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4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津白_3侏儒小鼠(dW~t)是1982年从津白_3纯系小鼠(TA_3)中发现,进而培育成侏的变种。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dw ̄t小鼠垂体前叶生长激素(GH)细胞进行观察,并根据体视学原理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dw~t小鼠是否存在垂体发育缺陷。实验结果显示,dw~t小鼠GH细胞的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表明dw~t小鼠由于垂体前叶GH细胞数量减少,导致GH分泌不足,从而形成侏儒。  相似文献   
32.
以抗CEA、EGF-γ和血型前体Y配基抗原的单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肠癌组织中表达CEA和血型前体Y配基较强,而EGF-γ表达水平极低;进一步鉴定分析,识别血型前体Y配基抗原决定簇的单抗C_(14)与肿瘤具有较好的反应性。并发现这种决定簇存在于各种生物大分子中,包括以糖蛋白和糖脂形式存在,并表达于EGF-γ与CEA分子中。这一结果提示血型前体抗原过量表达于肿瘤细胞中,不但是血型组织相容抗原,可能也参与到一些特殊生物分子中,应深入研究和鉴定其功能。  相似文献   
33.
应用纤维连接素(Fn)、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角蛋白(CK)和神经特异性烯醇蛋白(NSE)5种抗体对63例正常人垂体前叶内滤泡星状细胞(FSC)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人FSC内26.9%S_(100)阳性,9.3%GFAP阳性,63.8%两者都为阳性。CK、NSE和Fn均为阳性。从而提示了FSC来自神经外胚层的原始细胞而非Rathke's囊上皮的残留。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本研究旨在考察跑台运动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大鼠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线粒体自噬在运动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潜在作用。为了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 CCI)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Sprague-Dawley (SD)大鼠模型。Von-Frey丝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热辐射仪检测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qPCR检测ACC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相关Pink1、Parkin、Fundc1、Bnip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蛋白水平。为了探讨线粒体自噬诱导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 CCCP)激活线粒体自噬对CCI大鼠痛行为的影响,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CCI...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摄食促进基因和摄食抑制基因对鱼类生长调控和饥饿再摄食过程的影响,研究克隆了鳙神经肽Y(HynNPY)基因和前阿黑皮素原(HynPOMC)基因cDNA序列,采用qRT-PCR技术分析它们在生长显著差异鳙个体下丘脑、肠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设置对照组(连续投喂4周)、饥饿组、饥饿再摄食组,分析NPY和POMC在不同处理组鳙的下丘脑、肠中的基因表达变化。鳙NPY和POMC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839和799 bp,开放阅读框有291和657 bp,分别编码96和21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鳙NPY和POCM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鳙NPY在下丘脑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肠和脑; POMC在肠道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下丘脑和肝脏。在相同环境下生长差异鳙个体的下丘脑和肠中, NPY在极大个体的表达量高于极小组个体, POMC在极小个体中的表达量高于极大个体。饥饿导致NPY在下丘脑表达上升,在肠表达量显著上升,恢复摄食后, NPY在下丘脑和肠中表达量下降; POMC在饥饿组下丘脑和肠中都表现为表达量呈显著上升,复投喂后POMC表达量逐步下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肠组织学观察显示,极大个体的肠腔直径...  相似文献   
39.
利用细菌作为一种癌症治疗手段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机制等相关问题的不断探究,细菌疗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平台技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策略、新潜能。某些细菌依靠其自身特性,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不仅对肿瘤生长产生直接抑制作用,还能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显著提升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甚至有助于解决转移性肿瘤等难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上调控细菌的分子机制来定制其生物功能,高效递送各种免疫治疗剂至肿瘤病灶处而发挥作用,达到精确调控、有效激活的目的,这是其他药物传递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肿瘤靶向型细菌介导的治疗方案既可作为单一疗法应用,也可与其他治疗方式如化疗、放疗和光热治疗等联合,以获得更佳的临床治疗结果。因此,该文主要讨论了活细菌发挥肿瘤靶向性和抗肿瘤免疫作用的关键,总结了生物工程菌用于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及其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的优势,为细菌疗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对氧磷酶-1(PON-1)表达水平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IGO分期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Ⅰ期组23例,Ⅱ期组22例,Ⅲ期组18例,Ⅳ期组17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受检者RDW、PON-1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对氧磷酶-1表达水平对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2年随访,将2年内死亡的25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将其余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一般情况与RDW、PON-1表达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RDW、PON-1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五组受检者RDW、PON-1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Ⅳ期组RDW水平高于Ⅲ期组、Ⅱ期组、Ⅰ期组和对照组,Ⅳ期组PON-1水平低于Ⅲ期组、Ⅱ期组、Ⅰ期组和对照组(P<0.05);RDW结合PON-1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高于RDW单一诊断和PON-1单一诊断(P<0.05)。RDW诊断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价值曲线下面积为89.63,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75.73 %,PON-1的曲线下面积为78.89,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2.53 %,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84.26,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7.57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FIGO分期、基层浸润、组织分化程度、血清RDW与PON-1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层浸润、RDW与PON-1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RDW、PON-1联合对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基层浸润、RDW与PON-1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需针对基层浸润、RDW升高与PON-1水平降低的患者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