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ZT和2iP对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优选系A47、A119和A167丛生枝的增殖倍数、质量、含水量和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3.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随ZT质量浓度提高,3个优选系丛生枝的总增殖倍数、有效增殖倍数、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及总长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平均长度则呈下降趋势.在2.5~15.0 mg·L~(-1)质量浓度范围内,随2iP质量浓度提高,3个优选系丛生枝的总增殖倍数和含水量先增加后下降,在2iP质量浓度为5.0~10.0 mg·L~(-1)时达到峰值;有效增殖倍数、总长度和平均长度一直呈下降趋势;鲜质量和干质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在改良WPM培养基中添加2.0~3.0 mg·L~(-1) ZT或5.0~10.0 mg·L~(-1) 2iP可使3个南方高丛蓝浆果优选系丛生枝有较高的增殖倍数,而添加0.5~1.0 mg·L~(-1) ZT或2.5 mg·L~(-1) 2iP可使丛生枝生长较好.此外,优选系A47和A167丛生枝的增殖倍数显著高于优选系A119.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南方鲇血清与其红细胞的交叉反应以鉴定南方鲇的血型.实验结果表明:南方鲇的血清与同种其他个体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时均未出现凝集现象,这表明南方鲇可能不存在血型或南方鲇具备血型但血清中相应的凝集素含量不足.以南方鲇的红细胞为抗原免疫日本种大耳白兔制备的抗血清与南方鲇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凝集反应,这表明南方鲇存在血型.据上述两个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南方鲇可能存在4种血型,分别命名为NA、NB、NAB和NO型;同时也证实,在鉴定南方鲇血型的研究中,通过制备抗血清与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的方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3.
不同产地南方大斑蝥水解产物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分析不同产地南方大斑蝥中所含化学成分,以确定产地对斑蝥体内成分形成的影响.采用改进的酸水解-丙酮法提取斑蝥化学成分,分得的丙酮提取液经碳酸钠、硫酸钠(1:1)柱过滤,滤液过微孔滤膜,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以其中的27个成分为比较对象,占总提取物含量的90%以上.其中有主要成分斑蝥素,7个是脂肪酸类,其他为胺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及不饱和酮等.斑蝥的主要成分斑蝥素含量相对较高,其中以湖南产的最高,其他依次为广西、安徽,含量最低的是河南.可为斑蝥药材产区和人工养殖地域的合理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4.
叶面施肥对南方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栽培红豆杉已成为目前解决紫杉醇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人工栽培的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化学半合成前体10-脱酰基巴卡丁Ⅲ(10-DAB)的含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对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K、Ca、Mg 肥和自行配置的稀土混合肥(含La、Ce、Sm),连续4次跟踪采样,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样品中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元素均引起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降低;喷施K元素,前期引起10-DAB含量的增加但随之降低,紫杉醇的含量则持续降低;喷施不同浓度的Ca、Mg提高了红豆杉中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其作用可持续一段时间;自行配置的稀土混合肥明显地提高了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且其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分别最高可达0.261mg g-1和0.641mg g-1.  相似文献   
75.
2000μg/ml合欢叶、黄花菊花和万寿菊叶乙醇提取物溶液处理根结线虫卵囊24h、48h和120h后,采用酶标仪分别对卵囊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根结线虫卵囊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无菌水相比,合欢叶、黄花菊花和万寿菊叶乙醇提取物溶液处理卵囊120h后,卵囊羧酸酯酶活力抑制率分别为85.94%、86.16%和65.18%,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抑制率分别为51.16%、46.51%和34.88%。并对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预分析。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研究南方菟丝子和金灯藤的化学成分,对差异性成分进行定量.方法:采用基于UPLC-QTOF-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南方菟丝子和金灯藤中小分子化学轮廓进行表征,利用多变量数据统计方法发现各自的特征性成分,整合HPLC-UV方法对45批南方菟丝子和金灯藤商品药材差异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南方菟丝子和金灯藤化...  相似文献   
77.
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化性质影响木质残体的分解.本研究以集中分布于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林木质残体为对象,将4个不同类型林分的木质残体划分为5个腐烂等级和4个径级,研究林分类型、腐烂等级、径级及其交互作用对木质残体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从物...  相似文献   
78.
浙江武义2009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毒源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 浙江省境内首次出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 且仅武义县有发病现象。因为该病毒病是一种虫媒病毒, 且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是主要传毒介体, 所以本文通过白背飞虱灯下诱虫情况调查、 迁飞轨迹模拟、 天气学背景分析以及毒源地分析, 阐释了2009年浙江省武义县发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供毒源地分布情况, 以及白背飞虱携毒的传递路径, 并讨论了轨迹模拟中各生物学参数的设定方法, 从而为剖析该病毒的宏观流行规律奠定科学基础。结果显示:(1) 通过对白背飞虱迁入武义的主要虫源地与经鉴定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区域的叠加分析, 明确了浙江武义的可能毒源地分布于两广、 闽南、 赣南四省区境内; (2) 西南低空急流及偏南气流是白背飞虱将我国南方的病毒远距离传送到武义县境内的动力源; (3) 白背飞虱随下沉气流和降雨在武义境内的集中降落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当地暴发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79.
中国南方3种主要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南方杉木、马尾松、桉树3种主要人工林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个不同年龄各3块1000 m2样地(共计45块)的建立和调查,采用样木回归分析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地上凋落物)获取不同林型不同林龄径级样木和其它基本数据,探讨了3种人工林各组分各层次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配特征及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与林龄密切相关,增长模型的拟合度均较高,相关显著;杉木、马尾松、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随林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成熟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92.30、191.53、105.77 Mg/hm2,其中活体植物分别占95.76%—98.39%、75.01%—99.14%、85.60%—97.61%;生物量的层次分配乔木层占绝对优势,并随年龄而增加,其它层次所占比例较小,总体趋势为凋落物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器官分配以干所占比例最高,杉木、马尾松、桉树分别占54.89%—75.97%、49.93%—83.10%、51.07%—98.48%,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根的比例次之,枝叶所占比例较小,随林龄而下降;灌木层器官分配以枝的相对生物量较大,草本层的地上和地下分配规律不明显;与其它森林类型相比,杉木和马尾松的生物量处于中上游水平,桉树的生物量较低,但3种人工林的生产力均很高,分别为12.37、8.98、21.10 Mg hm-2a-1,均是光合效率高、固碳潜力大的中国南方速生丰产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80.
生境斑块化对食果鸟类的移动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格局和效率。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在南方山区多因人为干扰而呈斑块状分布。2011年,2012年10月底到12月中,以分布于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生态园中南方红豆杉种群为对象,研究斑块生境中鸟类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取食和传播行为,并评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的传播效率。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源斑块共吸引22种食果鸟类取食红豆杉种子,并与13种鸟类形成了种子传播关系。不同年间,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都是植物的主要传播鸟类,而其他鸟类传播者种类具有一定的年间变化。生境斑块化导致专性鸟类黑短脚鹎和泛性鸟类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种子传播效率差异。与红嘴蓝鹊相比,黑短脚鹎飞行的平均距离较短((16.3±11.0)m,Mean±SD,n=125),传播距离相对较近;且它们取食后偏好在源斑块中活动,喜栖息在同种成树、甜楮(Castanopsis eyrei)及其他阔叶树等栖树上。红嘴蓝鹊取食后常在斑块间移动,常停歇在同种成树和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上,传播距离相对较远((24.9±20.0)m,Mean±SD,n=95)。空间一致性结果表明,黑短脚鹎移动距离对幼苗更新距离的空间一致性程度高;而红嘴蓝鹊偏好生境与幼苗更新生境一致性程度高。结果表明,斑块生境中植物能与专性鸟类、泛性鸟类之间形成种子传播互惠关系,且种子传播效率受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传播距离和传播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