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90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匡溥人  刘德胜 《动物学报》1992,38(4):352-354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我国鳋科的5个属的种类。首次发现在它们的胸部腹面游泳足连接板之下均有一板状结构,其形状与栉齿的着生情况在不同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属不同种之间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过去未曾被注意过的结构,权且称之为胸板。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不与连接板相连。胸板上的栉齿从形态-功能-适应三位一体分析,它与附着寄主有夭,以免被水流冲走,与无栉齿的相比,应是一个进步性状。  相似文献   
42.
斜胸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耳叶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钟麟  蔡平 《动物学报》1992,38(2):136-138
本文记述耳叶蝉科斜胸叶蝉属一新种:黄缘斜胸叶蝉Epiclinata flavomarinata sp.nov.。标本采自我国西藏。文中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构造特征,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附有主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3.
44.
天麻消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郭顺星  徐锦堂 《真菌学报》1990,9(3):218-225
  相似文献   
45.
46.
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核桃属(Juglans L.)四个种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形态,检测了两个种的花粉生活力,分析研究了七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kurica Maxim.)和黑核桃(J.nigra L.)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但河北核桃PMC的减数分裂过程都极不正常,供试的七个种,除普通核桃为2C核型外,其余均为2B核型,仅黑核桃一种带有随体染色体。根据核型特点把七个种分成三组,并探讨了组间与组内种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河北核桃应为一种独立的种,核桃科在系统发育上可能来源于染色体基数为8的两群)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47.
棘胸蛙的生态习性与人工养殖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我们在福建省邵武市将石自然保护区开展棘胸蛙人工养殖研究过程中多次野外调查结合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对棘胸蛙的生态习性从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天敌等三方面作一补充报道,并着重从准备工作、饲养管理工作和繁殖管理工作等三方面,介绍我们养殖棘胸蛙获得初步成功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天麻种子消化入侵的紫萁小菇菌丝及营养繁殖茎消化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紫萁小菇侵入种胚后,染菌胚细胞的细胞器逐渐消失,其细胞质产生囊状体起消化菌丝的作用,存在于胚细胞中的紫萁小菇菌丝有脱壁或失去细胞质成为空腔等变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消化紫萁小菇的方式同胚萌发阶段类同。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的营养繁殖茎后,皮层细胞产生消化酶类颗粒或囊状体包围并分解蜜环菌菌丝;被皮层细胞消化的菌丝残物或部分菌丝进入皮层内面的大型细胞,此时大型细胞的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该细胞中的各种水解酶颗粒及液泡等完成对菌体物质的最终同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先后在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阶段侵染供给其营养,但菌丝被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被消化方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9.
广东小煤炱科研究初报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广东小煤炱属28个分类单位,其中红苞木生小煤炱 Meliola rhodolei-icola H.Hu、银鹃树生小煤炱 Meliola tapisciicola H.Hu 为新种,其余26个为我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50.
陈顺立  林邦超 《昆虫知识》1996,33(6):340-342
黑胸木蜂大蛾SataspestagalicachinensiClark是南岭黄檀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该虫在福建沙县南岭黄植林内发生较为严重,幼虫食叶量大,为害猖獗,严重影响紫胶生产,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作者于1987~1990年对该虫的幼期形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寄生及分布黑胸木蜂天蛾的寄主有南岭黄檀、黄檀和葡萄属植物。国内已知分布于广东、福建(沙县、南平、武夷山)。国外分布于缅甸;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1]。2生物学特性2.1生活史黑胸木蜂大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里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