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18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1.
中国毛茛科植物小志(十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澄清了一些错误鉴定;一些学名证实不能成立,成为异名;对偏翅唐松草的种下分类 群做出修订,并给出新的区别特征;做出锐棱铁线莲系的分种检索表;对渐尖铁线莲群各种的亲缘关 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描述了1新系,3新种,3新变种,2新变型;做出1新组合,4新等级,并拟出1新名;报道了拳距瓜叶乌头、星果草和直梗高山唐松草的国外分布。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分离自健康成人粪便样本的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Lc7进行分类学鉴定和益生潜力评估。【方法】基于16SrRNA基因和基因组核心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对Lc7进行分类学鉴定;通过耐酸和胆汁酸盐、粘附、抗氧化和抑菌实验,以及溶血、明胶酶活性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评估Lc7的益生特性。同时,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评估Lc7的体内抗炎潜力。【结果】Lc7鉴定为L. coryniformis,在酸和胆汁酸盐的连续作用下,Lc7的存活率为70.17%。Lc7对HT-29细胞的粘附指数为56.33 CFU/cell,其自聚集和疏水性分别为80%和40%;Lc7对福氏志贺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等7个常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羟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s,·OH)的清除率分别为91.70%和48.53%;Lc7无溶血现象和明胶酶活性,对选取的大多数抗生素均敏感。在小鼠结肠炎实验中,Lc7干预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长于模型组(...  相似文献   
33.
向珈瑶  彭文甫  陶帅  银盈  刘华山 《生态学报》2023,43(4):1596-1609
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为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评估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实施后植被恢复成效及影响因素是促进区域植被恢复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关键一步。基于MODIS MOD13Q1数据,应用Theil Sen斜率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基线”评价方法、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量化不同时间尺度的植被时空变化、恢复成效和恢复机制。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截止2019年底,四川省91%的区域植被出现增长,四川盆地东北部、四川省南部地区以及东南部乌蒙山、川西北高原地区植被覆盖较高;成都市内以及周围市区植被覆盖率较低。(2)植被恢复成效时空差异显著,占全省面积98.68%的区域植被恢复成效明显,高值区面积占比71.47%,集中于除成都平原外的四川省绝大部分区域。(3)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以不显著为主,气温、降水对四川省植被恢复影响微弱,海拔和>35°坡度面积比等地理环境因子则以弱抑制作用为主。(4)在相对平稳的气候背景下,人均财政支出、耕地面积与人均GDP所代表的社会经济因素是植被恢复成效改善的重要影...  相似文献   
34.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早期变化。但在SOC贫瘠的沙地,长期恢复演替如何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未造林(CK)与造林年限9 a、18 a和30 a的杨柴人工灌木林,探究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SOC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随恢复演替年限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增强,但在恢复演替18 a时出现转折点,恢复演替18—30 a时土壤固碳速率相对减缓;(2)表层0—10 cm土壤DOC、MBC和ROC对恢复演替响应较为敏感,恢复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逐渐升高;(3)恢复演替年限并未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占SOC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碳库活度。综上所述,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有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和SOC积累,但长期恢复演替是否持续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固持产生积极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蔺佳玮  张全智  王传宽 《生态学报》2023,(21):8793-8802
干扰作为森林恢复和生态演替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其改变植被群落的组成和微环境,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固碳潜力。针对帽儿山地区阔叶红松原始林不同时期皆伐后形成的次生林干扰系列,包括林木采伐一次(NS,林龄56a)、采伐两次(MS,林龄25a)和采伐两次且扰动表层土壤(YD,林龄15a)的次生林,采用森林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结合的方法,旨在量化干扰方式对温带森林恢复进程中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YD、MS和NS的0—50 cm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依次分别为10.46—29.27 mg/g、6.37—108.40 mg/g、5.21—114.34 mg/g;且随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在各干扰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占土壤总有机碳密度(0—100 cm)的50%以上,YD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30.91 t/hm2)显著低于MS(54.09 t/hm2)和NS(55.1...  相似文献   
36.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造成了荒漠草原生态学研究与区域生态建设实践之间不同程度的脱节。在分析荒漠草原生态区未来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突出的但是被一定程度上忽视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指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人工植被引入荒漠草原生态工程为案例,分析了人工植被驱动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与机制,归纳了“植被-水文-土壤”互馈作用驱动生态系统层级响应模式,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
探究不同恢复年限对于露天煤矿植被群落变化和植物个体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治理措施。以内蒙古高寒露天煤矿排土场恢复4年(2018-2021年)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样地内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设置草本样方(1 m×1 m)和灌木样方(5 m×5 m),记录植物物种组成、高度及盖度等指标,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重要值。探讨不同的恢复年限植物群落变化特征和优势植物的养分吸收,为矿区人工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矿区排土场植物群落物种数、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总物种数从恢复第1年的16种增加到恢复第4年的31种,主要是由于非人工种植植物从6种增加到19种导致,特别是在恢复第2年增加显著,然后趋于平稳,这说明恢复第2年是物种增加关键的时期;(2)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矿区植被优势物种多以禾本科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豆科植物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菊科植物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十字花科油菜(Brassica napus)和胡颓子科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主。(3)比较不同优势植物叶片、茎和根的氮(N)、磷(P)和钾(K)含量发现,草本优势种中菊科和豆科植物显著高于禾本科植物。灌木优势种中沙棘茎的N含量和P含量显著高于锦鸡儿。研究认为,在排土场植被恢复初期(4年)的物种选择上,豆科植物和菊科植物是草本植物首选的先锋物种,另外,沙棘是灌木首选的物种。  相似文献   
38.
莎草属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在立体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莎草属(Cyperus Linn.)14种、2变种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根据纹饰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1)网——瘤状复合纹饰;(2)网状纹饰;(3)疣状纹饰。莎草属植物在果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的种间差异可为种的划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9.
天牛科,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花天牛族Lepturini的长颊花天牛属Gnathostrang alia是由Hayashi于1985年建立的,并将条胸长颊花天牛Lepturabilineatithorax Pic,黑条长颊花天牛Strangalia rufovittata Pic,天目山长颊花天牛Strangalia tienmushana Gressitt,黑尾长颊花天牛Strangalia aurivillei Pic以及横条长颊花天牛Strangalia longiceps Aurivillus等5个种移入此属,其中,分布在越南的有3种,加里曼丹1种,中国浙江天目山1种。该属与长尾花天牛属Pygostrangalia很近似,但头前部更长,前胸背板较宽,后侧角较发达,鞘翅基部较宽,向中部收狭,端半部外侧缘较直。本文记述了在广西龙胜和四川重庆江津四面山发现的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40.
中国环缘蝽属昆虫记述(半翅目:姬缘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缘蝽属(Stictopleurus Stal)建立于1872年,为半翅目(Hemiptera)姬缘蝽科(Rhopalidae)中的一个类群。Reuter(1885)将其降为姬缘蝽属(Corizus Fallen)的一个亚属,该意见曾被一些学者所采纳,如Puton(1886/1899),Ragusa(1907),Van Duzee(1916),Torre-Bueno(1914)等;Muzik(1904)亦曾将其作为伊缘蝽属(Rhopalus Schil-ling)的一个亚属;但后来多数学者及近代的分类学工作者均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属,如Oshanin(1906/1912),De Seabra(1927),Harris(1943),Chopra(1967),Goll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