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3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7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39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腰椎后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给予研究组38例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腰部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白介素-1β(Inter leukin-1β,IL-1β)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92.1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腰部功能恢复总优良率66.67%(26/39)(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IL-1β、CRP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的IL-1β、CRP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且损伤较小,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等,为预防和控制院内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4例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暴发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4例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均存在基础疾病、有机械通气史、存在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静脉或动脉置管前后均使用碘伏消毒、曾使用广谱抗生素、输血制品,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均是发热。药敏方面,医院感染暴发的4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儿对唑类及5-氟胞嘧啶均耐药,但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经拔除血管置管、减少或者避免广谱抗菌药的应用,根据药敏使用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抗真菌等积极治疗,1例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患儿顺利出院。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可知,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唑类及5-氟胞嘧啶耐药的患儿使用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3.
以烟草BY-2悬浮细胞为材料,探讨了胞外ATP对壳聚糖引起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20μg·mL-1壳聚糖处理导致了烟草悬浮细胞细胞内ROS水平逐渐增加;壳聚糖也导致了PAL活性的增加,其活性在15μg·mL-1壳聚糖处理下达到峰值,此后有所降低。10~40μmol·L-1外源ATP处理未引起烟草悬浮细胞内ROS水平和PAL活性的显著变化。细胞外ATP水平则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细胞外ATP对壳聚糖引起的ROS水平和PAL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施加20μmol·L-1ATP可以有效降低壳聚糖诱导的烟草悬浮细胞ROS水平上升,同时外源ATP也明显减缓了壳聚糖所诱导的PAL活性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细胞外ATP水平能够影响壳聚糖引起的ROS水平和PAL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3):F0003-F0003,F0002
黑龙江省红十字(森工总)医院坐落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始建于1972年,1976年开诊,是由原国家林业部投资,隶属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相似文献   
85.
外泌体是多种活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过程主动向胞外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结构小囊泡,广泛存在于血液和尿液等生物体液中。因其携带着多种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所以外泌体不仅在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疾病诊断、预后预测和治疗管理等均具有提示意义。外泌体的高效提取、分离和完整保存是研究其在机体内生物学作用和功能的重要前提,也是制约基于外泌体的临床检测技术和治疗载体技术的关键。该综述将针对目前国内外外泌体提取和保存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对其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促进外泌体研究方法的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拓展。  相似文献   
86.
《植物生态学报》2021,44(12):1262
土壤胞外酶来源于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是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明土壤胞外酶活性对碳输入变化及增温的响应, 该研究基于长期增温、去除地表凋落物(以下简称去凋)和切根处理的云南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控制实验平台, 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照、去凋、切根、切根并增温)下表层矿质土壤(0-5和5-10 cm)与碳氮磷获取相关的胞外酶活性, 包括多酚氧化酶(POX)、过氧化物酶(PER)、β-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酸性磷酸酶(AP)。结合铵态氮(NH4+-N)含量、硝态氮(NO3--N)含量、溶解有机碳(DOC)含量、溶解总氮(DN)含量、土壤含水量(SWC)等相关指标, 探讨凋落物碳输入、根系碳输入和温度变化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对照样方, 除POX外其余酶活性均为0-5 cm层显著高于5-10 cm层。与对照相比, 长期的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了0-5 cm层土壤AP和BG活性, 对NAG、PER和POX活性则无显著影响; 长期切根处理显著降低了0-5 cm层土壤BG活性, 但提高了两个土层PER活性; 长期切根并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0-5 cm层AP和BG活性, 对其余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冗余分析结果显示SWC和NH4+-N含量是驱动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该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关键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土壤酶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估GeneXpert MTB/RIF检测肺外结核分枝杆菌的准确性,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44例疑似肺外结核病患者,对所有标本分别进行金胺“O”荧光染色镜检、液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固体培养及比例法体外药敏试验和Xpert法检测。结果收集的144例疑似肺外结核标本中,确诊108例,以胸水、淋巴结活检和脓液感染较多,另36例阴性患者中,10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Xpert试验的敏感性为28.73%,特异性为96.00%,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其他3种检测方法。在阳性检出率方面,Xpert试验高于涂片镜检(χ~2=17.39,P0.05)、低于液体培养(χ~2=8.64,P0.05),而与固体培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05)。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和Xpert试验3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率分别为8.33%、9.68%和11.11%,且Xpert试验方法检测出2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平均耗时2.5 h。结论 GeneXpert MTB/RIF可以作为一种筛选及快速检测工具应用于肺外结核的诊断,同时可作为检测MDR-TB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88.
组织缺氧是实体瘤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引起肿瘤细胞胞外酸性环境的形成.肿瘤细胞通过质子感知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或质子感知的离子通道感知其胞外的酸性环境,并激活多条细胞内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功能. 肿瘤最致命的方面在于其转移能力,肿瘤转移程度与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呈正相关. 因此,对胞外酸性与肿瘤细胞迁移扩散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更多新的抗肿瘤转移药物.本文就肿瘤酸性微环境的形成、肿瘤细胞的质子感知制、胞外酸性环境对肿瘤浸润转移的影响及如何将肿瘤pH调节应用于癌症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9.
90.
《生物磁学》2013,(13):F0003-F000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其前身最早为东清铁路中央病院,始建于1903年,几经易名,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并人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名为哈医大四院。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同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