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08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枸杞果实Fe-SOD粗提液经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及凝胶过滤,纯化到电泳单班点均一程度。纯化的Fe-SOD分子量为44.6kD,亚基分子量为22.0kD。金属元素分析表明,每分子酸含1个Fe原子。该酶在紫外区最大吸收值为278um。H2O2明显抑制该酶活性,KCN对酶活性无影响。该酶氨基酸组成与高等植物和蓝绿藻的Fe-SOD相似,但它具有较高甘氨酸,酸性氨基酸与碱性氨基酸比值高于高等植物而与低等植物及原核生物相近。  相似文献   
82.
用四氮唑蓝光化学还原法对所合成的KCu(IDA)(Ser).2H2O、KCu(IDA)(Ala).H2O、Cu(IDA)(en)、KCu(IDA)(Gly).H2O和Cu(IDA).2H2O(IDA=N(羧基甲基)-甘氨酸,Ser=丝氨酸,Ala=丙氨酸,en=乙二胺,Gly=甘氨酸)等5种氨基酸一铜(Ⅱ)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发现它们均具有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活性依次为0.34,0.45.  相似文献   
83.
不同产地苍术药材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江苏、安徽及湖北5个产地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商品药材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某些药材性状、一些常规化学成分、挥发油成分和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江苏茅苍术根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复杂,由此探讨了它作为地道药材的特殊性。同时对苍术的“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结晶”的性状和《药典》(1990年版)规定的“层析谱上应显有苍术素斑点”的鉴别实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4.
白及块茎铜,锌超氧物歧化酶的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Ble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SOD同工酶只有一条较宽的谱带,确认为Cu·Zn-SOD。其块茎SOD总活性和比活性都高,且含有丰富的白及胶;经丙酮分级沉淀,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对CN ̄-敏感的淡兰色Cu·ZnSoD粉末。在凝胶电泳染色图谱上,纯化后的酶与粗酶液的SOD区带相对应,且其酶活性染色带与蛋白染色带位置对应,表明已纯化到均一程度。该酶分子量约33KD,亚基分子量约为16.4KD;紫外光区的吸收峰在264.6nm,等电聚焦电泳呈现一条蛋白区带,pH值在4.35左右;该酶在pH6.0~10.0,温度在50℃范围内具稳定性。纯化后的酶为4563.2u/mg·蛋白,纯化了51倍,活力回收为22.3%。上述酶没有过氧化氢酶活性。提取过程中还得到高质量的副产品白及胶。  相似文献   
85.
用四氮唑蓝光化学还原法对所合成的KCu(IDA)(Ser)·2H2O、KCu(IDA)(Ala)·H2O、Cu(IDA)(en)、KCu(IDA)(Gly)·H2O和Cu(IDA)·2H2O(IDA=N(羧基甲基)-甘氨酸,Ser=丝氨酸,Ala=丙氨酸,en=乙二胺,Gly=甘氨酸)等5种氨基酸─铜(Ⅱ)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发现它们均具有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活性依次为0.34、0.45、0.50、0.54、0.72Cuμmol·L-1。  相似文献   
86.
87.
脉叶罗汉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脉叶罗汉松(Podocarpus neriifolius D.Don)的枝叶中分离到11种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物理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醇(1)、β-谷甾醇硬脂酸酯(2)、β-谷甾醇(3)、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3)、罗汉松双黄酮 B(podocarpusflavone B,12)、罗波斯塔黄酮-7″-甲醚(robustaflavone-7″-methyl ether,13)罗汉松双黄酮 A(podocarpusflaveone A,14)、罗波斯塔黄酮(robustaflavone,15)、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 acid,16)、2″-O-鼠李糖扫帚黄甙(2″-O-rhamnosylscoparin,23)和2″-O-鼠李糖牡荆黄甙(2″-O-rhamnosylvitexin,24)。其中,化合物23和24为首次从罗汉松科分得的化合物,化合物8、13和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到。  相似文献   
88.
倒卵叶五加根茎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9.
裕民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裕民贝母的鳞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据其理化数据、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鉴定为5a,14a-cevanine-3a-hydroxy-6-one(I),5a,14a-cevanine-3-one-6β-O-β-D-glucoside(Ⅱ),西贝素(Ⅲ)、delavinone(Ⅳ),托贝辛(Ⅴ)和腺苷(Ⅵ)。它们均首次从该植物分得。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裕贝甲素和裕贝碱甙。  相似文献   
90.
植物SOD同工酶活性显示的某些干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3年我们介绍了植物SOD同工酶活性显示的方法,这个方法已被国内许多研究者引用,它至今仍是检测植物SOD同工酶用得最多的方法,此法对大多数植物是适用的。近年来,SOD在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学者争先将SOD的研究引进自己的学科,植物生理学家研究衰老和各种逆境下SOD同工酶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