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76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淀粉发酵法制取甘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首市场对甘油(丙三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皂化甘油产量又不断下降,为缓解供需矛盾,开发甘油新来源,以淀粉为原料经酶法液化、糖化后,以亚硫酸盐诱导进行甘油发酵,再经处理分离、精制,能获得较好的甘油产品。本文介绍淀粉发酵法制取甘油的工艺及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根尖周病将患者分为根尖周病组(45例)和对照组(255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为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6.5%,105例),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19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bA1c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病的价值。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根尖周病发病率(28.57% vs 7.69%)、PAI评分(2.66±0.41分 vs1.24±0.26分)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01)。根尖周病组吸烟史比例、牙周疾病比例、血糖控制不佳比例、FPG高于对照组(P<0.001),2型糖尿病病程长于对照组(P<0.001),服用二甲双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糖控制不佳、吸烟史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根尖周病的危险因素(P<0.001,P<0.01),服用二甲双胍是保护因素(P<0.001)。HbA1c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根尖周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0.650-0.756, P<0.01),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62.75%,约登指数为0.3608。结论: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根尖周病的发生有关,临床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阻止根尖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已有研究报道灵芝栽培生长的最适pH在中性偏酸环境,在碱性范围的生长及代谢情况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究广泛pH对灵芝液态发酵代谢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摇瓶液态培养后分析代谢物中灵芝三萜、胞内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系统比较灵芝菌丝体在pH值2-11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生长、合成灵芝三萜、胞内多糖、30E胞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和菌丝体水解氨基酸的最适pH值分别为10、3、2、7、2和2。对应结果分别为17.13 g/L、33.86 mg/g、72.73 mg/g、7.86 g/L、71.42 mg/g和107.10 mg/g。比对照分别提高28.5%、77.3%、22.4%、96.5%、97.1%和70.8%。胞内多糖组分1和组分2最高分子量均在初始pH 4,分别为1.016×108 g/mol和9.280×104 g/mol,胞外多糖组分1最高分子量在初始pH 10,为4.946×106 g/mol;对菌丝体的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初始pH分别为3、7、9。本研究为液态发酵方式下灵芝生长及其代谢物定向调控发酵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发现灵芝菌丝体中优质蛋白及抗氧化活性可在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酵母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改进菌株木糖发酵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倍体分离和紫外诱变,获得了14株树干毕赤酵母(Pichiastipitis)7124和酿酒酵母(Sacharomycescerevisiae)1300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用聚乙二醇(PEG)和电诱导融合及致死融合等方法,实现了树干毕赤酵母和酿酒酵母的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子能发酵木糖产生酒精,其厌氧发酵木糖和木糖葡萄糖混合液的能力明显优于亲株,耐酒精的性能也比亲株树干毕赤酵母7124有所提高。融合子经DNA含量、细胞体积测定和稳定性能实验证明为稳定融合子。  相似文献   
108.
云南松半同胞家系初期子代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尹擎  罗方书  舒筱武   《广西植物》1996,16(2):165-170
对收集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292个半同胞家系进行栽培试验,经方差分析知各家系子代间高生长有极显著差异,真正的优树占参试总数的29.7%(广西);树高广义遗传力为58.0%,遗传增益为38.89%;同一林分内家系间高生长变异幅度小于林分之间的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109.
动态神经网络中的同步振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一种假设认为同一视觉对象是由一群神经元的同步振荡活动来表征的。这一神经元发放活动的时间特性,是解决视觉信息处理中“结合问题(Bindingproblem)”的可能机制。本文用我们所提出的一种简化现实性神经网络模型[1]所构造的时滞非线性振子网络[2],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同步振荡活动。并考虑了振子各参数的设置与振荡活动的关系,以及网络振子间耦联对同步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对四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林49个家系的遗传测定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呈高度遗传;枝粗、枝数等性状呈弱度遗传;枝数与大多性状间呈不显著遗传负相关;树高、胸径之间遗传相关显著;冠幅、年轮盘数、枝粗及枝长四者之间遗传相关极显著;该四性状与高、径之间呈极显著遗传相关.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摸式得指数方程为I=1.647P1 2.993P2 1.522P3 0.086P4-0.ll7P5-1.779P6-1.995P7,据此选出遗传型最佳家系,并分析了综合指数选择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