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84—1986年,作者对赤水县肺吸虫病作了调查。皮试儿童399人,阳性93人(23.31%)。查拟钉螺618只,阳性5只(0.81%)。查溪蟹6种954只,5种98只检出囊蚴共计367个。捕剖嚯乳性野生动物11种44只,4种14只检获成虫164条。试验家猫3只,获成虫29条。致病虫种为斯氏肺吸虫。  相似文献   
102.
云南省屏边县民族农业生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2007年11月对云南省屏边县3个乡9个村分布的与彝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生物资源249份。本文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现状和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屏边县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旅游公路会带来野生动物致死、生境破碎化、栖息地丧失、基因隔离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设计和修建跨公路的野生动物通道作为缓解旅游公路负面效应的一种有效途径。野生动物通道在国外研究较多, 但在我国实际案例较少。作者针对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被旅游公路隔离的生态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该物种的长期监测结果, 构建了跨公路动物通道的设计方案。神农架川金丝猴通道主要技术参数为: (1) 在遗产地的大龙潭和小龙潭各建川金丝猴上跨式通道1 座, 宽度以80 m 为宜; (2) 通道上铺设土壤, 厚度2.2 m-2.4 m; (3) 通道上种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长松萝(Usnea longissimi)、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猫儿屎(Decaisnea insignis)、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等川金丝猴喜食的植物, 培育形成郁闭度0.7-0.8 的针阔混交林; (4) 在通道入口和中部设立红外监测系统, 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实时传输与分析; (5)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如在通道入口两侧设立高2.4 m 的栅栏、通道两侧设立有藤蔓植物覆盖的生态保护墙、树立“注意野生动物”、“前方有野生动物通道”警示牌等。通道建成后, 须加强通道维护管理、持续开展科研监测、积极宣传保护理念, 以期实现川金丝猴通道功能高效持久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4.
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群落变化及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内蒙古中部呼集高速卓资段的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群落进行研究,探讨人工恢复植被前后土壤动物的数量组成、结构,揭示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路域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公路边坡人工恢复植被后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未进行人工恢复植被的裸露边坡没有大型土壤动物.不论是人工恢复植被当年还是人工恢复植被1年后,西北坡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均高于东南坡.人工植被恢复的时间不同,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差异均显著.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个体数量随着人工恢复植被时间发生变化.隐翅虫及蜘蛛,线虫、节跳虫、辐螨、革螨和甲螨它们之间相关性大,经常共同出现在人工恢复植被后各边坡,并且个体数量多.无论是大型土壤动物还是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的垂直分布均具表聚性.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受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P、全N含量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土壤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5cm和5~10cm的土壤含水量为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05.
大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针对大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草原"三化"、石油石化工业生产对环境破坏和污染、对城市地域空间的优化重视不够等三大问题,分析了大庆所具有的优势和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由于草原"三化"问题严重,必须开展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要突出大庆草原型生态城市的特色;湿地是大庆市宝贵的资源,在严加保护的同时,要建立人工-自然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石油化工生产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必须开展"绿色油田"工程建设,以适应生态城市的需要;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优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应采取建设生态公路、生态广场、生态小区及安装风光路灯、绿色建筑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动态对施肥的响应,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同化枝、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同化枝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枝凋落物在施肥处理下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20d的分解,3种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在对照(不施肥)、施用氮肥、施用磷钾复合肥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梭梭同化枝和多枝柽柳枝在对照处理下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56.95%、31.32%和50.24%。施肥处理下3种凋落物均呈现出梭梭同化枝分解速率最快,多枝柽柳枝次之,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分解最慢。施用磷钾复合肥极显著提高了3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P0.01);施用氮肥则促进多枝柽柳枝的分解,抑制乔木状沙拐枣和梭梭同化枝的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对照组3种植物凋落物的C、N、P和K元素均呈现净释放状态;施肥后凋落物的N、P和K元素呈现出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初始P含量和C/N、C/P比值是分解初期的主导因素,初始K、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和C/N、木质素/N比值是分解后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施肥显著影响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分解,增加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延后养分释放的时间,改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的土壤肥力。凋落物初始C/N比值是预测塔里木沙漠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且不同分解时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初始化学组成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7.
我的学术研究兴趣集中于城市和郊区景观背景下的雨洪水质和水量管理,由德州运输部资助的生物滞留研究与我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8.
县级中医院是农村三级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的龙头单位,对农村中医药服务推广与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北京、甘肃、陕西、吉林、安徽等省市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农民对县级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及利用情况研究的基础上,结果文献研究及国家统计数据,分析了现阶段县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开展和推广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县级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县级中医药人才培养、强化中医药服务特色和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等4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保障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积极发挥县级中医院的领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孙戈  张立 《生态学报》2010,30(24):7079-7086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对小磨新路、小磨老路的云路制胶厂至曼粉段和附近的一条乡村公路对蛇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蛇类出现在公路上的地点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蛇类出现在公路上的时间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期间巡路52d,共记录到蛇类20只10种。结果显示:天然林边蛇上公路的概率显著低于农田和人工林;2d前的最高温越低,最大湿度越大,蛇上公路的概率越大。此外,在公路及附近区域总共记录到的14种蛇中,包括一些中国最稀有的种类,比如绿林蛇(Boiga cyanea)和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e)。  相似文献   
110.
延安公路山辽东栎林优势植物水分适应性及适应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延安公路山辽东栎林群落为对象,测定林内外不同状态下12种优势植物的水势日进程、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等水分利用参数,分析它们在林内和林外孤立木状态下的水分利用多样性和水分平衡策略,以揭示辽东栎群落水分利用多样性在群落持续发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林内或林外12种优势植物的水势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天内每一时段物种间水势值跨度不同,林内种间水势跨度为0.85~1.93 Mpa,林外种间水势跨度为0.6~1.83Mpa;林内物种间日最低水势(-1.43~-3.05 Mpa)及临界饱和亏(63.12%~92.59%)变幅较大;各优势植物水势日进程与气象因子显著相关.(2)林内外各时段物种间水势跨度不同,14:00和17:00林外物种间水势跨度大于林内;12种植物的水势日变化与林内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林内和林外环境下水分参数具有相似变化趋势.(3)根据黎明前水势、日最低水势、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将辽东栎林内12种优势植物水分利用策略聚类分为 4个水分适应类型,每个适应类型具有特殊的水分适应方式.可见,辽东栎群落内12种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参数及其对环境适应表现出多样性特点,为该群落持续发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