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白菜‘矮抗青’(基因组AA)和‘中花芥蓝’(基因组CC)及其人工合成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AACC)的早期世代(F1~F4)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分别比较它们在100、200mmol/L NaCl处理下的生理指标差异。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条件下,‘中花芥蓝’植株的生物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最低,而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则最高。在100mmol/L NaCl处理下,F2代植株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最大,MDA含量最低;在200mmol/L NaCl处理下,F4代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POD活性最大,MDA含量最低。研究发现,亲本‘矮抗青’的耐盐特性高于亲本‘中花芥蓝’,它们的杂种后代(异源四倍体)遗传了AA基因组的耐盐特性,从而比二倍体亲本具有更强的抵御盐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2.
翟丽娜  楚璞  管荣展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0):1956-1961
利用同源克隆法从甘蓝型油菜中获得了1个类成束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基因(FLA),命名为BnFLA。BnFLA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 200bp,编码39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2 885.9Da,等电点为6.37。预测的BnFLA蛋白包含N-端信号肽、2个AGP-like结构域、2个fasciclin-like结构域和C-端GPI-anchor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FLA氨基酸序列与BrFLA17和AtFLA2进化关系较近,一致性分别为98%和87%。qRT-PCR分析表明,BnFLA基因在油菜各组织均有表达,并以下胚轴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子叶,茎秆中表达最少;BnFLA基因的表达受到GA3、BR、IAA、ABA和NaCl的诱导,但受6-BA、蔗糖、低温和PEG抑制。研究认为,油菜中BnFLA基因可能参与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非生物胁迫应答。  相似文献   
173.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3个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指纹图谱,筛选出这3个恢复系的共显性SSR标记,测定了这3个恢复系的异交率。结果表明,恢复系材料4395、3509、4152的异交率分别为46.02%、33.32%、18.12%,在P<0.01时呈极显著差异,说明这3个恢复系的异交差异明显,为确定这3个恢复系在综合杂交种中的比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无负效应、易转育且恢复源广,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被广泛利用.目前我国主要利用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有2类:双基因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以及由2对基因互作控制的核不育类型.随着这2类不育系不育基因相继被克隆,人们对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作用机理已经有一定了解.本文综述了在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方面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繁殖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全不育系群体可行的途径,展现了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7.
红火蚁蚁丘大小与诱集工蚁数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饵诱集法研究了荒地、绿化带生境中红火蚁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与诱集工蚁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荒地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增大减缓、最终趋于平衡的规律,当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分别为11634 cm3、1308 cm2时,诱集工蚁数达到最大值,为每诱饵291 头;在绿化带生境中,随着蚁丘体积的增大,诱集工蚁数量动态与荒地生境相似,当蚁丘体积>18089 cm3时,诱集工蚁数量的增幅明显变缓,当蚁丘体积为25974 cm3时,诱集工蚁数达到最大值,为每诱饵232头.韦布尔函数方程可较好地描述诱集的红火蚁工蚁数量与蚁丘体积、蚁丘表面基部面积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8.
化学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和农达)对生长后期油菜角果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CAT、SOD、POD活性)、细胞膜透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敌草快催熟,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SOD、POD、CAT活性及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导致角果膜脂过氧化,且作用强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采用农达催熟,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所受影响较小,SOD、POD和CAT活性上升缓慢,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随着催熟时间的推移,油菜角果保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可能与催熟剂干扰酶系统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9.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 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因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分子标记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 国内外已利用RFLP、RAPD、AFLP、SSR、ISSR和SRAP等多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油菜的杂种 优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油菜授粉控制系统中关键基因标记、亲本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杂种纯度鉴定和杂种优势预测中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作物间的比较, 探讨了分子标记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深度, 并对分子标记在油菜杂种优势预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0.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对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无菌体系的建立以及带芽茎段的增殖和生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油菜种子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0%酒精消毒30s,再用0.1%氯化汞消毒8~10min;带芽茎段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mg/L+NAA 1~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2~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