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气候变暖对中国栓皮栎地理分布格局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垚  张兴旺  方炎明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381-3389
利用DIVA-GIS软件对中国栓皮栎的地理分布及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并用该软件中的Bioclim和Domain两个模型评估未来潜在分布区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 中国栓皮栎分布区可分为横断山脉区、云贵高原区、华北山地区、华东山丘区、辽鲁半岛区、台湾海岛区和秦岭巴山区7个亚区,跨越7个温度带、2个干湿区、17个气候区,包括8种气候类型.秦岭-大巴山-伏牛山为栓皮栎的现代多度中心.适合栓皮栎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7.5~19.8 ℃,年降雨量为471~1511 mm.Domain和Bioclim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分别为0.910、0.779,前者预测的高度适生区为秦岭、大巴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云贵高原东部和西部、苏皖南部丘陵和华北部分山地.气候变暖趋势下栓皮栎潜在分布区可能向北回缩,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苦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变化,探讨生物气候因子与苦参适宜分布格局的关系.该文通过收集苦参的地理分布点并结合19项生态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末次盛冰期、当前气候、未来气候三种气候情景下苦参在我国适生区的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并分析影响苦参生长的主导生态因子.结果...  相似文献   
73.
广西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植物区系上,古热带植物区的北部湾地区和泛北极植物区的滇黔桂地区、华南地区的中心或重要部分在广西境内自然交汇,构成了相当复杂的植物区系.广西植物区系组成十分丰富,现已知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 565种(含种下分类群),隶属于1 819属、285科.本文对其中的种子植物科属进行了重点研究,从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可知其区系性质基本上是热带-亚热带的,并具有较明显的温带区系向热带区系过渡的特点以及具有热带北缘的区系性质,特有现象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74.
中华秋沙鸭在湖南的新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75.
中国轮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轮藻植物有13种分布区类型,其中以中国特有分布占绝对优势,其它分布类型所占比例较低,说明中国轮藻植物与其它地区轮藻植物联系较少。丽藻属有10种分布区类型,缺少温带特性的分布区类型,如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其它分布区类型显示丽藻属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轮藻属有13种分布区类型,温带特性的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较高,如旧世界温带分布,其它分布区类型显示轮藻属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  相似文献   
76.
关于地区间植物区系亲缘关系研究方法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谱)中各类型所占百分比的类似性不能实质性反映各地区间植物区系的亲缘,因为亲缘关系疏远的不同分类群(属)可以有同样的分布区类型。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的类似性只反映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各地理成分的比例关系的类似性,并非直接的亲缘关系。地区植物区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应是指它们的分类群的类似性,即血缘或共同起源关系,通常是由它们共有的植物科、属、种相似性系数,特别是其共特有分类群相似系数来反映的。  相似文献   
77.
重庆武隆天生桥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处于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过渡地带。对该区植物从科、属和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另外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他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内有种子植物115科、475属、1292种。②大、中属共有37属,仅占总属数的7.79%,但所含种数达389种,占总种数的30.11%。说明本植物区系中优势属较为明显。③从种子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属214属,占总属数的50.71%,这一特点与当地的环境特点是密切相关的。④区系分析表明,温带分布类型也占相当优势,有温带分布属203属,占总属数的48.10%,说明该地区区系性质具有热带到温带过渡的性质。⑤中国特有种丰富,共有881种,占总种数的68.83%。⑨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相距较远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而与邻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高,特别与西南地区植物区系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78.
蒋霞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1):98-107
 选择面积广阔、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干旱、地形地貌多样、生态系统脆弱以及人类活动长期干扰,而且目前面临着西部大开发和环境保护双重矛盾的西北干旱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西北干旱区多种优势种和常见种的地理分布资料,选取10 种分布范围相对明确、资料相对齐备的荒漠植物种: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s)、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梭梭柴(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尖叶盐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定量分析其地理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并据此估测其潜在中心分布区和潜在最大分布范围,与实际分布范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种荒漠植物的Holdridge生物温度、降水量和可能蒸散率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我国荒漠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说明植物种分布与气候的定量对应关系较好。其可能潜在分布的估测中,中心分布估测图与植物种的实际分布范围有较好的对应性,而在最大可能分布的估测图中,与实际有一定误差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种与种之间有差异。究其原因,首先在于目前所拥有的植物种分布和气象资料的限制,而且植物种的实际分布范围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所以无法完全把握植物种与气候的准确定量关系;其次,气候极值所预测的只是植物种分布的最大可能性,而不能表现出植物种现实分布的主要地区,气候均值与标准差所反映的中心分布区,其准确性更可靠;再者,模拟预测仅考虑了植物种与大气候的关系,而没有考虑决定植物分布的其它环境因素,如土壤、基质、地形等地理因素。  相似文献   
79.
安徽省繁殖鸟类分布格局和热点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广泛收集了安徽省繁殖鸟类的分布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生境适宜性分析,预测物种的分布范围,获得数字化的分布图。将安徽省划分为425个等面积栅格,以此作为基本地理单元,研究繁殖鸟类分布规律,并进行热点区分析。基于分布型物种数的地理单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鸟类地理分布区大致以大别山北缘-巢湖一线为界分为两大组,两组在区系成分上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东洋型物种在整个安徽境内比例均占60%以上,同时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格局。基于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的地理单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繁殖鸟类地理分布单元也可以分成两组,与安徽省气候带的划分基本一致,进一步分析可以划分为7组,体现鸟类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与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鸟类热点区分析表明,所有繁殖鸟类,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CITES附录Ⅰ、Ⅱ的繁殖鸟类物种丰富度高值区都集中在安徽省南部。由此可见,安徽省南部地区是鸟类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80.
紫斑牡丹的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是珍稀野生花卉,花白色,基部有红紫色大斑,根皮入药,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该种在甘肃分布区已濒临灭绝,为了丰富园林绿化、美化品种,发展中药材经济,笔者对紫斑牡丹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为大面积栽培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