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5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648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470篇
  2021年   510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549篇
  2016年   517篇
  2015年   699篇
  2014年   1069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1043篇
  2011年   1183篇
  2010年   1015篇
  2009年   1111篇
  2008年   1435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897篇
  2005年   985篇
  2004年   1012篇
  2003年   894篇
  2002年   779篇
  2001年   749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573篇
  1998年   437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48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吸收溶液中CaCl_2促进了大麦根K~+净吸收,Ca~(++)本身对H~+分泌无影响,Cl~-减少了H~+净分泌量。 含有~(86)Rb的大麦根在1m mol/L KCl溶液中发生~(86)Rb外流,在H_2O、1m mol/L NaCl或0.5 m mol/L CaCl_2中没有明显外流。VO_4~(3-)、NaN_3和4℃低温均可以减少根段在1m mol/L KCl溶液中的~(86)Rb外流量。Ca~(++)抑制K~+(~(86)Rb~+)的外流,EDTA加剧外流,Ca~(++)可以逆转EDTA的效应。 Ca~(++)抑制K~+(~(86)Rb)外流和促进K~+净吸收的趋势相吻合。K~+吸收的通量分析结果表明,Ca~(++)抑制K~+通过质膜的外流,促进K~+由细胞质向液泡中转运,而不影响K~+通过质膜的内流速率。  相似文献   
72.
anti-RNA——研制者称之为反(anti-)mRNA、反义(anti-sense)RNA、  相似文献   
73.
在氯醛糖麻醉并箭毒化的50只猫中,观察了强电流刺激内脏大神经时的背侧海马诱发电位(Hippocampal evoked potential,HEP)以及电针和吗啡对其影响。结果显示,用20V电压刺激内脏大神经可以兴奋包括 Aδ和 C 纤维在内的几乎全部纤维,并且可以在海马内记录到波形稳定的 HEP。以负波为主的 HEP 在海马锥体细胞层附近以及下脚复合体的表浅层记录到,以正波为主的 HEP 在海马锥体细胞顶树突的中下部记录明显。只有刺激强度达到兴奋内脏大神经的 Aδ纤维时才可记录出 HEP。吗啡对 HEP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电针也可以明显抑制 HEP 的振幅,并有后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内脏大神经中的感觉纤维,包括痛纤维的冲动可以传至海马。  相似文献   
74.
兰科新植物     
  相似文献   
75.
76.
十字花科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7.
中国蔷薇科植物分类之研究(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8.
单管黑白双光灯的诱虫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立春 《昆虫学报》1985,(2):148-152
在棉田单管黑白双光灯比黑光灯诱虫量有较显著的提高,对害虫天敌昆虫的诱获量却明显比黑光灯少。本文并分析了单管黑白双光灯的诱虫原理及诱虫超过黑光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从大萼香茶菜叶中又分得一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大萼香茶菜丁素(macrocalyxin D)。根据光谱和化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为[3]。  相似文献   
80.
1980—1981年先后自北京、昆明、福州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上分离到一种真菌,在PDA上的培养性状与蘑菇轮枝菌(Vertieillium psalliotae Tresch.)和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 Gams var sincase J.D.Chen]近 似。镜检可见其兼具上述两种菌的形态。经反复多次纯化,并挑取单孢子培养,肯定了这种真菌是纯菌。在培养基上已保存4年,形态稳定。它具典型蘑菇轮枝菌形态,而其丝枝霉型瓶梗的形成和瘪缩时间、长度、原瓶梗数量、末端瓶梗数及排列密度等,都与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有一定差异,与丝枝霉属其它种亦不同,故定为两型丝枝霉新种(Aphanocladium dimorphum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种的形态,井对文甲所提的五种真菌及其与Engyodontium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