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格改变等。AD的标志性病理特征包括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形成老年斑、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神经炎症增加以及神经元凋亡。β淀粉样蛋白主要在神经元产生,是淀粉样前体蛋白经过一系列酶解反应生成的由39~4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调节Aβ的生成和清除能够有效延缓甚至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因而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β-分泌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为Aβ产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其含量及活性的改变均能影响Aβ产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斑周围炎性细胞的聚集提示,AD与神经炎症高度相关,神经炎症相关细胞能够参与Aβ的清除,多种炎性因子也能调节Aβ的生成;非编码RNA虽很少直接参与Aβ的产生、沉积和清除,但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Aβ的产生。本文从β淀粉样蛋白生成及清除的机制着手,重点阐述了BACE1、神经炎症、非编码RNA对Aβ调控的重要作用,以期为A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并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2.
青花椒产业近年来在南方地区发展迅速,而与品质相关的基础研究却较为滞后。本研究以市场上主要的八个青花椒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花椒中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八个青花椒品种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在八种青花椒中共鉴别出60种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9.76%~99.66%,其中有29种共有成分,占挥发油含量的96.64%~98.95%。这些共有成分主要为醇类和烯类,含量较高的为芳樟醇和柠檬烯。八个青花椒品种挥发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多数非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少于1%,根据共有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将八个青花椒品种分为了两类。对不同青花椒品种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分析,可为青花椒的品质评价、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安徽4个不同地区石菖蒲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安庆及芜湖地区石菖蒲挥发油中依次分别鉴定出45、52、48、54种化合物,共同化合物为25种,各产地已鉴定的25种共同化学成分含量分别占各自总成分的93.27%、84.75%、90.73%、92.84%,其中含量最高的β-细辛醚含量占比依次为54.73%、50.12%、57.24%、60.15%,其次α-细辛醚依次为32.18%、30.14%、28.15%、26.15%,4个地区石菖蒲挥发油中均不含黄樟醚。不同地区石菖蒲中挥发油化合物存在一定差异,安徽地区石菖蒲安全性均较高且大别山区石菖蒲最为优质。  相似文献   
64.
《生物磁学》2013,(26):I0002-I0003
吸毒会使人精神亢奋。因为毒品会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英国一项新研究表明,长期吸食大麻会逐渐降低大脑分泌多巴胺的能力。影响大脑的”奖赏机制”。这一发现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瘾君子会缺乏上进心,除了毒品外对其他许多东西都无欲无求。  相似文献   
65.
《生物磁学》2013,(10):I0003-I0003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解放军第306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证实,LIM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Isl一1介导瘦素(leptin)影响了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66.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胃肠道得以对其吸收的各种食物、遭遇的各种病原体以及在此寄宿的多种微生物作出反应,维持机体的稳态。然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会通过影响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肠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活动引起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围绕肠道菌群对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本文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得率的影响,运用L9(34)正交试验探索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挥发油提取有显著影响(P=0.045),最佳时间为7 h;液固比、提取时间、松针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9∶1、提取时间3 h、松针长度5 mm、浸泡时间7 h,通过验证实验验证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8.
韦平原 《蛇志》2013,25(1):45-46
鱼腥草为三白草蕺菜属植物蕺菜(Houffuynia 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地上部分,性味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痈肿疮毒等病症[1]。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平喘等作用,其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物质是挥发油[2]。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鱼腥草口服液及含鱼腥草的方剂已作为抗菌消炎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研究毛蕊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毛蕊杜鹃的药用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蕊杜鹃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2.96%.结论:毛蕊杜鹃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δ-杜松烯(相对含量为15.90%);胡萝卜醇(15.09%);α-杜松醇(15.02%);τ-杜松醇(9.66%);α-衣兰油烯(4.25%);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14%);1,7-二甲基-4-异丙基-2,7-环癸二烯-1-羟基(3.27%);石竹烯(2.86%);5-甲基-9-亚甲基-2-异丙基-二环[4.4.0]癸-1-烯(2.62%);1,4-二甲基-3-[2-甲基-1-丙烯-1-基]-4-乙烯基-1-环庚烯(2.42%);γ-衣兰油烯(2.21%);愈创醇(1.50%);β-古芸烯(1.34%).  相似文献   
70.
菌体的分泌蛋白质在宿主和菌体的相互作用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建立了长双歧杆菌XY01分泌蛋白质图谱,通过MALDI-TOF/TOF质 谱鉴定和数据库搜索,对鉴定到的分泌蛋白进行了分析. 共检测到21个蛋白质点, 成功鉴定18个蛋白质点,分别代表14个不同的蛋白质,等电点分布在4.5~7.0之间 ,分子质量分布在20 ~65 kD之间;通过COGs分类和功能分析,信号肽和细胞定位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表明,这些蛋白质对菌体细胞壁/膜的形成、生物信号传导和物质代谢等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为长双歧杆菌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