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alpha(TNF-alpha)、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掌跖脓疱病患者63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钙泊三醇 倍他米松软膏联合NB-UVB 治疗,对照组单纯照射NB-UVB,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 周,治疗4 周及8 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 定血清中TNF-琢、IL-17 的浓度。结果:治疗4周和8 周后,治疗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和8 周时,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2.58 %和45.16 %,治疗组为53.13 %和78.13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停 药后3 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35.48 %,治疗组复发率为12.50 %,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NF-alpha、IL-17 的浓度均较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辅助治疗可以更 有效提高掌跖脓疱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这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NF-琢和IL-17 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hs-CRP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TG和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TC、TG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临床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 年,比较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治 疗前和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研究组1 年内支架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 和IL-6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患者,能 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4.
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 CRC)的个体化治疗逐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最主要的因子。贝伐单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尤其是贝伐单抗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并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另选择同期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T0),以及治疗1个月(T1)、2个月后(T2)的血脂水平及肱动脉FMD和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并对其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T0,实验组患者T1和T2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2时血浆中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T1的水平(P0.05),而TG和HDL-C水平与T1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F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P0.05)。经过瑞舒伐他汀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T2时FMD值明显高于T0(P0.05),而T2的NMD与T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效果显著,且有改善F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梗死时钙敏感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异丙肾上腺组(ISO);动脉硬化组(AS);动脉硬化+异丙肾上腺素组(AS/ISO)。采用腹腔注射VD3和高脂饮食及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 200 mg/kg)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在体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模型,应用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Ca SR、Bax、Bcl-2和caspase-3 m RNA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紫外分光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SO组CK活性、c Tn T水平以及Ca SR、Bax和caspase-3的表达均增加,同时Bcl-2表达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严重,AS/ISO的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Ca SR的表达增多参与了动脉硬化大鼠心肌梗死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片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试验组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加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14天后观察两个组的治疗效果,并且进行血脂(TC、TG、LDL-C、HDL-C)、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细胞刚性指数)等指标的检测,以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0%(44/50),高于对照组的66.0%(33/50)(P0.05)。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疗效显著,且具有明显的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2007年至2014年于我院治疗的晚期NSNSCLC(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15 mg/kg或7.5mg/kg)联合化疗(紫杉醇175 mg/m~2,d1,卡铂AUC=5或6,d1,q3 w)6周期及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15 mg/kg或7.5 mg/kg,d1,q3w)。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情况、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及部分患者EGFR、KRAS基因突变状况。结果:共观察26例患者,均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17例行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率分别为53.8%、42.3%、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达25.8个月。26例患者中15.4%治疗后病变发生空洞改变,空洞组的2年、3年生存率略高于无空洞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86、0.509)。13例患者伴有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疾病控制率为100%。11例患者标本可进行EGFR基因检测,敏感突变占36.4%,未突变占63.6%。对10例患者标本行KRAS基因检测,均为突变阴性。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大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可控制。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NSCLC患者疗效确切,副反应可耐受,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肺部病灶空洞改变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110.
钙离子是最广泛存在的细胞内信使,调控着几乎所有生命过程。最近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解析了很多不同种类的钙离子通道在不同开放-关闭状态下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有关进展揭示了这些通道的分子组成、动态活动、生理功能、调控修饰的分子基础,为阐明钙信号转导和相关疾病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