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91.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3):397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草地类型, 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 有关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所知甚少, 尤其是降水变化会如何影响高寒草甸碳交换过程的相关研究非常匮乏。该文作者于2013和2014年的生长季(5-9月)在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高寒草甸进行多梯度人工增水实验, 设置对照和5个水分添加梯度, 分别增加0%、20%、40%、60%、80%和100%的降水, 以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不同降水量条件下的碳交换变化。增水处理后, 各处理梯度之间的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而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增水处理后出现显著变化, 相对于对照, 增水幅度越大, 对应的土壤含水量越高。综合2013和2014年的观测结果,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吸收, 在20%增水处理中,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达到最大值, 随着模拟的降水梯度进一步增加, NEE逐渐下降; 增水处理对生态系统呼吸(ER)无显著影响;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的变化趋势与NEE一致, 即随着增水梯度增大, GEP先增加, 并在增水20%处理达到最大值, 随后GEP开始降低。研究表明, 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水分是影响GEPNEE的重要因素, 对ER影响较弱; 未来适度的增水(20%-40%)能促进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碳的吸收。  相似文献   
492.
修复效率低一直是植物修复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我国的CO2减排压力和CO2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性,选择C3植物绿豆和C4植物玉米作为修复植物,以DEHP为目标污染物,探索增施CO2对植物修复土壤DEHP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DEHP对两种植物生长和根际微环境都产生了抑制性影响.增施CO2后,两种植物地上干质量显著增加,叶片SOD酶活性明显下降,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根际耐DE-HP胁迫微生物数量增加,表明增施CO2对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DEHP胁迫能力、改善根际微环境有积极作用.增施CO2还促进了两种植物对DEHP的吸收,特别是植物地下部分.这些共同作用导致增施CO2后的两种植物根际DEHP残留浓度明显下降,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效率提高.整体上看,增施CO2对C3植物绿豆的影响明显大于C4植物玉米.可以将增施CO2作为强化植物修复过程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93.
目的针对已经分离、纯化的肠道硫酸盐还原菌,建立一种能快速、高效地培养菌体的培养基。方法比较营养丰富的GAM肉汤与常用于培养硫酸盐还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Postgate的培养效果,摸索在GAM肉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盐对两种肠道硫酸盐还原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和Desulfovibrio intestina—zis的培养效果。确定效果最佳的改良GAM培养基配方,并测定在该培养基中D.desulful'icans的生长曲线。结果与Postgate培养基相比,GAM肉汤能在2d内快速培养D.desulfugicans,但培养至6d时细菌数量大幅降低。在GAM肉汤中添加Na2SO4与FeSO4,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显著地促进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在此基础上改良GAM肉汤培养基,培养得到的细菌数量较GAM肉汤显著提高。D.desulfuricans的生长曲线显示,2d时细菌生长达到最高峰,数量可达3.5×10^7 CFU/mL;培养6d,细菌数量为7.3×10^6 CFU/mL。结论基于GAM肉汤改良而得到的增菌培养基,能快速、高效地培养肠道硫酸盐还原菌,为后续进一步研究肠道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494.
纳米金颗粒以其优越的理化性质在医学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纳米金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纳米金正被逐步应用肿瘤成像和治疗领域.本文从纳米金的性质,在肿瘤成像和放射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5.
贺兰山马鹿冬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11月-2004年2月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鹿阿拉善亚种(Cervus elaphus alxaicus)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从7个沟系中一共收集了219堆马鹿粪便中捡拾粪粒,组成14个复合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灰榆(27.37%)、山杨(11.75%)、蒙古扁桃(9.83%)、金露梅(8.12%)、锦鸡儿(6.52%)等植物的当年枝和落叶以及禾本科草本植物(7.51%)是马鹿冬季主要食物,其中灰榆为大宗食物,针叶树种(杜松、油松、青海云杉)和其他草本植物所占比例均较小.马鹿对灰榆、山杨、蒙占扁桃、金露梅、锦鸡儿和杜松有正选择性;而对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和青海云杉有负选择性.马鹿对它们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山杨>杜松>锦鸡儿>蒙古扁桃>金露梅>灰榆>禾本科草本植物>油松>青海云杉.马鹿取食乔木36.8%、灌木44.7%、禾本科草本植物8.0%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10.5%,这4类植物的利用性与可利用性存在极显著差异,乔木和灌木的利用性高于可利用性;禾本科草本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的利用性低于可利用性,说明马鹿的食物以木本植物镲为主,草本植物为辅.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马鹿对食物的选择性与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被啃食植物中粗蛋白含量较高,蛋白质不是越冬马鹿的限制因子,而能量可能是影响冬季马鹿采食较为关键的因子.马鹿冬季采食策略主要是以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取最大的能量收益.  相似文献   
496.
目的了解用H7N9禽流感病毒分别感染BALB/c小鼠和雪貂后,其肺部动态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及机制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BALB/c小鼠经鼻腔接种106EID50(50μL)H7N9禽流感病毒后第1、2、3、5、7、14、28天分别安乐死2~3只小鼠;雪貂经鼻腔吸入接种106EID50(500μL)H7N9禽流感病毒后第3、7、14、28天分别安乐死1只雪貂,分别观察动物的临床特征改变,肺组织的大体组织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动态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毒分布及肺组织各种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感染病毒后的小鼠出现竖毛、嗜睡、死亡等表现,雪貂表现为打喷嚏、鼻腔分泌物、稀便、嗜睡等;大体观察小鼠与雪貂肺组织均可见到暗红色病灶;光镜观察小鼠与雪貂的肺组织均呈现坏死性支气管炎和渗出性间质性肺炎、肺泡炎。感染第2天开始出现炎性病变,7~9 d炎症病变最严重,14 d后逐渐修复吸收,28 d基本完全吸收;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增多,以T细胞增多为主,尤其是CD8+T细胞两种动物均大量表达。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BALB/c小鼠和雪貂肺组织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感染后7~9 d肺部炎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最严重,CD8+T细胞明显增多,14d后病灶逐渐吸收。该研究可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该病及进行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97.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况变化对高寒森林冬季土壤氮转化的影响,测定了川西亚高山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混交林(MF)和冷杉次生林(SF)三类雪被斑块(浅雪被、中厚度雪被和厚雪被)内冬季土壤氮矿化特征。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冬季(2011-2012),两个森林群落土壤净氮氨化量都为负值,净氮硝化量都为正值,且净氮硝化量显著高于净氮氨化量;冬季土壤氮氨化、硝化、矿化和固持量都是中度雪被厚度最高,但各雪被斑块之间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各雪被斑块下,冷杉次生林土壤氮矿化参数都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但雪被斑块和林型交互作用对冬季土壤氮矿化无显著影响。这表明,该区冬季土壤氮矿化以硝化过程为主,硝化和氨化过程可能受不同微生物群落调控;短时期内,未来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雪被减少对该区森林冬季土壤氮转化影响可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498.
本文报道了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gna)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保持系D297B中。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和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检测方法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材料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蛋白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在受体中表达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潮霉素抗性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多数是以单位点形式整合并以3:1方式遗传。另外,PCR证据也说明抗虫基因与选择标记基因基本上是共整合和共遗传的。  相似文献   
499.
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抵抗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因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而得名。它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时表达明显增加,所以,有学者认为抵抗素是联系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中介。但也有实验结果不支持这些观点。抵抗素的表达受胰岛素增敏剂、营养状态及抵抗素拮抗剂等调节。  相似文献   
500.
苏晓磊  曾波  乔普  阿依巧丽  黄文军 《生态学报》2010,30(10):2585-2592
开花物候及繁殖分配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长期冬季水淹对三峡库区耐淹物种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繁殖的影响,研究了长期冬季水淹条件下秋华柳的开花物候和繁殖分配情况。实验在2006年11月份设置了如下处理:对照,完全水淹(植株置于水中,顶部距水面2m)30,60,90,120d和150d。结果表明:(1)对照及各水淹处理的秋华柳花期都较长,在7-11月份持续开花,个体开花进程(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曲线。(2)冬季水淹对秋华柳群体及个体的开花物候有显著影响。水淹时间越长,始花期越晚,花期持续时间越短(P0.05)。(3)长期冬季水淹下,秋华柳显著降低了繁殖分配比例和全株生物量及单株花序数(P0.05)。(4)开花物候指数与繁殖分配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越晚的个体,花期持续时间越短。花期持续时间越短的个体花序数越少,致使繁殖分配越小。总的来说,冬季水淹下,秋华柳通过推迟开花日期、缩短花期持续时间使繁殖分配比例降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生存力上,是秋华柳对长期冬季水淹的一种适应。同时,在长期冬季水淹后,秋华柳仍保持一定的开花繁殖能力,是其在应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构建后产生后代延续种群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