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31.
具有超声定位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光学检测的高灵敏度的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无损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文章阐述了该技术的成像原理,评述了前人在散射介质中声光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介绍了该领域在技术路线上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的优点并展望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研究心肌造影负荷超声心动图(MCSE)定量心肌血流判断存活心肌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对20例冠心病患者行持续静脉滴注法MCSE,按1:4的比例于收缩末期触发的方式提取图像,采集图像后脱机分析及彩色编码。计算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缺损区域的A.β值,根据A.β值确定心肌存活与否,将判定结果正电子断层显像(PET)进行对照。结果:17例病人(85%)获得满意图像,灌注正常区和灌注缺损区的A.β值分别为59.32±11.54和5.69±1.78;灌注正常区在Dob 5μg、10μg时的A.β均值分别为69.57±8.13和76.65±13.61,且均高于静息时A.β值,与PET判定坏死的心肌节段一致。结论:MCSE能从血流定量水平判断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超声、CT检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以提高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搜集213例甲状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超声资料,及其中的127例患者CT资料,并分析各自的临床、超声和CT表现特点,并将相关的超声、CT与手术病理对照比较.结果:超声、CT在诊断良、恶性肿块在结节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钙化、包膜侵犯、边界、病灶形态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甲状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CT单项诊断符合率(P<0.05).联合诊断肿块的定性能力优于超声、CT单项检查(P<0.05).结论:超声和CT均能较好的诊断甲状腺肿块病变,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甲状腺肿块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Valsalva动作对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的影响,探讨其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VVI技术对30例正常人初始时与40 mmHg乏氏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短轴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旋转(ROT)、扭转(TW)及扭矩(TO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初始时比较,40 mmHgValsalva动作张力期10s时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及每搏量(SV)减低(P<0.001)而心率增快(P<0.001),射血分值(EF)没有变化(P>0.05);左室心尖部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旋转均减低(P<0.05),而基底部ROT无明显变化(P>0.05),导致左室TW减低(P<0.05)而TOR没有变化(P>0.05)。结论:40 mmHg Valsalva动作可影响正常人左室ROT及TW。临床上Valsalva动作应尽量减少负荷压及持续时间,避免其对心脏功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老年患者PICC置管情况,记录超声引导及传统PICC置管两种方法的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共512例次,传统PICC组共384例次,超声引导组均选择肘上静脉置管,传统PICC置管组均选择肘下静脉;超声引导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分别为96.7%,99.6%,传统PICC组分别为78.6%,86.2(P<0.01);超声引导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对照组为12.0%(P<0.01)。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显著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ICC组比较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6.
三周期性是大多数基因组序列的编码区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本文提出只计算1/3频率点的傅里叶频谱的快速计算方法,并用它分析DNA序列的三周期性,再利用小波变换在一定尺度下滤波来实现对DNA序列编码区的预测.理论分析和大量计算机实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预测效果良好.该方法运算快速,不需要任何训练组,也不依赖于现有数据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7.
138.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对心脏疾病治疗研究的深入,超声技术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中的应用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体外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物理疗法,尤为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体外超声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9.
基于乳腺超声图像的多参数纹理分类实验,改进了Gjenna Sfippel等的自适应纹理滤波器,通过引入模糊函数、增加重叠区域和迭代次数的措施,在减少图像噪声的同时,增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视觉差别。量化比较乳腺超声图像经该滤波算法和几种常用滤波算法处理前后的的统计特征参量和肿瘤边缘检测的精确率,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0.
罗艳  严碧歌 《生物磁学》2008,(10):1995-1998
文中就超声波热疗,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低频超声波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早期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来治疗肿瘤,近年来兴起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是热疗法的另一发展。它瞬间使肿瘤组织温度升至65℃以上,导致靶区组织凝固和坏死来达到对肿瘤的“热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具有无限潜力。尽管低频超声治疗肿瘤的机制尚不明了,但因其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其治疗作用已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