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22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6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报道了基因工程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aSNPV-AaIT)的外源蝎子毒素基因(AaIT)是否会向环境中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或捕食性天敌转移的实验结果。首先,于实验室内将重组病毒HaSNPV-AaIT与棉花黄萎病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Lleb.)进行了长达90d的混合培养,在混合培养30d,60d和90d后分别提取棉花黄萎病病菌的基因组DNA,用AaIT基因作探针进行点杂交,结果显示无阳性信号。另外,从多次施用过重组病毒的棉花田中采集了120只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利用健康蚜虫饲养3-4d,用碱解液处理瓢虫体表后,从处理液中可以检测到病毒DNA;但瓢虫体表经碱解液和Dnase处理后,从瓢虫体内提取的基因组DNA,用PCR和斑点杂交的方法,都没有检测到AaIT的序列存在。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说明,基因工程病毒的外源基因向其它生物转移的可能性极低。  相似文献   
992.
百合病毒的DNA芯片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知的黄瓜花叶病毒,百合无症病毒、百合斑驳病毒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寡核苷酸芯片。用Cy3标记核苷酸引物,不对称RT-PCR扩增产物与芯片上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荧光扫描仪检测并分析信号。研究制备的基因芯片能够检测侵染百合的3种重要病毒核酸的特异性荧光信号,该项技术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3.
《生命科学》2005,17(3):235-235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和新加坡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合作,成功找到一种天然产物,可以和SARS冠状病毒及感冒病毒中负责病毒复制和传播的蛋白酶强烈结合,导致该蛋白酶的功能丧失,从而阻断SARS病毒和感冒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进一步复制与传播,达到预防或治疗SARS和感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难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岩  史达  李一经 《生命科学》2005,17(1):64-68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的急性传染病,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禽类的呼吸系统感染以及全身性败血症,死亡率极高。多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爆发过此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2004年亚洲爆发的H5N1亚型禽流感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出现了众多的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造成人员死亡病例,再一次把人类的目光转移向此病。AI抗原类型众多,变异频繁,不同的类型抗原之间无交叉反应,同时,病毒具有复杂的感染和复制机制以及复杂的传播网络等多种因素单独和,协同作用,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困难。  相似文献   
995.
谁发现了艾滋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曾经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然而今天尽管人类还不能征服艾滋病,但对它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人类认识艾滋病,是和发现艾滋病病毒,即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分不开的。不过,在是谁第一个发现 HIV 这个问题上,科学界有过一场一波三折的争夺战。两个"独立发现"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周刊上发表了一则报道,说洛杉矶的两  相似文献   
996.
钟江 《微生物与感染》2005,28(5):1-3,44
博尔纳病病毒是一种宿主范围很广的动物病毒,因其可能与人类的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有关而备受重视.但其在人体的感染,致病还存在很多争议.需要通过建立高效灵敏和准确的检测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同时对其可能致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会有助于澄清有关争议.如果能够确认某些人类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与博尔纳病病毒有关,将会极大地帮助人们控制这类危害越来越大的疾病.  相似文献   
997.
病毒感染与免疫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老年人为巨细胞病毒阳性、EBV阳性和水痘病毒阳性个体。巨细胞病毒以及其他一些持续性抗原的慢性刺激可以引起功能异常的病毒特异性细胞聚集,如CD8^ CD28^-细胞,而这些细胞的聚集将导致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则能延迟免疫衰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圆环病毒2型的ORF2全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TM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Fast-OFR2,再将其转化进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发生转座作用,经蓝白菌落筛选得到含ORF2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Bac-ORF2,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穿梭载体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病毒,命名为Ac-ORF2。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PCV2阳性血清能使Ac-ORF2感染的sf9昆虫细胞呈强的荧光着色; SDS-PAGE与Western-blotting分析可见大小约为28kD的特异性带,表明Ac.ORF2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CV2-ORF2蛋白。将该表达蛋白纯化并经磷钨酸负染后,通过电镜观察可见形态与PCV2病毒粒子相似的病毒样颗粒(VLPs),其中某些颗粒由于中心浓染而似空衣壳,其直径也为17nm左右。  相似文献   
999.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32-232
某些致命性病毒病不断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除艾滋病病毒(HIV)和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之外,还有一些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侵犯脑下的肠病毒以不同方式侵染人体引发病症导致死亡。其中HPV是一种无药可救的性病病毒,继艾滋病之后又出现“世纪绝症”。在美国,该病毒曾迅速蔓延,不论男女都有可能感染HPV,女性染病后甚至可引发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000.
RNA 沉默的病毒抑制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 沉默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体内普遍保守的、通过核酸序列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 RNA 沉默的一种重要生物学效应是防御病毒的侵染,而针对寄主的这种防御机制,许多植物病毒已演化通过编码 RNA 沉默的抑制子来克服这种防御反应 . 目前,已从植物、动物和人类病毒中鉴定了 20 多种 RNA 沉默的抑制子,围绕抑制子的鉴定和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病毒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 对 RNA 沉默抑制子的发现、鉴定方法、作用机理及与病毒病症状形成的关系、动物病毒的沉默抑制子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了综述,并对沉默抑制子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