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被认为是多基因、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 过去10年中, 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虽然已取得令人高兴的进展, 但究竟有多少基因参与发病, 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仍不清楚. 以北京房山区高血压群体及家系为研究对象, 应用全基因组扫描技术, 通过病例-对照相关研究和98对受累同胞对连锁分析, 筛查鉴定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的新基因位点. 病例-对照群体分析结果表明, 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1q32区的D1S249微卫星多态性位点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χ2 = 14.6, P = 0.002. 该位点存在12种等位基因, A9等位基因(181 bp)频率在高血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两组间频率为13.6% v.s 2.7%, χ2 = 6.30, P = 0.01(OR = 4.57, 95% CI = 1.21~25.4); 98对受累同胞对等位基因共享连锁分析显示, χ2 = 3.78, P = 0.048. 上述结果提示, D1S249微卫星多态位点与北京房山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相关联, 致病基因可能于D1S249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2.
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风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2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与同期收治的340例非肝癌的其他消化道肿瘤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HBV M)及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63.11%)显著高于非肝癌组(消化道其他肿瘤对照组)(11.47%).肝癌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g、抗-HBe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37.2%)显著高于"HBsAg、HBeAg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6.4%).肝功能检测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组"与"HBsAg、HBeAg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癌组与非肝癌组比较,肝癌组肝损害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1).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BsAg、抗-HBe和抗-HBc三者均表达为阳性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CD163、α-L-岩藻糖苷酶(AFU)、微小核糖核酸202(miR202)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同期选择本院收治的94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疾病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者113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CD163、AFU、miR202,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CD163、AFU、miR202。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CD163、AFU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2低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疾病对照组血清CD163、AFU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iR202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血清CD163、AFU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2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好转组血清CD163、AFU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2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好转组血清CD163、AFU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miR202高于治疗前(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CD163、AFU、miR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D163、AFU、miR202能够辅助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又可为TACE的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罗芳 《生命世界》2014,(3):14-17
疼痛科缘起 临床上,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多为某些疾病或创伤的伴随症状,随着原发疾病的痊愈而缓解。而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本身即是一种疾病,如原发性三又神经痛,除了疼痛症状外,并无其他表现,是一种典型的疼痛性疾病,洽好了疼痛,就洽好了疾病。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MAU阳性与否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各98例,分别记录并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Gensini积分。结果:1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症史、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脉压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阳性组相比阴性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双支及三支冠脉病变率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阳性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有MAU阳性患者存在相对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通过检测MAU指标有助于及时判断患者病情并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2012年确诊的6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隐性失血、脐周隐痛、腹部肿物、隐匿消瘦是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最常见表现,而以全身症状为主的很少。推进式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的应用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价值,但阳性率较低。MSCT和MRE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本组患者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型4例,T细胞型2例,4例发生淋巴转移。6例患者中4例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行单纯化疗,2例死亡。结论:选择有效的检查手段,可提高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降低其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采用手术后配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仍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肝病中心在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7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规范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抗病毒治疗情况。结果:7例患者中有HBV感染6例,HCV感染1例;慢性肝炎2例,肝硬化5例;HBeAg阴性5例;3例合并糖尿病;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均处于低度复制或不可测状态。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消除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风险,病毒载量、HBeAg阴性、糖尿病、肝硬化等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8.
徐珂  侯江红  吴秀娟  任敏  张艳 《生物磁学》2014,(8):1554-1558
目的:系统评价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BM、CNKI、V1P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依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无误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包括共450例患者,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显效率[RR=1.29,95%CI(1.08~1.55),P〈O.011、总有效率[RR=I.19,95%CI(1.10~1.29),P〈0.01]和无效率[RR=0.38,95%CI(0.24~0.62),P〈0.01]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I.02,95%CI(0.97~1.32),P〉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显效率,总有效率和无效率方面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单用,不良反应与苯地平缓释片单用无明显差异,但远期疗效尚不清楚,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XIAP及surv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比较,肝癌组织中XAIP及survivin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IAP和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大小无关,但随肿瘤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IAP和survivin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XIAP与Survivin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在促进肿瘤发生、增殖、转移以及耐药,并且能够降低肿瘤的分化程度,增加肝癌的恶性程度。此外,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两者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联合用药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mg,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依那普利1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左心室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_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血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eaventricularend—diastolicventricularseptal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1eftventricularposteriorwallthickness,U,PwT)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xaction,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VST、L、,PwT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扭转左心室肥厚,降压效果较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