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显生宙生物圈除了遭受过五次巨大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外,还经历了无数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生物灭绝事件(后者又称为动物群的更替事件)。泥盆纪有三次比较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大的要属晚泥盆世的F-F生物大灭绝事件,然后依次为早泥盆世的L-P灭绝事件和泥盆纪末的D-C灭绝事件。根据研究,华南地区中泥盆世至少存在着两次重要的珊瑚群的更替事件:它们分别是艾菲尔中期的蜂巢珊瑚类和日射珊瑚类的消逝和吉维特晚期的泡沫型珊瑚的匿踪。  相似文献   
82.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0,(6):I0009-I0009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本地区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 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本刊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83.
华南生态秀河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少麟 《生态科学》2011,(Z1):87-92
文章以作者30年来在华南植物研究所生态学研究的工作与部分成果,反映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30年来生态学科发展的趋势,并以折射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30年来生态学科之发展。文章综述认为,华南植物研究所生态科学的发展,与广东省乃至中国生态学学科发展是同步的,经历着由面上研究向定位研究的发展,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野外调查研究向野外实验生态研究的发展,以及中观研究向微观与宏观研究的发展。期间广东省的生态学工作者为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4.
胡荣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12,31(4):371-380
釉面横纹的分布与数目可以反映牙齿生长发育的时间和速率变化, 在化石研究中能为复原个体生活史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华南化石猩猩门齿、犬齿釉面横纹分布与数目, 并估算门齿和犬齿牙冠形成时间, 结果如下: 牙冠从牙尖至牙颈方向釉面横纹分布密度有疏密变化, 牙尖釉面横纹密度小于10条/mm, 中间至牙颈釉面横纹密度较尖部增大, 大约10-15条/mm; 犬齿釉面横纹数目多于门齿, 雄性犬齿釉面横纹数目多于雌性; 根据釉面横纹计数及其生长周期的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估算门齿牙冠形成时间大约为2.97-6.66年, 犬齿雄性长于雌性, 分别为6.25-11.31年和4.28-7.29年。与一些古猿、早期人类、现代人以及现生大猿比较, 华南化石猩猩釉面横纹整体密度稍大于南方古猿和傍人, 小于黑猩猩、大猩猩、现代人和禄丰古猿; 除侧门齿外, 华南化石猩猩釉面横纹数目明显多于南方古猿、傍人和现代人, 与大猩猩接近; 华南猩猩前部牙齿牙冠形成时间与现生大猿、禄丰古猿差别不大, 与现生猩猩最相近, 长于南方古猿和傍人。  相似文献   
85.
晚泥盆世弗拉期末F-F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珊瑚以及许多浅海底栖生物灭绝,几乎整个法门期珊瑚群都处于残存阶段,华南地区目前只在湖南的个别地方发现少量的Smithiphyllum。直到法门期末珊瑚和其它一些造礁底栖生物开始复苏,出现了不少与典型泥盆纪珊瑚存在很大差别的新分子。华南泥盆纪最晚期(Strunian)的珊瑚可划分成上、下两个组合:上部Cystophrentis组合;下部Eocaninophyllum组合。泥盆—石炭纪之交的另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使新生的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又遭灭绝。  相似文献   
86.
华南西部及海南岛美丽小条鳅种群遗传变异与亲缘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108尾采自华南西部12条水系的美丽小条鳅(Micronemacheilus pulcher)mtDNA 细胞色素b (cyt b) 基因全序列,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生物地理格局.美丽小条鳅的cyt b序列包含13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全序列12.11%).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分子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58.53%)和地理区内种群间(42.84%).采用邻接法构建的39个单倍型的NJ系统树显示,12条水系的美丽小条鳅聚成两支.其中,广西沿海诸独立水系(防城河、峒中河、北仑河、南流江)和横穿广东和广西的西江水系与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关系密切;而海南岛万泉河和南渡江与广东鉴江水系关系密切. 根据嵌套进化枝系地理分析(NCPA)推测,与越南毗邻的防城河周边地区可能是美丽小条鳅的扩散中心,该物种可由此区域通过两条途径扩散:1)沿西江水系向广西沿海独立水系至广东漠阳江和潭江水系扩散;2)向海南岛诸水系再至雷州半岛的鉴江水系扩散.在演化过程中,曾发生片断化事件、长距离建群和持续的分布区扩张.  相似文献   
87.
以化石带为基础的华南Ting类属种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Ting类化石带序列为基础,对华南地区Ting类属种的地层分布资料进行了整理,建立了华南Ting类90属1447种的地层,地理分布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可以Ting类化石带为时间尺度,查询华南地区不同时期Ting类属种的首现及末现数,统计Ting类属种数及属种名单,通过对查询,统计结果的分析,可以研究华南地区石炭-二叠纪Ting类分异度的变化过程,为研究Ting类动物群的辐射演化,灭绝型式提供定量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揭示;华南地区Ting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在早二叠世时曾大幅度下降,就物种消失的数量而言,早二叠世Ting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的下降构成了本区石炭-二叠纪规模最大的Ting类动物群事件。  相似文献   
88.
华南亚热带山地土壤有机质更新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小良生态站6个土壤剖面,根据土壤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特征、^14C放射性水平、有机质含量、粒度特征,研究土壤有机质更新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分解呈明显阶段性:有机质快速分解发生在0-100a之内,自地表向下,有机质含量急剧降低,因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有机质δ^13C值迅速增加;至170/240a,有机质δ^13C值达最大;自170/240-800/1400a,有机质分解速度变慢,有机质含量缓慢降低,因高δ^13C值组分分解,δ^13C值逐渐减小;约在1500a之后,有机质含量变化甚微,δ^13C值趋于稳定。对比研究表明,粘粒对有机质赋存状态及其更新有直接影响,粒度是制约土壤有机质动态的重要因子;地表植被类型及其发育特征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更新,在植被类型相似情况下,植被覆盖史对土壤剖面有机质动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9.
《环境昆虫学报》2008,30(2):196-196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当时称中国科学院广州昆虫研究所,属中国科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华南野生动物综考队并入我所后,改为中国科学院中南昆虫研究所,1972年更名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1984年受国家林业部委托建立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0.
华南忍冬组织培养的无菌体系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翔  杨美纯  全泉  吴庆华 《广西植物》2008,28(6):823-826
以广西山银花的种植品种华南忍冬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结果表明,较适宜的灭菌处理为外植体用75%酒精处理25s,再用0.1%升汞溶液(加吐温80)处理9min,污染率最低为6.7 %;初代培养腋芽萌发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2.0mg/L,萌发率63.3%,比CK组的高33.3%;继代周期为30d,继代增殖较适宜培养基为MS+6-BA1.7mg/L,芽比较粗壮,平均每丛丛芽增加芽数为10.7个,比CK组高9.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