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单叶双盖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锡玲  曹建国  张莹  朱娟 《植物研究》2007,27(2):151-153
在人工条件下对我国产单叶双盖蕨(Diplazium subsinuatum (Wall. ex Hook. et Grev.) Tagawa)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叶双盖蕨的孢子为两面体型,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圆肾形,周壁具粗刺状或棒状突起;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铁线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心脏形。该研究试图为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含量进行测定,不同地区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的质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发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回流提取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含量范围为7.081%~10.792%,平均含量9.040%;蔓荆子黄素含量范围为0.06170%~0.12578%,平均含量0.08878%。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质量(以蔓荆子黄素含量为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单叶黄荆(Vitex simplicifolia)模式标本的研究,结合在其模式产地的野外调查,发现单叶黄荆与黄荆(V.negundo)并无本质区别,不宜作为独立的种,但其叶片为单叶而且比较稳定,将其降级并组合为黄荆的变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单叶黄荆(Vitex simplicifolia)模式标本的研究,结合在其模式产地的野外调查,发现单叶黄荆与黄荆(V.negundo)并无本质区别,不宜作为独立的种,但其叶片为单叶而且比较稳定,将其降级并组合为黄荆的变种。  相似文献   
15.
海滨沙滩单叶蔓荆对沙埋的生理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莲  王进  杨淑琴  杨树德 《生态学报》2013,33(6):1973-1981
海滨沙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是优良的抗沙埋地被植物.以烟台海岸沙地单叶蔓荆为材料,通过不同厚度沙埋过程中沙上和沙下叶片抗逆生理指标的测定以揭示其抗沙埋生理调控机制.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沙埋5d,成株和幼株整株叶片细胞膜透性增大、POD和SOD活力增高、MDA和脯氨酸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但同株沙上叶片细胞膜透性、MDA含量、SOD和POD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沙下,而沙上叶片脯氨酸含量低于沙下叶片.在轻度和中度沙埋lOd,沙上叶片细胞膜透性、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叶片POD活力降低,叶片SOD活力仍有小幅度增高,但脯氨酸含量增加,沙上叶片生长旺盛.研究表明,沙埋下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脯氨酸含量与细胞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成正相关.沙埋使植株上部叶片接近沙表面而经受干旱和地面热辐射胁迫引起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和细胞膜透性加大.同时沙埋也使沙下叶片遭遇黑暗和缺氧胁迫诱导细胞内膜脂过氧化,但也激活了叶片抗氧化酶保护系统和叶片脯氨酸的积累抑制细胞膜脂过氧化维护细胞膜的稳定.因此在沙埋过程中,叶片快速响应沙埋胁迫激活叶片抗氧化酶系统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维持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动态平衡在单叶蔓荆适应轻度和中度沙埋,维护沙上叶片旺盛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也是重度全埋下沙下植株茎顶端能快速延伸弯曲生长最后顶出沙面再生的主要生理保护原因.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沙地沙漠化过程中单叶蔓荆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鄱阳湖沙地不同沙化程度区开展单叶蔓荆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变化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加,多年生草本和灌木逐渐减少,物种多样性减少,至重度沙化时,沙地植被明显退化,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和不均匀;在不同程度沙化区和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结构具有递进性和渐变性;在沙山治理过程中,可进行单叶蔓荆和禾本科植物配植...  相似文献   
17.
张晓龙  邓童  刘学森  郑玲娜  于超  罗乐 《生态学报》2022,42(15):6137-6149
地下水是影响西北地区植被分布、生长和群落演替的重要因子,通过人工装置模拟30 cm(D30)、40 cm(D40)、50 cm(D50)、60 cm(D60)、70 cm(D70)5个潜水梯度,从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拓扑结构与分形维数以及表型可塑性四个方面来分析不同潜水埋深对单叶蔷薇幼苗的影响,力求揭示单叶蔷薇幼苗对不同水分环境的适应性策略,这将对今后开展单叶蔷薇植被恢复和保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单叶蔷薇幼苗可通过增加扎根深度、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量、分支数量、地上干物质和根系干物质来应对不同潜水埋深带来的干旱胁迫,D50、D60、D70和CK处理下的幼苗还可以通过提高根冠比来适应更长久的干旱环境。(2)不同潜水埋深处理下,单叶蔷薇幼苗根系的拓扑指数基本保持在0.8-0.9之间,说明该根系属于典型的人字形分支模式,受环境影响较小。其中,短而细的密集细根(0-2 mm)构成了单叶蔷薇幼苗根系的主体。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该种拓扑结构相对简单、内部竞争较小、碳消耗少,有利于根系扩大土壤资源获取效率,从而保障植株生长发育的物质供需平衡,这是单叶蔷薇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策略。(3)适度的干旱,如50-70 cm的潜水埋深,可以促进单叶蔷薇幼苗扎根深度;而在较浅的潜水埋深(30-40 cm)环境中,单叶蔷薇幼苗能快速解除干旱,转向地上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它通过降低垂直根系长度、增加分支和根尖数量来获取更多氧气和适应水分充足的新环境,到第75天时生长旺盛,在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量、分支数量、地上干物质、根系干物质、根组织密度和分形维数10个指标上与CK组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单叶蔷薇幼苗对水分充足和严重干旱的极端环境均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表型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18.
黄荆叶提取液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黄荆叶的乙醇提取物对 6种细菌、2种酵母菌、3种霉菌三大类微生物进行抑菌实验 ,得出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由结果推断出黄荆叶提取物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菌剂 ,可添加于食品和药物中  相似文献   
19.
能遇上单叶厚唇兰(Epige-neiumfargesii)是我浙江开化县古田山之行所没有想到的,因为那里没有单叶厚唇兰分布的记录。单叶厚唇兰生长在沟谷边略干燥的陡峭岩壁上,两旁、顶上则是茂密的常绿阔叶林,而且生长位置比较高,我是通过望远镜才发现这种兰科植物的。它们的根状茎长的有20厘米,株与株之间紧密排列着,成小块小块的集中生长,开着紫红色的花,在未接近它之前,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一种。虽然生长的位置极不利于采集和拍摄,但兰科植物的花朵太吸引我了,幸好我的位置已经处于岩壁下方,大致选择了上行的路线,带上最精简的拍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有序样品聚类分析单叶省藤生长规律,将苗木生长分为5个阶段:出苗期4月4日~5月21日,生长速生期5月22日~6月22日,二次速生期6月23日~7月22日,生长后期7月23日~11月22日,生长停止期11月23日~2月22日。其生长阶段缺少生长初期,而是直接进入速生期,并且有一个二次速生期。除了在两个速生期加强水肥管理外,在生长后期适当管理也能增加其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