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陕西七纺器蛛和拉土蛛不同组织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七纺器蛛(Heptathela shaanxiensis),拉土蛛(Latouchia sp.)均于1987年10月采自陕西泾阳。在同条件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了不同组织的酯酶同工酶比较。实验方法酶液的制备:将饥饿10天的两种蜘蛛按常规解剖,分别取各组织置于研钵内,根据样品重量之差异,分别加入40%蔗糖溶液1—3ml,匀浆过滤,离心(3500rpm×15′)。取上清液作酶源,贮存于4℃冰箱备用,点样时加入适量0.1%澳酚蓝作电泳的指示染料。酯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分离和染色、脱色:基本参照邱琼华等(1987)的方法。用日本20M光密度计(波长570nm,狭缝0.4cm)扫描…  相似文献   
92.
栖土曲霉中性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栖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icola)3.942经~60Co-v射线诱变处理,得到抗克念菌素变异株NK71,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使产酶提高了76%。用单宁酸沉淀法提取此酶,并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层析法进一步纯化。纯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40—50℃,最适pH7,在pH5—7.5、低于40℃时稳定。  相似文献   
93.
灌浆固堤时怎样寻找黑翅土白蚁的巢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栋  陈均贺 《昆虫学报》1990,33(1):49-54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ki)是我国南方诸省土质水利工程的严重害虫,它的巢系结构破坏堤坝,常常酿成灾难.本研究说明巢位真菌指示物的生长条件,利用巢位指示物进行灌浆加固堤坝,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
土三七(Sedum aizoon)光合作用的季节转变和CAM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三七的CO_3交换曲线在六月中旬以前呈C_3型的“方波”形,白天能大量吸收CO_2,夜间有CO_2放出,含酸量无显著的昼夜波动。夏季的其余时间,夜间有净的CO_2吸收(阶段Ⅰ),早晨有CO_2吸收峰(阶段Ⅱ),随后有光下的脱羧作用(阶段Ⅲ),并有明显的昼夜酸波动,呈CAM型,但无阶段Ⅳ。CAM季节出现前,水分胁迫可使成年叶子转变为CAM型,所需时间2~6天,再经浇灌(5 h)可恢复到原来的C_3型,表明诱导的CAM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5.
不同温度对黑翅土白蚁初建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是经济害虫之一,它常筑巢于水库和河堤的土质内危害堤坝,引起渗漏,甚至酿成塌堤垮坝,造成人民生命则产的严重损失。 外界环境温度对巢位深、巢体结构复杂、调节温湿度能力强的黑翅土白蚁成年巢群影响较小,但对入土筑巢位置浅、巢体结构简单的黑翅土白蚁初建巢群的生长、发育、繁殖、巢内白蚁个体数量变动等则影响较大。到目前止,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不多。本试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黑翅土白蚁初建群体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影响,这对深入了解其初建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初建巢群的控制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五桂山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利用18个微卫星位点对143株胸高直径大于5 cm的土沉香个体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种群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为0.534;近交系数为0.000 1,说明五桂山土沉香遗传多样性并不低,且种群处于随机交配状况。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缺乏空间遗传结构,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相互混杂,导致相邻个体遗传差异较大。这可能是五桂山土沉香种群发育过程中自疏所致,也可能是这一地区土沉香为人工种植,而非自然发育形成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7.
种子出苗对种间关系和群落组成具有重要影响。种内研究表明种子质量与种子出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但这种关系很少在物种水平进行检验, 尤其是在不同土壤埋藏深度条件下。为此, 该文开展了一个因子实验(10种植物和5种土埋深度(0、1、2、4和8 cm))以检验是否在不同土层中“种子质量-种子出苗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始终存在。该文在不同土埋深度播种50粒种子(重复5次), 连续30天观测种子出苗, 并提出了一个耐土埋性指标。结果表明: (1) 10种植物的最适出苗深度为0-2 cm土层; 6种植物的最大出苗率发生在1 cm土埋深度。(2)种子质量与耐土埋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种子质量越大耐土埋性越强, 适宜出苗的土层越深。(3)当土层较深(4或8 cm)时, 种子出苗率和持续出苗时间随种子质量增加而增大, 种子出苗率与持续出苗时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这些关系在较浅土层(0、1或2 cm)并不存在。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种子大小与出苗之间的关系, 以及种子出苗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8.
采用混凝搅拌试验,对影响活化硅藻精土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在最佳参数条件下,该工艺对污水中悬浮固体(SS)的去除率为95%、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67%、氨氮(NH_3-N)去除率为16%、总磷(TP)去除率为91%,是一种优良的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9.
郑燕  侯海军  秦红灵  朱亦君  魏文学 《生态学报》2012,32(11):3386-3393
以紫潮泥和红黄泥两种不同质地的水稻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析施用硝态氮肥对N2O释放和反硝化基因(narG/nosZ)丰度的影响,并探讨反硝化基因丰度与N2O释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显著增加两种水稻土的N2O释放量。在72h培养过程中,施氮改变了紫潮泥反硝化基因(narG/nosZ)的丰度,但并未明显影响红黄泥反硝化基因(narG/nosZ)丰度。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除了紫潮泥narG基因外,其它的反硝化基因丰度和N2O释放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及化学结合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湖南省4个23年连续施肥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湖南省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及化学键合形态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化肥(NPK)、中量有机肥(MOM)和高量有机肥(HOM)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所有施肥处理中,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1mm和2~5mm粒径含量最高,分别达全土总量的18%~43%和13%~48%。中、高量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了>1mm大团聚体含量以及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分配,其中0.25~1mm和1~2m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略高于其余粒径组。与不施肥比较,钙结合态有机碳(Ca-SOC)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在2%~4%左右且随有机肥施用呈下降趋势,而铁铝结合态有机碳Fe(Al)-SOC占总有机碳的18%~33%呈上升趋势。有机肥施用条件下,有机碳在大团聚体中的分布的增加、Fe(Al)-SOC的提升以及Ca-SOC的降低意味着土壤有机碳物理和化学保护作用的增强,有利于稻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是有机肥施用条件下保持稻田土壤较高固碳速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