花期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不同种质间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1.0%,其中第一雌花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9.4%;始花期最小,为14.2%。聚类分析表明,在Pearson相关系数为6.5时,把92份黄瓜核心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Pearson相关系数为3.5时,把92份黄瓜核心种质划分为8个类群。本研究结果丰富了黄瓜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为今后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8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对患者脑梗死程度进行评定,监测血浆Hcy、FIB、hs-CRP水平,随访1年,分析以上各指标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复发的关系。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Hcy、FIB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与Hcy、FIB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r=0.51、0.43、0.39,P0.05);复发者FIB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FIB及hs-CRP水平越高脑梗死越严重,且脑梗死复发患者FIB及hs-CRP的水平显著上升,临床应紧密检测指标,尽早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啶对小儿麻醉后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行手术的患儿60例,根据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浓度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B组患儿予右美托咪啶0.5、0.25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给药10分钟,然后以0.2-0.7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微量泵入维持患者镇静状态,C组直接以右美托咪啶0.2-0.7μ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维持镇静状态。比较三组患儿麻醉术后的苏醒情况,麻醉前后不同时点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A、C两组比较,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24、72 h血清CRP水平更低,术后1、6、24 h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较低(P0.05),术后1、24、72 h血清补体水平较高(P0.05)。结论:0.25μg/kg浓度的右美托咪啶对于对小儿麻醉后血清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影响明显,且有助于患儿术后的苏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