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5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139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染色体配对分析和酯酶及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研究了我国育成的11个八倍体小偃麦,结果表明:(a)来源于小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后代的6个部分双二倍体中,中1和中2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中3、中4、中5和小偃78829的偃麦草染色体组;(b)来源于小麦和长穗偃麦草杂交后代的5个部分双二倍体中,小偃784的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表明在长穗偃麦草中有两个互不相同又不同于小麦的染色体组E和F,而小偃7430和小偃68中的偃麦草染色体组很可能是E和F染色体组的重组体;(c)小偃784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和中5及小偃78829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基本相同,而中2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不同于小偃693和小偃7631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组F,这意味着在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中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染色体组E。部分双二倍体中酯酶及醇溶蛋白偃麦草染色体特征带的存在和发现,为这些染色体或其片段导入小麦后的鉴定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240个分辨率在2.5A以上的高精度蛋白结构,研究了α螺旋和β折叠的连接短肽中的β发夹结构模式。首先对较频繁发生的超二级结构组中的E-loop-E进行了分析,对每一种β回折结构的氢键长度进行了计算,然后将其模型化。在对β发夹模型化的分析中,同时考虑了连接短肽的长度和氢健模式两个因素。找出了在240个蛋白样本库中较常发生的β发夹结构的模式,该结果对结构比较模型、X衍射晶体结构的解析,以及β发夹  相似文献   
93.
94.
通过对N、P、K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秦油2号”油菜植株内含物等与萝卜蚜有翅率关系的研究,建立了8个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可溶性糖、总N、糖与蛋白质之比和丝氨酸与萝卜蚜有翅率有密切关系,其次是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含水量、水溶性蛋白、酰胺氮和含P量等.  相似文献   
95.
从印度木薯花叶病毒(ICMV)侵染的植物中纯化特异的核酸,经RNAase,DNAasc,Nucle-aseSl,ExonucleaseⅢ和EcoRI酶切,Southern和Dotblots杂交证实,在感病的植株中,存在两种形式的病毒核酸:环状双链DNA和环状单链DNA,后者可能是病毒DNA的(-)链,环状双链DNA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可得2.7kb的线性双链DNA纯化的病毒核酸含DNA1和DNA2两个分子量相近的组份。  相似文献   
96.
温度对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的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基础上,本提出反S型曲线模型来描述种群存活率,探讨了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过程变化的特征参数,并得到不同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97.
98.
水稻“双-3”多胚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MIV(双-3、籼稻)传粉后可以有多个花粉管同时进入胚囊.大多数胚囊的合子发育为一个正常的胚,但是有少数合子胚发生裂生并分化形成双胚芽和一胚根.有些胚囊的助细胞和卵细胞同时受精后,分别发育为助细胞胚和合子胚;有些胚囊中的反足细胞团可直接发育为胚.可见“双-3”水稻除有正常合子胚外还存在助细胞胚和反足细胞匹的多胚现象.  相似文献   
99.
中国卷叶绵蚜属研究及新种记述(同翅目:瘿绵蚜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学  田士波 《动物学报》1993,39(4):368-373
本文记述同翅目瘿绵蚜科卷顺绵蚜属一种丁香卷叶绵蚜Prociphilus gambosae sp.nov,和白蜡树卷叶绵蚜Prociphilus fraxini(Fabricius,1777)及忍冬卷叶绵蚜Prociphilus xylostei(De Geer,1773)两个中国新记录种,文中系统研究了该属的标本,给出了无翅孤雌蚜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记述了同翅目瘿绵蚜科卷叶绵蚜属一新种丁香卷叶绵蚜Prociphilus gambosae sp.nov.和白蜡树卷叶绵蚜Prociphilus fraxini(Fabricius,1777)及忍冬卷叶绵蚜Prociphilus xylostei(De Geer,1773)两个中国新记录种。文中系统研究了该属的标本,给出了无翅孤雌蚜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