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彭小芳  田振  韩伟  王晨光  冯娜  张劲松 《菌物学报》2021,40(5):1190-1199
本研究建立一种从灵芝子实体提取物中快速制备灵芝萜烯酮醇的方法。以沪农灵芝1号子实体为原料,经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富集后,再经一次正相色谱柱层析,获得富含灵芝萜烯酮醇的流分。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该流分进行分离,优化分离条件,获得的最佳条件为: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V/V/V/V,12:24:18:9),流速2.0mL/min,转速900r/min,上样量500mg,一次上样可得到纯度为90.9%的灵芝萜烯酮醇52.1mg,得率达到10.4%。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成本低、得率和纯度高的特点,是规模化制备灵芝萜烯酮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2.
李歆  渠成名  韩英伦  刘欣  李庆伟 《遗传》2020,(2):183-193,I0004,I0005
高等脊椎动物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SH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2)由ptpn11基因编码,催化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与其他能催化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共同调节机体内多种信号通路的信号传导。以往研究表明,SHP2在高等脊椎动物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与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无颌类脊椎动物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中与SHP2同源的分子——Lja-SHP2在免疫应答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取其Lja-SHP2开放阅读框序列,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重组蛋白表达并制备了其兔源多克隆抗体。用混合菌免疫刺激日本七鳃鳗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Lja-SHP2在日本七鳃鳗免疫相关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谱。结果显示,混合菌免疫刺激后,Lja-SHP2 mRNA和蛋白表达在外周血白细胞和髓样小体中无显著变化,而在鳃组织中显著性上调(P<0.05),说明Lja-SHP2在混合菌刺激后主要参与了鳃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为了进一步探究Lja-SHP2与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应答反应的相关性,本研究分别使用B细胞有丝分裂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T细胞的有丝分裂原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免疫刺激日本七鳃鳗。经LPS免疫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中Lja-SHP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鳃组织和髓样小体没有显著性差异表达;但经PHA免疫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鳃组织和髓样小体3种组织中Lja-SHP2均有上调,尤其在白细胞中上调最为显著,大约是对照组的2.5倍,说明Lja-SHP2参与了日本七鳃鳗由PHA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由于PHA能刺激日本七鳃鳗鳃组织中VLRA+淋巴细胞的活化,这表明Lja-SHP2可能参与了PHA介导的VLRA+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应答反应。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Lja-SHP2在七鳃鳗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揭示SHP2分子家族的系统发生及探索高等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早期发生及其进化历程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53.
目的:基因方法治疗癌症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因此基因载体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纳米基因载体合成简单,成本低廉,并能够包裹、浓缩、保护核苷酸使其免受核酸酶降解,因此纳米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基因输送.我们拟开展聚乙烯亚胺-纳米金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其表征.方法:采用层层包裹技术制备基因载体,首先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颗粒后,应用11-巯基十一烷酸对金颗粒进行修饰,使其表面带有羧基,然后进一步将带有氨基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与羧基进行连接.应用动态光散射(DLS),紫外可见光谱(U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构建的纳米基因载体进行表征.结果:成功制备了聚乙烯亚胺-纳米金基因载体,检测表明每一步制备出的产物纳米尺寸在20-30nm之间,液体均匀稳定,分散系数(PDI)在0.2以下,Zeta电位测定表明,每步的产物电荷变化与外层包裹的反应物有关.尽管金颗粒外层包裹聚乙烯亚胺,但是总体上纳米载体尺寸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TEM检测表明每一步形成了均匀的、单分散的、球状的纳米颗粒.结论:我们通过层层包裹技术成功制备了聚乙烯亚胺-纳米金基因载体,在进一步开展的生物活性的检测中,希望通过纳米载体的携带作用,将基因转染进靶细胞,从而检测相关基因对靶细胞的沉默作用,提高基因药物的应用,为开发新型基因药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4.
珍稀树种格木蛀梢害虫的种类鉴定与发生规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534-538
格木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蛀梢害虫的严重为害长期制约着其人工林的健康发展。基于对格木蛀梢害虫种类的鉴定,以及若干造林模式的虫害调查,初步总结了格木蛀梢害虫的发生规律。格木蛀梢害虫为荔枝异形小卷蛾 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L,主要为害格木未完全木质化的嫩梢,严重影响其干形和长势。从广东格木种源家系试验林虫害发生的时空格局分析,荔枝异型小卷蛾繁殖快,在纯林中扩散迅速,而且所有种源、家系均受害,因此格木不宜营造大片纯林。格木与桉树以及米老排、红锥等速生树种同龄或异龄混交模式中,格木处于林冠下,其受害率明显下降,说明与速生树种混交能够控制荔枝异型小卷蛾的发生与为害;而与生长速度接近的马尾松混交,因二者处于同一林冠层,对虫害控制效果差;这种差异可能与荔枝异型小卷蛾不适应荫蔽环境有关。研究首次明确了格木蛀梢害虫种类,初步摸清其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模式,为格木人工林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5.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486-493
内共生菌是存在于宿主细胞内,与宿主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类细菌。内共生菌在节肢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包括向宿主提供食物中缺乏的营养物质、调控宿主生殖方式,增强宿主适应性等。Cardinium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通过细胞质遗传,具有诱导宿主细胞质不亲和、产雌孤雌生殖、雌性化等生殖异常现象,并且还可影响宿主的适合度,以利于其本身在宿主不同种群和世代间的分布和传播。由于Cardinium是近几年人们新发现的一类新型内共生菌,目前对其在节肢动物宿主体内的分布、其生物学生态学功能等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Cardinium在节肢动物体内的分布、其在昆虫种群的传播规律及其检测手段、其对节肢动物宿主的生殖调控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该胞内共生菌,推动人们对该内共生菌的研究及利用。  相似文献   
56.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422-427
为了科学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苎麻Boehmeria nivea(Linn)Gaudich害虫,明确苎麻田主要灯诱昆虫种类及其灯下诱集动态,于2012年4月~9月在湖北省咸宁地区进行了苎麻田频振式杀虫灯诱虫试验。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在苎麻田诱杀害虫4目9科19种,地下害虫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金龟子、叩甲、天牛、蝼蛄、拟步甲和地老虎等6类。地下害虫又以金龟子为主,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黑绒鳃金龟、斑喙丽金龟、鲜黄鳃金龟、暗黑鳃金龟等6种。金龟子从4月中旬至9月初均灯下可见,以6~7月为诱集高峰期。主要诱集天敌昆虫为步甲、隐翅甲、寄生蜂和瓢虫等4类,除步甲外,其它3类诱集量相对较小,步甲诱集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频振式杀虫灯最佳使用时间为6~7月,在此期间诱杀苎麻田金龟子类地下害虫数量大、种类多,且避免大量杀伤天敌昆虫。频振式杀虫灯在苎麻田金龟子类地下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61-66
实验测定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inus thunbergii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自然侵染状态下针叶内还原糖及矿质营养元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松树随病程发展针叶内还原糖及N元素含量均逐渐降低;其余矿质元素含量变化不一。表明由于松材线虫的侵入,破坏了植物的组织结构,影响了寄主的新陈代谢和物质循环,继而影响到对各种元素的吸收、转移及利用。  相似文献   
58.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507-513
捕食螨是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影响捕食螨发挥生物防治效果的因素很多,猎物寄主植物在捕食螨的产卵、取食定位等行为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化学生态学、形态结构和植物营养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植物自身释放的挥发物、植物受机械损伤后释放的挥发物和植物受猎物为害后释放的挥发物对捕食螨的取食定位影响,猎物寄主植物形态结构以及猎物寄主植物花粉和汁液等营养物作为捕食螨的替代食物对捕食螨的影响,同时阐述其研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59.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33-38
调查和分析了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产卵刻槽在寄主植物黑松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产卵刻槽分布与寄主胸径和树高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黑松树干胸径在9~15 cm之间,树高在4~7 m之间最适合天牛产卵危害,其中在胸径9~13 cm范围内产卵刻槽数量最多,在此范围的寄主受天牛为害最重。天牛在胸径>17 cm或树高>7 m时,没有产卵刻槽分布。产卵刻槽集中分布于树干1~2 m位置,3 m以上很少有刻槽分布,同时,天牛产卵多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其中南面产卵刻槽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60.
本文综述了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表面的修饰和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并展望了各种材料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