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7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科学的进步是理论和技术协同发展的历史,理论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又为理论的新发展开阔了眼界。在DNA的研究中,新的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其中有四个瞩目的重要进步,即DNA的X-射线衍射分析、DNA工具酶的发现、DNA的序列分析和DNA的化学合成。1977年,美国科学家Itakura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14肽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somatostatin)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82.
白豆杉叶精油成分的研究与化学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Cheng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 该属仅有一种,即白 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 关于红豆杉科在松柏类植物中应该占据什么 地位问题,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为此,作者从化学角度对红豆杉科各属有关植物化学成份进 行研究。我们曾报道白豆杉枝干中的一重要特征成份—铁杉树脂醇(tsugalacton,tsugare- sinol)(马忠武等1982)。为了获得更多的化学证据,我们又从白豆杉叶的精油中分离了38个 成份,鉴定了其中的33个成份。就其组成比看,其特点是柠檬烯、α-蒎烯和δ-3-蒈烯的总含 量占整个精油成份的1/3以上。这一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与红豆杉科榧属植物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 树叶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何关福等1986)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3.
上皮细胞分裂过程中中等纤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mmun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as used to follow the rearrangement of keratin filaments and vimentin filaments during mitosis in Vero and HeLa cell line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s changed drastically during mitosis. The behavior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s was different in these two epithelial cell lines. In mitotic Vero cells the keratin filaments and vimentin filaments maintained their filamentous structure and formed a cage around the mitotic apparatus. In mitotic HeLa cells the keratin filaments and vimentin filaments reorganized extensively and formed granular cytoplasmic bodies. The ratio of granular cytoplasmic body formation changed in different mitotic phase. The interphase intermediate filament network was reconstructed after mitosi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tate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 network in these cells is cell cycle-dependent and intermediate filaments may have some skeletal role in mitosis.  相似文献   
84.
毁灭泰泽球虫下/Tyzzeria Perniciosa(Sporozoa:Eim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薇  孔繁瑶 《动物学报》1990,36(2):144-148
  相似文献   
85.
虫草不同部位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生物磁学》2010,(14):2701-2701
据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与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最近发布的信息显示:在美国《化学文摘》2009年引文频次最高的1000种期刊表中,收录中国(含港台)期刊236种;中国期刊独占23.6%。可见中国期刊在CA中地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7.
海岸带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改善海岸带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海南岛沿岸12个市(县)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的木麻黄和周边沙滩上的藤本植物厚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木麻黄与厚藤叶片中的碳(C)、氮(N)和磷(P)含量,分析两种植物叶片C、N和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两种植物叶片C、N、P含量、C:N、C:P和N:P的影响,以期寻找影响海岸带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海南岛木麻黄叶片C、N和P的平均含量分别是399.06±20.29、12.56±1.04、1.04±0.35 g·kg-1,C:N、C:P和N:P分别为32.04±2.82、420.65±121.27和12.92±3.21;厚藤叶片C、N和P的平均含量分别是364.31±30.20、12.84±1.96和2.06±0.64 g·kg-1,C:N、C:P和N:P分别为29.13±4.95、185.85±63.14和6.47±2.1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叶片的N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含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P和N:P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厚藤叶片C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C:N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木麻黄叶片的N含量与10~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C:N与10~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正相关,C:P与0~10 cm土层的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厚藤叶片的C含量与10~20 cm土层的S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含量与0~10 cm土层的TN含量,N:P和10~20 cm的SO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C:N与0~10 cm土层的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P与0~10 cm的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0~10 cm土层的C: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P与0~10 cm土层的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海岸带植被叶片的碳氮含量较低,N可能是影响该区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同时,植被生长受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的共同影响,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低,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88.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严重为害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为了明确日龄和性别等个体因素对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化学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日龄的水椰八角铁甲雌、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水椰八角铁甲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由21种C_(18)-C_(30)的碳氢化合物构成,包括11种正构烷烃、2种单甲基烷烃、1种多甲基烷烃、3种正构烯烃、1种单甲基烯烃和3种环烷烃。不同日龄和性别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种类相同,但是一些组分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例如1 d、5 d、10 d和15 d雌、雄成虫之间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六烷、2-甲基十九烷和1-二十烯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具有性二型,如性成熟雄虫的表皮的正二十烷、正二十一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六烷、2-甲基十九烷、10-甲基二十烷、1-二十烯和1-二十二烯的含量显著高于性成熟雌虫。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检验检疫过程中水椰八角铁甲近缘种,以及日龄、性别和性成熟的快速鉴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9.
90.
为揭示金属冶炼废渣堆场生态修复多年后,废渣-植物-凋落物系统中养分循环和系统维持机制。该研究以实现生态修复6 a的黔西北铅锌冶炼废渣堆场上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芦竹(Arundo donax)、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五种优势修复植物为对象,分析它们的主要营养器官(细根、粗根、茎/干、枝、叶片)、地表凋落物、植被下方表层废渣(0~10 cm)中碳(C)、氮(N)、磷(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不同营养器官间C、N、P的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C平均含量在两种草本植物中为茎>叶片>根>凋落物,在三种乔木中为干>枝>细根>粗根>叶片>凋落物; N和P的分布在草本植物中分别为叶片>凋落物>根>茎和叶片>根>凋落物>茎,在三种乔木中均为叶片>细根>凋落物>粗根>枝>干。五种植物中,柳杉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中C含量均高于其他植物,N、P含量呈相反的规律; 刺槐中N含量最高。C:N和C:P在五种植物营养器官与凋落物中的变化规律跟N、P的分布相反,说明C:N和C:P分别主要受N和P含量影响。相关性分析指出,草本植物的N:P受N和P共同影响,三种乔木的N:P主要由N的分布决定,同时受到枝和叶片中P含量影响。五种植物中,仅豆科类刺槐的叶片N:P大于16,在系统中生长受P限制,其他植物生长均受N限制,说明刺槐更能适应贫瘠的废渣环境,建议在修复贫瘠的废渣堆场时优先选择豆科类植物作为先锋植物,改善基质养分条件。植被下方表层废渣中C、N、P含量基本都低于植物各营养器官及凋落物,不同修复植物下方对应的表层废渣中C、N、P含量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修复下的废渣中C、N、P含量低于乔木修复下的含量。废渣-植物-凋落物体系中N、P、N: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细根和凋落物中N、P含量与废渣中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