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采用线路与标准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湖南崀山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的区系特征(组成、主要类群和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对比.崀山丹霞地貌区有维管植物185科689属1 464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25科49属84种,裸子植物5科8属8种,被子植物155科632属1 372种.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绝大多数为种类数在10种以下的小科;被子植物中含30种以上的科有12个,种类数在50种以上的科为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e);被子植物中含6种及6种以上的属有52属,种类数最多的是薹草属(Carex L.)(15种).崀山丹霞地貌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热带、温带分布交会的特点,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分别占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广布型属)的47.62%、47.79%和4.59%,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属、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北温带分布型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型属、东亚分布型属以及中国特有分布型属具有重要地位.崀山丹霞地貌区的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残遗性和丰富的特有成分,分布有新宁毛莨(Ranunculus xinningensis W. T. Wang)和崀山唇柱苣苔(Chirita langshanica W. T. Wang)2个特有种.崀山丹霞地貌区的植物区系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具有种类相对丰富、热带和温带成分所占比例相近等共同特点,但各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以及中国特有成分的组成及数量有一定差异,且崀山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属和种的丰富度低于舜皇山非丹霞地貌区(维管植物792属2 232种).研究结果显示,崀山丹霞地貌区的生境狭窄,特有现象明显;丹霞地貌对种类分化、新物种形成、植物分布区类型比例和物种丰富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宁镇山脉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区类型及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的7个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宁镇山脉共有蕨类植物28科47属109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及蹄盖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及复叶耳蕨属,并有14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2)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科、属为主,以东亚分布种为主,表明宁镇山脉蕨类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3)与邻近7个山区蕨类植物区系科、属、种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表明,宁镇山脉与河南鸡公山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浙江凤阳山和江西武夷山。(4)宁镇山脉蕨类植物可划分为湿生、石生及土生3种类型,其中石生类型有31种,湿生类型有8种,土生类型有70种。  相似文献   
103.
该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技术,采用实地调查为主结合标本、文献查阅的方法得到全国107个硬叶兜兰有效分布点,并筛选出13个因子,从生态位模型角度对其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采用AUC值对模型进行准确性检验,用ArcGIS 10.6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硬叶兜兰潜在分布区并计算面积;采用刀切法、预测因子贡献率和响应曲线,分析影响硬叶兜兰分布的主导因子,为硬叶兜兰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区划依据。结果表明:(1)硬叶兜兰在全国大尺度上总体呈零散分布,以滇、黔、桂三省(自治区)的喀斯特山地为主要分布区;小尺度上普遍呈现出微地形小居群聚集分布的特点,有64.95%的分布点实际分布面积不超过100 m2。(2)该种潜在分布区预测的构建数据和检验数据AUC值分别为0.992和0.987,其潜在分布区为贵州西南至南部地区、贵州中部地区、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至西北部,其中最适宜区为滇东南、黔西南至桂西北地区,面积约3 912.71 km2。(3)影响硬叶兜兰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及最适范围是顶层土壤质地(壤土)、最干季度降水量(55~85 mm)、年均降水量(1 220~1 480 mm)、碳酸钙含量(2.5%~2.7%),4个主导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30.0%、20.1%、16.2%和7.0%。研究认为,硬叶兜兰被采挖严重,对生境要求严格,结合该种在中国的实际分布情况、生存现状、受威胁状况和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建议将硬叶兜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通过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等方式加强原生地保护。  相似文献   
104.
祁连圆柏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是青海省高寒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祁连圆柏在青海省的潜在地理分布将为祁连圆柏的经营管理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基于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获得88个有效地理分布样点,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当前气候条件下祁连圆柏在青海省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模拟,综合Jackknife检验和相关系数,分析影响祁连圆柏潜在分布的主导限制因子,同时结合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气候模式数据,预测祁连圆柏在3种(SSP126、SSP245、SSP585)气候变化情景下2061—2080年潜在适生区的变化。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都大于0.92,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祁连圆柏的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青海省东部,总适宜区面积占比为11.2%,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海拔、年均降水量、极端最低温和坡度,累计贡献率为85.9%。未来3种气候情景对祁连圆柏适宜区的影响存在差异,SSP245气候情景的适宜区面积将会缩减,SSP126和SSP585气候情景下则会不同程度地扩张,SSP126气候情景的扩张最明显,其扩张区域主要位于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中北部和祁连县东南部地区。在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祁连圆柏适宜分布区逐渐向高海拔地区迁移,但在经纬度方向分布变化较小,适宜区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105.
广州市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分布区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标本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市12个行政区的风水林分布数量以及植物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共有162座风水林,其中,阳宅风水林有153座,数量最多(占风水林总数的94.44%);在12个行政区域中,从化市的风水林数量最多(78座).广州市风水林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0科397属732种(变种),包含蕨类植物18科30属55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9科364属673种(变种);其中22种为广州新记录植物.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温带成分的影响,其中热带分布型科、属和种的数量分别为70科、289属和304种,温带分布型科、属和种的数量分别为17科、41属和2种;虽然中国特有分布型属仅2属,但在种水平上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种207种,其中华南特有分布型70种,分别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1.11%和10.51%.另外,广州市风水林共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广州市风水林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6.
以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 Pissjauk.)为材料,基于该物种18个种群分布点及8个生物气候变量、海拔变量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变量,运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ArcGIS技术分别构建当前气候情景下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祁连獐牙菜的适宜生境预测模型,研究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变量对祁连獐牙菜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均小于无人类活动干扰的AUC值,人类活动与祁连獐牙菜分布呈负相关。限制祁连獐牙菜分布的主要变量为海拔、等温性、人类活动足迹指数及平均温度日较差。当前气候情景下祁连獐牙菜的最适宜生境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总面积的36.6%,有利于该物种的保护和恢复,而位于门源县和祁连县保护区内一般控制区的潜在生境受到人为干扰的可能性较大,应加强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7.
利用野外调查的16个居群分布点和7个环境因子图层, 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和规则集遗传算法模型(GARP), 在地理和环境空间上模拟了第三纪孑遗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 (1)裸果木的潜在适生区全部集中在西北荒漠区, 其中最佳适生区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 一是河西走廊中部和玉门以西、宁夏北部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二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三是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两片极小的高度适生区。裸果木的生态位被确定在一个较广的干旱环境空间: 适生区极端最高气温基本上在29.2-36.8 ℃之间, 极端最低气温在-18.3至-13.4 ℃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40-200 mm; 潜在蒸发率在3-15之间。(2) MAXENT和GARP模型都较好地预测了裸果木的潜在分布, 但GARP产生了相对较大、较连续的潜在分布区, 部分过预测了破碎化生境; 而MAXENT预测到的潜在分布区, 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环境适生性指数, 而且成功地排除了不合理的破碎化分布, 从而更直观地展示了裸果木的潜在分布格局和生态位要求。  相似文献   
108.
江西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药用种子植物 1 67科 ,含 5 2 9属 1 1 2 5种 (包括变种、变型 )。 1 67科可划分为 9个分布区类型 ,其中热带性科为 81科 ,占总科数的 63 .78% (除世界分布 ) ,温带性科为 46科 ,占总科数的 3 6.2 2 % ,热带性科占优势。 5 2 9属可划分为 1 4个分布区类型和变型。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共 2 2 8属 ,占47.80 % (除世界分布型 ) ,其中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共 1 0 8属 ,占总属数的 2 2 .85 % ,占热带分布属的 5 3 .5 1 % ,是本区中占主导地位的区系成分。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共 2 3 8属 ,占 49.89%。中国特有属含 1 1属 ,占总属数的2 .3 1 %。该区系具有各种区系成分并存、区系中古老性成分与新特有成分并存、与世界各地联系广泛而复杂的特征。在植物区系的分区上 ,井冈山处于从亚热带至温带间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09.
河南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桂宾 《广西植物》2004,24(3):199-206
河南省地处中原 ,属于我国南北过渡和东西过渡的重要区域 ,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并于周围地区联系广泛 ,对其植物区系研究对深入认识本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在我国多种自然区划中的位置等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在最新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区系学原理对河南省种子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地理成分 (属、种 2个层次上 )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河南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为 :(1 )植物种类比较丰富 ,多样性较高 ;(2 )起源古老 ;(3 )地理成分复杂 ,温带成分略占优势 ,过渡性突出 ;(4 )中国特有植物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南部斑腿蝗科四属昆虫的支序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南部斑腿蝗科4属昆虫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及物种地理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10个特有分布区。用支序生物地理学软件COMPONENT2.0,处理了上述蝗虫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和地理分布资料所组成的数据,以明确各特有的分布区的历史生物地理学关系。结果表明,10个特有分布区形成的先后是:云南南部和黄土高原两个分布区,海南岛区,东部山地区,台湾岛区;云贵高原、云南北部和秦巴山区几乎是同时形成的,而华南和江南丘陵区形成最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