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Growth and wood and bark properties of Abies faxoniana seedlings after one year's exposure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mbient 350 (=1= 25) μmol/mol) und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28 or 84 plants/mz) were investigated in closed-top chambers. Tree height, stem diameter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total biomass were enhanced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d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Most traits of stem bark were improved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d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Stem wood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volume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under both densities, and the stem wood density decreased under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d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sponse of stem wood and bark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is density dependent. This may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 future CO2 enriched world in natural forests where plant density varies considerably.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bark/wood ratio in diameter, stem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dry weight are not proportionally affected by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two contrasting planting densiti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response magnitude of stem bark and stem wood to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are different but their response directions are the same.  相似文献   
22.
资源冷杉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世江  唐润琴  曹基武 《广西植物》2005,25(3):197-200,280
对资源冷杉的分布现状进行研究,揭示了目前资源冷杉的生存环境、资源数量、生长与自然更新能力,指出了实现有效保护所要面对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
岷江冷杉针叶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作用、林下穿透雨的水文学及生态学意义一直是生态水文学研究中的热点 ,但是关于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四川西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了岷江冷杉林下穿透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岷江冷杉针叶林下布设了 8个雨量筒用以测量林下穿透雨 ,对两年共 35次降雨的穿透雨研究结果表明 ,林下各观测点的穿透雨率同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逻辑斯谛曲线方程较好地模拟 ,与传统的对数方程模拟相比 ,前者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后者 ,而且用逻辑斯谛方程进行模拟时 ,方程中的各参数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此外 ,研究发现林下各点的穿透雨率具有显著的差异 ,位点 4下的穿透雨存在着明显的聚集效应 ,此处的平均穿透雨率达到了 10 3.2 %。对林下 8个点穿透雨进行聚类分析表明 ,林下位点 4和位点 8的穿透雨特征与其余 6个点的穿透雨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对影响岷江冷杉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的因素分析表明 ,观测点上方的冠层覆盖度、枝叶层厚度与降雨量之间均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但其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观测点到树干的距离与林下的穿透雨之间的关系可以较好地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模拟 ,方程的相关程度很高 (R=0 .94 91) ;各观测点正上方的冠层以及枝叶性质也对穿透雨的空间分布特征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4.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元宝山冷杉(Abies yuanbaoshanensis)是仅分布于广西融水县元宝山的珍稀濒危物种。本研究采用AFLP分子标记分析了元宝山冷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取元宝山冷杉种群43棵植株作为研究材料,4对引物组合用于AFLP扩增,共得到261条DNA扩增带。分析结果:元宝山冷杉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比率为50.96%,Nei's基因多样性为0.1510,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735。用NTSYS软件计算各个样品间的相似性系数,并用UPGMA法基于相似性系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似性系数很大,无明显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要保护或保存这个物种的遗传资源,建议应该选择种群内尽可能多的个体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5.
王为东  单保庆  尹澄清 《生态学报》2002,22(12):2154-2162
以人工持续(5d)降雨模拟方式研究了贡嘎山物眉冷杉林原生土壤地表覆被层破坏后土壤中矿质元素与营养盐的迁移输出动态与规律。模拟降雨采用当地最为常见的小到中雨雨型(5.7-26mm/h),壤中流以垂直入渗为主,并滞后于降雨0.2-4.2h,通过0模拟实验发现,降雨总量和降雨事件的持续时间对壤中流产生量的影响比单位时间降雨强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持续降雨影响下,主要离子(Mg^2 ,Ca^2 ,Cl^-,SO4^2-和Na^ K^ )和营养盐(NH4^ -N,NO3^--N和活性磷酸盐)在短期内急剧流失,模拟降雨的第1天,壤中流结束时离子浓度仅为初始时浓度的29%,营养盐浓度为初始浓度的21%-55%。至第3天,上述离子和营养盐输出浓度趋于恒定,约为首日降雨壤中流初始浓度的1%-15%,在主要矿质元素流失后,原生土壤内过程转为有机质控制的HCO3^-输出过程,伴随着土壤矿质养分的输出,土壤缓冲能力下降,壤中流pH值由6.1降为5.2,研究结果表明,贡嘎山区峨眉冷杉林原生土壤系统十分脆弱,养分易于流失,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很高。  相似文献   
26.
利用分解袋法对日本亚高山针叶林的针叶(Abies veitchii Lindl,and A.mariesi Mast.)和阔叶(Betula ermanii Cham.and B.corylifolia Regal.et Maxim.)凋落物进行了分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分解初期的两种凋落物的养分以及分解后期凋落物剩余重量差异很大,但两种凋落物养分浓度在分解后期(30个月以后)趋于一致。这种趋同现象在不同养分中有不同的趋同机制。氮元素浓度升高到分解后期浓度差变小,这种现象是由于分解菌的固持作用及受木质素的束缚所致;钾和镁在分解初期浓度急剧下降,进而浓度差变小,是由于淋溶作用所致。在分解过程中这些元素非常容易被淋溶掉,直到和土壤中的浓度达到一致为止。钙是结构元素,它的行踪和有机物组分有密切关系。由于分解后期有机组分木质化和腐殖质化进而浓度趋同,所以钙的浓度也相应趋同。  相似文献   
27.
元宝山冷杉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元宝山冷杉 (AbiesyuanbaoshanensisY .J .LuetL .K .Fu)特产广西 ,是种群数量极少的濒危物种。根据调查资料 ,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CI=∑Nj=1 (Dj/Di)·1Lij对元宝山冷杉群落的种间、种内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元宝山冷杉种内竞争较之与其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剧烈 ;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高直径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竞争强度随对象木个体的增大而减小。当元宝山冷杉胸高直径达到 35~ 40cm后 ,竞争强度变化不明显。利用模型预测了元宝山冷杉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28.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编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根据试验结果编制幼苗期动态生命表。结果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波动,出现多个死亡高峰,个体胸径超过18cm后,期望寿命陡降,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一年生幼苗死亡率高达48%。  相似文献   
29.
在川西高原松潘县二道海林区的东南坡、西北坡和扎日寺林区的东坡用零信号法建立4条云、冷杉树轮年表,通过年轮 气候响应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坡向树木生长对快速升温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 快速升温(1980年)后,东坡紫果云杉生长显著加速(0.011 a-1),而西北坡紫果云杉生长则显著降低(-0.006 a-1),东南坡紫果云杉和西北坡岷江冷杉生长降低,但不显著.随着快速升温,不同坡向云、冷杉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均出现显著变化.快速升温后,生长季温度对东坡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加,对东南坡和西北坡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的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加,但生长季温度对西北坡岷江冷杉径向生长的影响在升温前后变化不明显.5月降水量对东坡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由升温前的抑制作用变为升温后的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南坡和西北坡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5月降水量对西北坡岷江冷杉径向生长的影响在升温前后变化不明显.树轮与帕尔默干旱指数响应分析表明,快速升温后,不同坡向的土壤湿度变化是造成树轮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坡向与温度、降水的综合作用是影响紫果云杉径向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模拟预测树木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动态时,应考虑不同坡向与温度、降水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30.
冷杉属是松科中的第二大属,全世界约有5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在我国西南和东北,冷杉植物常与云杉伴生,是组成寒温性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的建群树种。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高山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云、冷杉林是长江上游主要的水土保护林。但在我国的东南部却很难见到云、冷杉的踪迹。以往,人们只知道在我国台湾岛的高海拔山地有冷杉属树种———台湾冷杉分布。但自从1976年吴鸣翔先生依据他在浙江庆元百山祖海拔约1700米处采到的植物标本,发表冷杉属新种百山祖冷杉(Abiesbes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