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06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1980—1982年在青海省海北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地区,用标志重捕法(CMR)对自然栖息地中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根田鼠种群数量变动特点和繁殖、存活及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的关系,并试图探讨根田鼠种群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992.
应用同位素放射自显影技术,以~3H-尿嘧啶和~3H-亮氨酸作前体,对人工萌发花粉中新合成的 RNA 和蛋白质进行标记;并借助 RNA 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 D 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的对比试验,确证了君子兰花粉在萌发过程中,向外释放了新合成的 RNA 和蛋白质。动态如下:标记后1小时,花粉尚未萌发,大量的 RNA 和蛋白质已合成;2小时后,新合成的蛋白质向花粉管方向转移;5小时后扩散到培养基中。新合成的 RNA 在90分钟内暂留在营养核和生殖细胞中;2小时后扩散到花粉细胞质;3小时后集中到花粉管顶端;5小时后释放到花粉外。文章还讨论了技术的关键问题和现象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对我国一个特有的植物群落——嘉利树林的立地条件、群落组成及其地理分布以及群落结构等,作了初步分析。从群落区系成分的分析,表明了该群落在种类组成上的特点及古老性,从而证实嘉利树林的古老性质。从生活型谱的分析表明,嘉利树林具有以落叶中高位芽植物为主的特点。对该群落的动态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4.
B16及其亚系细胞B16-7和B16-12在氨甲喋呤压力下连续传代7个月,以B16-7和B16-12分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最为稳定。停用氨甲喋呤,B16分泌HBsAg的量逐步下降。用单层细胞培养法对B16-7在不同条件下分泌HBsAg的动态研究证明:细胞常规传代长成单层后换液,血清量降至2%,孵育温度降至32℃,每48小时收获换液一次,连续收获4~5次,按Abbott试剂盒的曲线估计HBsAg的累积量可高达2.5mg/升左右,即1.3×10~(12)g/细胞/24小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a)患者癌灶区、近端胰腺区、远端炎性区及正常胰腺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K~(trans)和k_(ep),无创量化患癌胰腺不同区域微血管功能状态,评估pCa近端胰腺组织是否为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方法:收集病理及临床证实的pCa患者29例腿机选取正常志愿者30例。所有受试者行胰腺DCE-MRI扫描并计算每个观测区的K~(trans)和k_(ep)。根据患癌胰腺不同区域状态的差异将其分为pCa组、癌灶近端胰腺组、癌灶远端炎症组,30例正常志愿者胰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ne-way ANOVA分别比较不同组别间K~(trans)s、k_(ep)的差异。结果源腺癌、近端胰腺区、远端炎症区及正常胰腺的K~(trans)和k_(ep)分别是0.114±0.023、0.066±0.009、0.323±0.026、0.061±0.005和0.341±0.077、0.105±0.017、0.772±0.068、0.107±0.005。pCa的K~(trans)和k_(ep)高于近端胰腺区和正常胰腺,而低于远端炎症区,远端炎症区的K~(trans)和k_(ep)高于pCa、近端胰腺区和正常胰腺,以上P均0.001;而近端胰腺和正常胰腺的K~(trans)和k_(ep)均无统计学差异(P=0.298、0.893)。结论患癌胰腺不同区域微血管功能状态有明显差异同时提示pCa近端≥1 cm的区域为相对正常的胰腺区,以上可为pCa精准治疗、手术切缘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腐木担子菌菌丝拮抗是真菌菌群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同时菌丝拮抗已有研究,且其中大多集中在两种交互作用上,而不是像自然界中发生的多物种交互作用。不同时期真菌演替菌群间的三方交互作用模式在琼脂培养基上被建立,揭示了与真菌两两互作不同的三方交互作用结果。进一步研究显示,物种空间定位也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两个竞争菌群中菌群边缘菌丝比两者之间的菌丝更易竞争成功。然而,麦芽糖培养基实验显示额外增添的营养并未影响两两相互作用的结果。拮抗策略的差异显而易见,比如原毛平菌菌索是竞争者的过度生长的结果,而毛韧革菌的菌丝是受抑制生长的结果,但这些策略与以往的研究报道不同,很可能是培养基质的不同导致的,今后可将不同的天然木质资源进行组合来验证。  相似文献   
997.
研发动态     
人类新功能基因与疾病相关基因应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科学家发现细胞受体信息传递新机制;上海科学家已完成“达菲”原料合成工艺研究;国内动物克隆转基因技术最新进展;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揭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8.
马转转  张全智  王传宽 《生态学报》2023,43(17):7307-7316
阐明凋落物动态及其环境控制机制,可以为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碳汇功能的维持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长白山系余脉张广才岭西坡林龄相近但立地条件不同的4种天然次生林(即硬阔叶林、杨桦林、杂木林和蒙古栎林)和2种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地上凋落物产量及其组分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14年(2008-2021年)的连续测定,旨在揭示森林凋落物量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林型间和年际变异)及其环境驱动机制。结果表明:6种森林类型的凋落总量(TL)无显著差异,波动范围为500.5-556.1 g m-2 a-1;但其叶凋落量(LL)、繁殖组织凋落量(RT)和其他组织凋落量(OT)均存在显著差异,波动范围依次分别为333.9-391.8 g m-2 a-1、8.43-69.93 g m-2 a-1和93.4-185.9 g m-2 a-1。6种森林类型的TL均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其中LL和OT年际变化的显著性因森林类型而不同,而RT的年际变化不显著。除落叶松人工林外,其余5种森林类型的LL与生长季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均值、土壤10 cm深度处的平均温度、最低温度(Tsmin)和土壤5 cm含水量(Ms)均呈显著正相关。杂木林、硬阔叶林和红松人工林的RT与Ms呈显著负相关;杂木林、杨桦林和硬阔叶林的OT与Tsmin呈显著负相关。样地水平的LL与土壤10 cm处含水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RT和OT则与其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林龄相似的温带森林地上凋落物总量有趋同趋势,但其通过改变组分分配格局来适应立地条件的变化;土壤湿度和温度变化会引起凋落物量的年际变化,但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量对环境波动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999.
明晰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80年生的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tchekiangensis)的种群特征,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对南方铁杉种群的就地保护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保护区内6.4 hm~2动态监测固定样地的南方铁杉种群数据,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采用了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特征进行未来预测;同时,运用点格局分析Ripley′s K函数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判断不同生长阶段的南方铁杉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南方铁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属于衰退型种群;各龄级间的数量变化动态关系显示该种群在当前阶段呈增长型,但是种群的天然更新能力较差;(2)南方铁杉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Deevey-I型,种群个体在进入生理死亡阶段后产生一定的波动;(3)南方铁杉种群的生存率随龄级增加而逐渐下降,累积死亡率逐渐递增;死亡密度整体偏低,在第1—2龄级较高,总体波动幅度较小;危险率曲线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4)在经过不同龄级的时间后,南方铁杉幼龄树数量降低,中龄树和老龄树数量持平...  相似文献   
1000.
罗万云  王福博  戎铭倩 《生态学报》2022,42(12):4729-4741
探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化特征,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意义。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剪刀差方法、耦合度模型以及VAR模型对2007—2019年阿勒泰地区EES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9年阿勒泰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由2007年的中度失调(0.271)向2019年的轻度失调(0.371)演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发展水平呈现“X”型变动趋势,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持续上升,而生态系统略微下降。(2)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演化速率的剪刀差在2014年以后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演化速率的剪刀差趋于稳定态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耦合度呈现出由无序到有序的初始过渡。(3)由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可得,阿勒泰地区EES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是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前期主要由社会系统、经济系统驱动,后期主要依赖生态系统的改善。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着重减轻经济系统对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胁迫强度,进而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