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3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29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和分析传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治的4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肾脏肿瘤患者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CT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对患者的超声和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超声诊断率82.5%,CT诊断率92.5%,两种检查诊断率相比无显著差异(x2=2.9,P>0.05).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抱球型和丰富血流型的肾癌,术前均定性诊断正确(29/29).对于星点型的肾脏肿瘤,诊断符合率较高(4/6).对于少血流型肿瘤,超声无法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0/5).结论:传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细胞癌中具有很高价值,可以作为早期筛查的检查方法,尤其是血供丰富的肾癌,其对小肾癌也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2.
PEG10基因是由反转座子衍生而来的遗传印记基因,研究表明,PEG10是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重要促进作用之一,在绝大多数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具有作为更有效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和基因治疗新靶点的潜力。本文概述PEG10基因与肝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及其作用与肝癌的机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肝癌的标志物诊断和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注射小针刀联合奥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癌性疼痛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注射针刀组(针刀配合奥施康定)、奥施康定组(单纯西药奥施康定),每组各33例。针刀组每日给予口服药物、隔日给予针刀治疗;奥施康定组每日给予口服药物,14日为1个观察周期。治疗前后测定疼痛程度(NRS)并分析疼痛缓解度(PAR)。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注射小针刀联合奥施康定对癌性疼痛的治疗疗效较单用奥施康定更好。  相似文献   
94.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70%继发于肝炎、肝硬变。虽然诊断技术的提高,使肝癌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然而由于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肝癌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细胞癌最常用的手段。对于一些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可采用动脉化疗栓塞以及系统化疗等手段使肿瘤降期,当转变成可切除肝癌后,再行补救性肝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此外,对于剩余肝体积不足而无法行一期肝切除的患者,可以采用PVE、ALPPS等方法,在剩余肝脏体积增大后再行二期肝切除术。肝内肿瘤复发率高也是导致肝细胞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在局部治疗后,建议在保留肝功能的前提下重复治疗。相比局部消融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等多种手段,肝切除术有最好的远期疗效。联合和重复不同的治疗手段可达到很好的总生存期。对于患有晚期不可切除肿瘤或复发癌的患者,应积极的发挥肝切除的作用,并联合其他非手术治疗手段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PECAM-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CC患者100例,收集肝癌患者HCC组织及癌旁组织,另选取100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si RNA)构建低表达的PECAM-1,并转染至肝癌细胞中抑制PECAM-1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PE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0.05);PECAM-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CAM-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 RNA PECAM-1后,肝癌细胞中PECAM-1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ECAM-1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 RNA PECAM-1后,肝癌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CAM-1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PECAM-1 si RNA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及增殖能力,提示PECAM-1可作为预测肝癌发生及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应用左房容积指数(LAVI)与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左房舒张功能将患者分为A组(E/A1,且Em/Am1)、B组(E/A1,且Em/Am1)、C组(E/A1,且Em/Am1)及D组(E/A2,且Em/Am1),。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LAVI及NT-pro BNP水平,分析LAVI与及NT-pro BN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A、LAVI及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Em/Am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LAVI及NT-pro BNP水平随E/A升高而递增,随Em/Am升高而递减,其中D组LAVI及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AVI与NT-pro BNP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E/A及Em/Am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LAVI的截断值为29.040,NT-pro BNP为2.065时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存在异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P0.05)。结论:LAVI及NT-pro BNP可较好地评价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情况,且:LAVI及NT-pro BNP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与原发性高血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能较为准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值得在临床给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对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检测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血清中CYFRA21-1、SCCAg含量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越高,肿瘤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越低(P0.05);CYFRA21-1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693、-0.714、-0.648;SCCAg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5、0.703、-0.751、-0.681。结论: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能够反应鼻咽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增殖活力,是用于评价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T细胞分化蛋白2(Mal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26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86例正常肝组织中Ma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不同Mal2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Mal2蛋白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Mal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与HCC患者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较高的TNM分期相关。生存分析表明Mal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Mal2阳性表达、血管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及较高的TNM分期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l2蛋白在HCC组织中呈过表达趋势,且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HCC的诊断与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两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肝肾功能、血脂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Scr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ALT、AST、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有助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以及内皮功能,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ESD组(49例)和对照组(30例)。ESD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ES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整块完整切除率(63.27%)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内均未出现原发病灶转移及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较好,与传统手术相比,ESD手术并发症较少、且安全性较高,更加适宜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